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乡下的年,往往是在一碗香气腾腾的芝麻豆子姜茶中氤氲开来的。
芝麻豆子姜茶,从名称上就知道这碗茶的主要食材:芝麻、豆子、姜和茶叶。看似普通的一道茶,却要从漫长的岁月中走来,剔除所有的艰辛,沉入滚烫的开水里,才能慢慢泡出人生百般好味。
芝麻和豆子可以直接从市面上买已经炒好了的,也可以自己炒。我的记忆里,芝麻豆子等都是小年过后,自己家炒的。一起炒的还有花生、瓜子等年货。不过一般不会选择腊月二十七和二十八这两天,因为要讨好的彩头。“炒”谐音“吵”,怕应景俗话说的“七吵八吵”,所以一般都不会选择七和八这两天,都想过和和气气的日子。
瓜子花生等过年要拿出来招待客人,加上客人们也会评价谁谁家媳妇炒的瓜子花生好吃等等,所以既要讲究颜值还要炒得好吃,光这点就很考验人。炒得过了,芝麻花生瓜子都一样,会发苦,火候不够,就有生味。所以,炒年货家家户户都不怠慢。
我家的芝麻豆子一般都是母亲亲自炒的。选择一个事相对较少的下午,就会非常有仪式感的开始炒。母亲先要把锅洗干净,锅底也要刮掉那层厚厚的“锅头ying”(这是方言,其实就是柴火灶炒菜久了,锅底会有层灰,要定期刮掉,要不影响锅的温度)。接下来洗干净双手,准备好装瓜子花生的坛坛罐罐以后,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生瓜子、花生、芝麻等。
接下来我则在母亲的指导下,添柴加火。不能用大木材,最好用干稻草、干树叶等细柴火,因为好控制火候。也许是从小就耳濡目染的关系,那天我也会面对微笑的,说非常好听的话。母亲脸上也一直洋溢着微笑,眼睛一直关注着锅里,一手滑动锅铲,一手不断伸到瓜子花生里试温度,不敢怠慢,因为这纯靠经验在炒。瓜子、花生在铲子划过锅发出的“咔擦咔擦”声里不断翻腾跳跃,香气也随着“劈啪劈啪”声慢慢升腾出来。当母亲拿出几个“样品”趁热或冷却后尝尝的时候,我就可以不用添柴了,趁灶膛里的余温还在,最后翻炒几下,基本上就可以了。
“给,辉辉,你也尝尝。”母亲总会抓起一把给我先尝。
“真香。”是真的很香,尽管热气还没有完全褪去,瓜子花生的香还没有完全香出来。
这时候,母亲,会把瓜子花生一铲一铲铲出来,放在一个竹筛子里,摊平,好让它们快速散热冷却下来,捂到一起也是会过火候的。
最不好把握火候的是花生,火稍微急一点,就可能把壳烧黑了,里面花生还是生的;其次是瓜子,皮薄也不好把握,不过整的来说,待瓜子壳稍微有点点变颜色,就要准备起锅了。我比较喜欢吃稍微带点生味的瓜子,母亲则喜欢吃略微过一点火候的,说香气更浓。但是不管怎样,记忆中,大家喜欢吃瓜子都胜过花生。因为每次招待客人时,瓜子要添好几次,花生则不但不用添,还会有剩。所以,母亲一般会多备好多好多瓜子,待出正月十五,我家石灰坛子里还有瓜子(石灰坛是收藏年货,确保年货不发潮的一个容器,下面是生石灰,盖上报纸,上面就可以放瓜子花生什么的);相对花生来说,芝麻也算比较好炒的。芝麻炒清洗几遍后放进锅里,只需要不停地翻炒,待水分干后,芝麻颜色由白变为浅黄,再到深黄,还有就是芝麻在锅里不停“噼噼啪啪”蹦跶不停的时候,基本上就可以啦;最好炒的就是黄豆,炒到一定时候,黄豆皮会裂开,再继续翻炒到皮焦黄焦黄,盛出来冷却就可以装起来了。
再后来,母亲会把瓜子花生等混着砂或盐一起炒,利用砂和盐的温度慢慢传递给瓜子花生等,这样不容易炒黑,好像还更香点。但是不管怎么炒,一年一年,年年岁岁,我都是最真实的见证者。
在乡下,小年一过,热气腾腾的新年就拉开了序幕。村前村后,人们忙忙碌碌起来,见面打招呼都满带祝福的味道了。
小年后,母亲嘱咐我,到家里来的都是客人,交代我要泡芝麻豆子姜茶,拿出花生瓜子等招待客人。这算是我的专属任务,因为我是女孩子,所以端茶倒水非我莫属。那时候没有饮水机,要准备三四个热水瓶,先烧好开水备用,用完了就又烧。因为父亲做点小生意,所以年底,来我家的人很多,有还钱的,有备货的等等,来者都是客。我都要一一端上一杯芝麻豆子姜茶,有时候还要续杯呢。装花生瓜子的盘子(现在叫果盘)总是空了又添,添了又空,空了再添。
屋里屋外,有围着茶几喝茶嗑瓜子聊天的,有站着和来来往往的乡亲们唠嗑话家常的,屋里屋外,笑声不断。我母亲人缘特别好,还很好客,也很会聊天,所以,她的声音是主旋律。我生性脸皮薄胆子小,只会说:“叔叔阿姨,伯伯,新年好!请喝茶”之类的,每每这时,我总能得到客人的夸奖。
越是夸奖,我越是不得闲,心里越是美滋滋的。我随时关注开水壶里开水够不够,还有随时清洗茶杯备用,因为那时候没有用纸杯的习惯,都是瓷杯、玻璃杯。
纸杯虽然不用清洗,但使用不方便。纸杯、塑料杯太矫情了,水一下去,就烫手,不方便端着慢慢品尝。芝麻豆子姜茶要用开水慢慢泡,瓷杯、玻璃杯等能承受得住那慢慢加起来的热,且更能长久留住茶的香。
茶叶,是源自大自然的绿色精灵,从春天山野里走来,经过摘、炒、揉、捻、抖等道道程序,每一片都诠释着生命的力量,需要在开水中慢慢慢慢地沉浮,才能泡开;能在不同土壤生长的具有高度适应性的生姜,不仅仅是一种食材,其提取物还能制成保健品、护肤品等。它们从秋天的园子里走来,经过清洗、去皮、切片、切丝、盐泡、晾晒等工序,吸足天地之精华,也需要在开水中,慢慢慢慢泡开,释放能量;温暖的热气,细腻的茶香、芝麻香、豆子香飘溢,映衬着岁月的静好。慢呷一口,姜丝的淡淡咸味溶在茶中,口味独特;最后轻叩一下茶杯底部,将茶叶、豆子、芝麻和姜丝一起入口,咀嚼,更是唇齿留香。
在乡下,芝麻豆子姜茶的标配除了瓜子花生以外,土生土长的炭火盆是将这碗浓茶泡浸到岁月里的灵魂。老家的冬天很寒冷,各家各户都有一个炭火盆。入冬,炭盆上架好木材,点燃,袅袅升腾的烟雾,欢呼跳跃的火苗,瞬间能填满天地间每一个寒冷肆意侵袭的空隙。
“来来来,烤下火着,太冷了”、“来来来,喝碗芝麻豆子姜茶······”所以“火住”(留下来烤火)、“茶住”(留下来喝茶)是经常的事情。可以从一个人到两个人,再到三个、四个、五个······你有故事、有话题,我有炭火芝麻豆子茶。所以围“盆”喝茶就成了乡下人家最热情洋溢最温馨最时尚的休闲活动。比眼下流行的围炉煮茶更接地气。
细细品来,一碗芝麻豆子姜茶,先有茶的淡淡苦涩味,再有浅浅的盐味,最后还有芝麻豆子的香味混合着的姜的辣味,苦尽香来,总能给人一片温馨,一种欢愉,淡淡的又浓浓的,在每个人的心中都蕴含着独特的气息;这一碗复杂的芝麻豆子姜茶,既包含着浓烈与淡雅,又交织着冷暖和欢愉;既有从岁月深处匆匆走来的忙碌奔波,又有洞悉世俗之后的随遇而安;既有泡茶时候的满心期待,又有品茶后觅得的平和内心;既有沉浮沉淀,也有简静安宁,更有清澈透明、悦纳万物······
好一杯芝麻豆子姜茶呀!一段段人生百般好味!
现在,都不自己炒了,包括芝麻豆子,也都成袋包装,店里均有销售了。不过说实在话,喝来喝去,都是一个味道,不像各家自己炒的,味道不一,似乎更回味无穷,可以说是形似神异呀!
今年,楼上邻居年前回老家了,得知我们不回老家,给我们拿来了好多家乡特产,说算是拜个早年,因为他们打算出去旅游过年。
送她出门的时候,她说:“对了,我还带了很多芝麻豆子姜茶来,有时间上来喝芝麻豆子茶哈。”她说这话的语调都是热气腾腾又满带香味的。
“芝麻豆子姜茶呀!好!一定来!”
芝麻豆子好姜茶呀!每一口都是新的开始,每一口又都是心的感动和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