搜索
祁国雷的头像

祁国雷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6/22
分享

漫说老鼠

闲来刷屏,刷到一个有趣温馨的视频:煤矿工人井下一边吃饭,一边投喂老鼠,人鼠俱是悠然自得,吃得津津有味,画面毫无违和感。矿工们长期在“地下”工作,深知老鼠对地下危险因素的敏感特质,显而易见,“鼠辈”们的特殊本领被“魔高一丈”的矿工“利用”了。老话说得好,吃人嘴软,老鼠既然免费吃了矿工的饭,那么天经地义就得“义务”当起“安全”报警员。

关于“鼠辈”的正面形象,赫然在印度寺庙里被奉为神明,其实在我国民间传说中也有将其当做“吉祥物”的说法。《本草纲目》称:鼠孕一月而生,多者六七子。如此惊人繁殖力,民间常喻人丁兴旺、多子多孙。还有神话传说:老鼠是由散财童子变成,自然也象征“钱财”。故国画中的元素也就有鼠和瓜、荔(或栗),寓意多子、早富;而过年的剪纸、窗花常有老鼠图案,祈祝财富到家。剪纸、动画等形式的“老鼠嫁女”,是最具民间特色的审美主题,但山西绛州“非遗”鼓乐表演,生动有趣传神,叹为观止。由上可见,十二生肖中以鼠为肖首,与其蕴含祈求家族多子多富的吉祥愿望有关。

小时候,玩过“斗兽棋”,大象最厉害,但鼠能吃象,这可能受寓言故事里老鼠能钻进大象鼻子里的缘故。游戏教育我们:只有敢于亮剑、善于斗争,弱者也能战胜强者!从这个角度讲,美国动画片《猫和老鼠》也是把老鼠塑造为“正面”形象,汤姆猫和杰瑞鼠是一对水火不容的冤家,它们之间发生的无数次“战争”,其实就是生活中鸡毛蒜皮方面的“冲突”,汤姆用“诡计”对付杰瑞,而杰瑞则“以其之道,还施彼身”,以弱胜强,每一集动画均以“大团圆”结尾,猫鼠握手言和、和谐相处。

文献资料显示,50余个带鼠字的成语几乎没有褒义的,而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老鼠也以“反面形象”为多。在初中课本里学柳宗元《捕蛇者说》时,课下延伸学了《三戒》中《永谋氏之鼠》:旧主人因其生年属鼠而爱鼠,导致鼠害猖獗,但新主人嫉“鼠”如仇,“杀鼠如丘”,从根本上杜绝了居家鼠患。高中课本里曾学习过《诗经》中的《硕鼠》,尤其那句脍炙人口的诗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以硕鼠喻贪得无厌的剥削者,一唱三叹,直抒胸臆,快意无比。

我对老鼠没有“世仇”,视其不顺眼,主要是觉得其“偷”吃粮食也就罢了,还糟蹋粮食,尤其肆意啃毁各类生活用品,此等卑劣行径甚是可恶。所以后来读到关于“灭鼠”方面的“奇闻异事”,自然也就格外“关注”。记得一篇小说有这样的细节:下乡知青所住房间,备受鼠害折磨,濒临崩溃,但又无可奈何。后经村里一高人指点:抓一只活鼠,将蘸了芝麻油的“黄豆”缝牢在老鼠的屁股里,让其饱食放之归窝,不久,豆涨堵鼠肛门,肠气不通,肚鼓憋疯,狂咬同类,几天后家里自然风平浪静。“以鼠治鼠”,此招虽妙,但实属损招,“故意”挑起“同族互害”,也只有文学作品里敢写。

老鼠因偷盗恶劣行径还被“审批”处死,闻所未闻。司马迁《酷吏列传》里记载了“张汤劾鼠”的情节,老鼠将张汤家的肉偷走,张汤挖鼠洞、起“赃物”,并对老鼠严刑审问,录口供、写判决书,最后将其分尸。司马迁通过孩提时的张汤“审鼠”,把一个“酷吏”塑造得跃然纸上,以至于张汤后来滥施刑法成为“酷吏”,也就不足为怪了。

化解生活焦虑,我最喜欢看美国“西部片”——气枪灭鼠视频。美国灭鼠也秉持帝国主义暴力倾向,西部大农场主苦鼠害久矣,遂雇“赏金猎人”“杀”鼠。夜间的老鼠闪烁着“LED灯”似的小眼睛,在夜视仪下充当了高压气枪“活靶子”,一枪一鼠,枪枪“爆头”,很是治愈。

八、九十年代,河北农民邱满囤治鼠有方,以药治鼠,颇具中国特色,蜚声中外,被民间冠以“灭鼠大王”。老邱出生贫苦农民,从小看到老鼠偷吃粮食,给本就缺吃挨饿的村民雪上加霜,痛恨不已,于是凭自己的聪明才智搞出“邱氏鼠药”,资料表明:在南宁灭鼠运动中一次性灭鼠80余吨;2005年,老邱在青海一次灭鼠200多万只。2018年,邱满囤去世,享年83岁,至死未把灭鼠药的配方贡献出来,甚为遗憾!可老邱作为一介农民,能把灭鼠事情做到极致,直令专家蒙羞,我对一代农民传奇灭鼠匠人邱老爷子深表敬意!

记得自治区纪委创刊的《时代风纪》杂志,专门刊载锡林郭勒盟治理草原鼠的“故事”:专家通过对草原鼠习性的研究,配制出特效灭鼠药。试验初期,单位面积灭鼠效果显著,但接下来的“情景”让专家大跌眼镜,撒出去的饵料,居然原封不动,通过悉心观测,原来撒出去的饵料,由鼠中“老者”亲尝,如有不适,马上到到处疯跑,吱吱乱叫发出“警报”,牺牲一个,幸福“大家”。专家又一次被草原鼠的智商惊呆了,这简直堪比《西游记》里的成精鼠,其实在此之前,测算单位面积鼠之数量,细心的专家发现一个鼠夹上“截留”一条鼠腿,之后,碰巧网住一个缺腿鼠,经对比发现“残腿”合乎此“鼠体”,专家推测,应该是草原鼠“丢腿”保命之绝技。针对“鼠精”善于“试吃”的特性,专家改进饵料,延迟毒性发作,让鼠辈们来时吃得香甜满意,“走”后愉快“成仙”。果然此招甚妙,接下来,撒出一把,除鼠一片,生态一方。

科技日新月异,带来灭鼠新“革命”。视频显示国外农场主发明了灭鼠大杀器——空气炮,即把罐体存满压缩空气和甲烷混合气体,定量导入老鼠洞,启动开关,随着一声闷响,强烈的冲击波将鼠洞上的土炸起老高,堪为人鼠“大战”壮观场面,此“战”洞内的老鼠基本被“团灭”。“富”则不记成本,灭鼠彻底就好,这就是帝国主义的暴力性格特征!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人人以灭鼠为后快,而有人拜“鼠”为师,此人就是李斯。《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李斯年少在地方作小吏,发现“茅厕鼠”,只要有人犬走近,吓得逃窜,而“粮仓鼠”,见人也不惧,安之若素。据此,李斯唤醒了“选择大于努力,环境改变人”的“老鼠”哲学。跑偏的价值观只能使人误入歧途,以鼠为师的李斯,全然忘记了鼠之根本乃是唯利是图,而自己是堂堂正正的大写“人”。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李斯坚持“仓中鼠”的人生哲学,注定了其最终的结局:选择趋利而生,最后也因逐利而亡!呜呼!鼠害不浅矣!

农耕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人鼠相伴、互为依存,文学作品里关于以“鼠”入诗词有很多,百度一下发现如下经典句子:“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唐•李白)、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唐•曹邺)、“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南宋•辛弃疾)、“饥鼠偷灯尾蘸油”(宋•葛长庚)、“半夜灯残鼠上檠”(宋•吕渭老)等,作者从不同维度生动描摹了“鼠”在诗词中的艺术形象,爱诗及“鼠”,我感觉“鼠”之另类“具像”,又丰富了审美趣味。

自然间生存法则是生态平衡。人为“运动式”过度灭鼠,也会破坏闭环的生态链,在一定环境里影响生态平衡。动物世界诸如猫头鹰、鼬、蛇、猫、黄鼠狼等,都是“捕鼠专家”,在维系环境生态平衡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纽带作用,由此,不能搞灭鼠“毁灭化”运动,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科学培育鼠之“天敌”,完善平衡环境生态链,这才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理念。实践证明,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来看,鼠辈们也是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尤其是田园猫、黄鼬等绝妙的“美食”,想到此,忽然觉得自己像个生物“专家”,对这些“鼠辈”又恨不起来啦!

有人的地方就有老鼠,没人的地方仍有老鼠,可以说,老鼠无处不在。在人鼠共存的环境中,人们通过长期的观察总结出老鼠之习性,并运用到俚言俗语中,丰富了日常生活的趣味性,特别是老鼠“钻”入歇后语里,给烦躁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乐子”,或讥讽,或自嘲,笑谈中启迪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如:

捶板石打耗子——急(挤)出眼睛了;

耗子扛枪——窝里横;

耗子掉水缸里——时髦(湿毛);

老鼠爬秤钩——自己称自己;

老鼠偷称砣——倒贴(盗铁);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风箱里的耗子——两头受气;

猫哭耗子——假慈悲;

耗子吃碗盘——满嘴词(瓷);

老鼠钻书箱——咬文嚼字。

……

老鼠“挂”在新年谜语上,小朋友们一眼能猜出来这个“坏家伙”的“谜底”:

1.尖嘴尖牙齿,留着小胡子,

贼头又贼脑,夜里干坏事。

2.嘴尖尾巴长,偷油又偷粮,

白天洞里躲,夜晚出来忙。

老鼠做梦也没想到,无意充当了“猫论”里的重要“角色”,也算是“风光”了一把。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面临的诸多复杂问题,借用四川农村的一句俗语“白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风趣幽默、简明扼要地指明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猫论”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思想之门,并成为实干者的“导航”。在我们身边,许多普通老百姓听懂了邓公“猫论”的“内涵”,随之,一批又一批脑筋活泛的实干者先后纷纷“下海”,撸起袖子就干,不仅吃饱了饭、穿暖了衣,而且很快鼓起来了“腰包”,成为挣了大钱的“好汉”:泥工瓦匠日晒风吹,当起了富裕包工头;三轮四轮多拉快跑,奔出了运输万元户;路边摊贩早起晚归,练成了批发大老板;瓜子大豆走街串巷,转出了五香暴发户;铜锅床罩背往后山,换回了利好国库券;迎街开门挂幌摆桌,赚翻了家常小饭馆……

“指鼠为鸭”是“新”出的一个网络“成语”,居然让老鼠差一点成为美食“鸭脖”。此“成语”出自2023年6月1日发生在某地职业技术学院的食品安全事件。本来是一件很清楚的事情,但个别执法机关指鹿为马、混淆视听,严重损害了官方机构的公信力,特别是此“典故”暴露出来颠倒黑白的问题须引起高度警示,谨记: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大于天!

老鼠与生俱来的反面形象特质,也为教育事业作出特殊“贡献”。教育是个大课题,能够讲清楚说明白,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从娃娃抓起,重口归一,没有分歧。比如,《黑猫警长》是非常值得点赞的一部国产动画片,尤其是主题歌旋律优美,孩子们在哼唱和观看中,受到了爱憎分明的教育,从小就懂得:“黑猫警长”是正义的象征,“老鼠”是丑恶化身。再如,流传至今且人人皆知的一首优美儿歌,代代儿童在传唱中受到直观形象教育,幼年就认知老鼠是个爱“偷”东西的“坏蛋”!我“粘贴”下面“儿歌”,希冀读者认真吟诵一遍,回味经典儿歌的无穷魅力!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

喵喵喵,猫来了,

叽哩咕噜滚下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