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子信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人们根据自己的情趣爱好,加入到不同的网站和交流群,交流学习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认识更多的朋友。笔者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和创作者,加入了一些文学网群。在这些网群中,家乡诗词学会的诗友彼此之间情趣相同,且又是多年的熟人和朋友而更具情结。大家经常在群里交流创作经验,互通信息展示作品。前两天诗友杨文在群里发了一则信息,要征集写温泉的诗,用于编写地方文化志。因为是写家乡名胜宣传家乡,大家非常热情积极参与,两三天就创作出了不少佳作。
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工作单位是磷矿商店。磷矿距温泉大概三公里路程。沿着通往温泉的坡道步行一小时左右就到了,工作之余常去泡温泉玩耍。我在那里工作了近三年,虽然时间不长,但对温泉有着特别的感情。获知征集写温泉的诗词后也积极参与,写了一首温泉游的诗,以怀念那些难忘的岁月。
诗友们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温泉,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立体全面美丽的温泉。“氡池浸泡,养体听炉。爱脉头通,骨头壮,心头舒。″(蒋开华词《行香子·息烽温泉》摘句)“氡气蒸腾云影乱,漫染一池晴暖。汤中漫解尘劳,波间笑语相邀。”(陈久琪词《清平乐·与亲友到息烽泡温泉》摘句)“疲劳洗尽心愉爽,病况消除体坦然。"(蒋德国诗《七律-息烽温泉》摘句)三位诗友的诗词描写了泡温泉的情景和泉水的水质功能。息烽温泉作为休养地始于民国,杨森主政贵州时兴建,达官贵人们纷至沓来。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隶属于省市政府,工会管理,现在服务于社会,是享誉国内外的旅游胜地。水质经科学检测属含偏硅酸和锶的重碳酸钙型氡泉,对皮肤病等具有一定的疗效。当地人告诉我,泉水可煮熟鸡蛋,我的实验验证了他们的话。另外泉水对肌肤有保养的作用,当地人都爱泡温泉,姑娘们的皮肤细嫩红润。
“几弯几拐下天台,瑞气氤氲拂面来。吐水祥龙滋百物,凌风神豸蔽千霾。"(杜兰江诗《七律-息烽温泉颂》摘句)“白石涌溪莺起舞,天台林莽觅神仙。古营流瀑称奇景,豸角凌云指九天。"(陈晓林诗《春沐息烽温泉》摘句)“赶子村中气象新,白墙焕彩映山民。莓园引客千畦秀,葡实垂珠九陇春。”(许世军诗《七律-客旅赶子村》摘句)诗友杜兰江、陈晓林、许世军的诗,描写温泉的地理风光,以及党的政策给这里带来的发展变化。天台丛林,白石涌泉,石笋,赶子村古营盘都是温泉八大景点之一。
以前交通不方便,十里八乡的人去温泉,大都是步行。就像杜兰江诗里写的那样“几弯几拐下天台”,再走一段曲折的下坡道才到群山环抱的温泉疗养地。回来时一路爬坡,夏天走完坡道已是一身汗液。
白石涌泉位于石头田、磷矿区和下温泉的交叉路口,高高矗立的石壁下涌出一股清泉,泉水清澈清凉。沿着路道继续向山下走去,便能看到右边的山峡陡峭处,矗立着一个形态像笋子似的石峰,远远的看去像宾相,又俨然像一名守卫,迎接着远道而来的客人,守护着这里的每一片沃土。息烽温泉的八大景点,唯独这里我没有上去过,因为它实在是险峻难以攀登。
“亭台楼阁连村径,别墅山庄傍岸边。名胜夜郎难尽数,游人最爱是温泉。″(启方诗《息烽温泉游》摘句)我八十年代离开温泉,那时温泉疗养沐浴的设施设备还很简陋,只有供省市干部职工来此疗养的基本设施,一个大游泳池收费向大众开放。改革开放后,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增设了现代化的设施设备,修建了一些别墅山庄,绿化了周围的环境,集疗养休闲度假旅游为一体,打造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名胜,吸引了海内外的游客前来休闲度假疗养。息烽温泉是故乡的旅游胜地,一张享誉海内外的旅游名片,我们为它讴歌,为它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