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这样仰望星空了。此刻,我站在一座大山的最高处,伴着凉爽的山风,听着暮色苍茫中的阵阵松涛,仰头望着深邃的天空。夜空像一块巨大的深蓝色的幕布,亮晶晶的星星像洒落在幕布上的珍珠,闪啊闪,不禁令人心跳加快,激情万丈。
待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一住就是几十年,我们看到的夜晚也总是如同白昼一样的,到处都是明亮的路灯和闪烁的霓虹,望向夜空总是看不到星星,即使偶有几颗闪现,也是隐隐约约,仿佛夜总是没有黑透,没有黑的彻底。于是,童年的星空总是在我的记忆深处闪现,美好的童年,美妙的星空,总是我心中的一个挥之不去的向往。
少年时期的我总是喜欢一个人游走在夜空下,望着夜空中神秘眨着眼睛的星子,总觉得星星在无声地向我诉说着什么。我望着星星们,一个人苦思冥想,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纷纷从大脑飘散出来,在寂静的夜晚飘散驰荡......
时光的河流总是匆匆流淌,一去不复返,它带去的不只是美好的记忆,还有人的容颜。在知天命的年纪里我还是执着地怀念着童年的星空,我总觉得星星们有很多秘密要向我诉说。于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在这样一个空寂的深山里,在这样一个离星星最近距离的环境中,我想与星星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在美妙的星空下聆听天籁,感悟生命。
星星们神秘的眨着眼睛,不知疲倦。它们这是在无声告诉人们:大自然是一个神秘的道场,世界上的万物都是不同形式的能量震动,我们把这个现象归结在物理学中,叫做量子力学。此刻,我的脑海中立即就闪现出了这样一段话:一个电子同时存在波和粒子两种状态,这种状态是一个混沌的随机状态,是一个叠加态,也叫波函数。将一个电子通过双缝发射到一块接收板的时候,它会呈现出波的特性。但是当我们想看看这到底是怎样发生的时候,电子又会呈现出经典力学里粒子的特性,轰然塌缩(波函数塌缩)。
我记得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尤金维格纳曾经说过:量子测量需要有意识的观察者的头脑,没有它,波函数永远不会塌缩,宇宙中心也不会发生任何事情。也就是说,观测者的意识决定了这个电子是波还是粒子的状态。那么,我现在正在与星星对话,与其相对应的电子是波状态还是粒子状态?无疑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这世上的事物大都相似,由此类推,宇宙可能同样存在混沌的叠加态,只不过受到我们人类这种低维度生物所能感知的限制,我们只能看到它现在的样子,毕竟现在物理学的终极理论中,宇宙是一个十一维的无穷大的时空,而我们只能看到其中的三维时空,剩下的时空就在我们周围,只是我们感知不到。
哦,多么神秘的话题,此刻的我虽然是一个人站在山顶,我的感觉是孤独的,寂静的,但实际情况却是,在我的周围还有很多我所看不到的其他时空的事物,只是我们不能互相看到,不能互相对话交流。那我就不是孤独的,此时此刻,我仍然置身于一个奇妙的热闹的世界中。
这些奇妙的理论,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意识决定了我们看到和经历的实相,而我们感知不到的空间里的物质,无时无刻不在跟我们起着相互的作用。书本的理论告诉我:量子纠缠这个概念,是多粒子的一种叠加态,如果两个粒子处在纠缠状态,它们不受时空空间的限制,一个粒子震动一下,在世界另一端的另外一个粒子也会跟着震动。诺贝尔奖获得者彭罗斯曾经说过:我们的脑细胞里存在着大量处于纠缠态的电子,其中的某个电子震动一下,在宇宙中某个地方跟它存在量子纠缠的电子也会跟着它震动,也就是说人的身体和大脑是三维的,而意识的影响是可以脱离三维的,或者说是被四维禁锢的。这个理论,让我彻底明白了心灵感应的事实,在至亲至爱的亲情之间,在心心相印的情侣之间,总是存在着相互的感应,未卜先知,即使相隔万水千山,也不会阻隔彼此之间的关切和相知。
我曾经听到过一个令我惊奇的理论: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层和潜意识层,平时我们想东西都在意识层,但意识层只是冰山一角,下面还有一个固若金汤的巨大的潜意识力量,远远大于我们表层的这些想法。人的潜意识是你从小到大生长环境和经历决定的,比如:你想成为一位在事业上很成功的人士,但潜意识却在告诉你:你不行,你不可能成为那样的人,你离成功人士尚有很大的距离。人总是在与自己的潜意识作斗争,潜意识限制了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把你想要得到的东西这种意识变成一种执念,那你就一定能实现你的梦想。这个理论告诉我们:人一旦拥有了执念,就会所向披靡,人定胜天。但是,当你得到了执念中想要的东西后,又会突然意识到:其实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一阵山风吹过,我的思绪在夜空下飘荡。我突然觉得仿佛挣脱了一个无形的枷锁,轻松而自在。其实,我们人类一直被困在各种看不见的枷锁之中,比如圆周率。
众所周知,圆周率是一个无理数,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圆周率一旦被除尽了,所有的物理规律、所有的定律都会重写。如果一旦发现圆周率是循环的,或者不是无限的,那它就推翻了我们现在的数学和物理框架:如果圆周率是循环的,那所有的圆就是一个完美的圆,彻底否定了“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完美的圆”的论断。但实际上,这个世上最最完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万事万物,殊途同归。世界上所有的底层逻辑都一样,任何学科也好,或者你生活中看到的事物也好,最后都是同一个事,同一个逻辑,或者同一个规律。如斐波那契数列(1 1 2 3 5 8 13 21……),每一个数字都是它前面两个数字的和,而且这个数列是一直这样延续下去的,这个多么像我们人类,一代代人的生活经验传承下去,后人总是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基础上推动社会持续发展,生生不息。又如自然界的花瓣,我们看到向日葵的籽,它在花盘中的排列,一个是顺时针、一个是逆时针,共同组成一个花盘,这是有限面积内最大化、最高效的利用空间的排列组合,这种奇妙的自然组合,与我们上古的阴阳八卦图谱如出一辙。世界真是奇妙,人生更是奇妙。因此,柏拉图曾自豪地说:“我们的物质世界已经是一个完美的拥有所有真理真谛的世界”。
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人与宇宙是共生共灭的,我们每个起心动念都会影响整个宇宙。所以,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去做有益的事情,去做我们能做到的最有价值的事情,那么我们这世界将会更加美好,我们的人生也会更加具有意义。
人,是这个世界上的精灵。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修炼,人生就是一个道场,而世界是一个更大的道场......
星空下,我仰望苍穹,向星星们致以发自内心的注目礼,感谢你让我领悟了这世间许多玄妙而又美好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