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涛从未想过,自己的人生会在四十岁迎来如此戏剧性的转折。
他曾是业内大名鼎鼎的善诚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掌管着庞大的出版与影视项目,每天穿梭于会议室、新闻发布会和投资人之间,整个人忙得晨昏不分,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他的名字代表着高端与成功,是无数年轻创业者仰望的榜样。然而,就在他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一次例行的体检、一场看似平常的诊断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起初,他不愿相信,那个令人绝望的病会轻易找上他,并且是在他最春风得意的时候降临,就像一辆高速奔驰的豪车突然间熄火,令他无所适从。他反复到不同的权威医院找最顶级的医生进行复诊,但结果始终如一。他试图用工作填满时间,让自己无暇顾及身体的不适,可现实并不允许他逃避。最终,他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他必须暂且放下手头的事情,安心接受治疗。
在漫长的住院治疗期间,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他曾经以为,事业的成功就是一切,金钱、地位、名声,构成了他生活的全部。然而,当这些都变得无足轻重时,他才意识到,真正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那些被忽视的情感与故事。他虽然事业成功,但没有遗憾吗?已经到了不惑之年,自己的感情却是一片空白。惯常的原因是归结为自己太忙于事业,但他自己心里最清楚,他不想这样虚伪地不负责任地将原因推给事业,他有些宿命,相信这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这样也好,如果自己真的过早离世,也没有过多牵挂,不会给别人带来什么痛苦,父母已经不在了,目前在这世上也没有可以牵挂的人和事了。
病情得到控制后,他将公司交给了多年共事的好友老罗,让他继续带领公司前行。而他,则搬离了喧嚣的都市,在城乡结合部租下一处相对安静的带临街门头的院子,开了一家名为“摆渡”的肖像摄影工作室。
他是成功的企业家,更是一名资深摄影师,已是国家级摄影家协会会员,身兼省级、地方摄影家协会职务,业余拍摄了大批可圈可点的摄影作品,获过各种大大小小的奖项。
“摆渡”没有豪华的装修,只有一个大房间,里面布满木质家具,一面洁白的墙壁作为肖像拍摄背景,几张大桌子和几把椅子,一部佳能5D照相机,一个多功能360°旋转三脚架,几组必备的灯光设备。他对前来拍照的人不收任何费用,只提出一个条件:讲述你曾经的故事,颇有蒲松龄当年村口大槐树下设茶摊换故事的场景。
他相信,每个人都有值得被记录的一面,而肖像,不仅仅是外貌的定格,更是内心的映照。他希望通过镜头,捕捉那些被遗忘的情感,帮助有需要的人在讲述中找到释怀的出口。 而他自己,更愿意做一个倾听者和陪伴者,让讲述者重建信心,走出迷茫,这也就是“摆渡”的意义所在了。
微信、抖音、快手、小红书,各种新媒体渠道铺天盖地的一轮视觉轰炸之后,“摆渡”肖像摄影工作室终于在夏日的一个上午开工了。这一天的钟涛上身一件黑色体恤衫,下身一条红色休闲裤,头戴一顶红色棒球帽,一幅新潮炫酷的打扮,加上他近期刻意留起来的络腮胡子,非常符合职业摄影师的形象,一改他往日那种职业经理人的形象。过去的他是心有雷霆而面若静湖,如今的形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留三分痞气镇小人。”
工作室开工迎来的第一位客人是一位五十二岁的女性,她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香奈儿套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整个人散发着成熟女性的优雅气质。她叫林婉清,是一家大型化妆品公司的董事长。
“钟先生,我听说你这里不收钱,只要求被拍摄者讲述自己的故事。”林婉清坐在钟涛的对面,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试探。
“是的,您愿意来,就说明您有故事。”钟涛微笑着回答,同时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做好拍摄准备。“那么,您想讲述什么呢?”
林婉清沉默片刻,随后轻叹一声,像是终于下定了决心。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成功的女人。”她缓缓说道,“从大学毕业进入职场,到一步步爬上管理岗位,再到创办自己的公司,我的人生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可奇怪的是,尽管我在商业上取得了不少成就,却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钟涛身上。
“你知道吗?我经常被人夸情商高,社交场合游刃有余,能轻松搞定投资人和客户。但我自己却觉得,我似乎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别人,也从未真正被理解。”
钟涛点点头,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我年轻的时候,曾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她是我创业路上的合伙人。我们一起打拼,互相扶持,我以为我们会一直走下去。可后来,公司做大了,利益分配的问题出现了,我们开始争执,最终分道扬镳。”林婉清的声音带着一丝苦涩,“她离开后,我花了很长时间才重新振作起来。可即便如此,我总觉得,我失去了什么。”
她停顿了一下,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迷茫。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能在商场上做出果断的决策,却在人际关系上总是犯错?为什么我明明很努力地经营人脉,却总觉得没有人真正理解我?”
钟涛看着她,缓缓说道:“也许,您不是情商低,而是把‘情商’理解错了。”
林婉清微微一怔,似乎没想到他会这样回答。
“很多人认为情商高,就是会说话、会交际、会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但真正的‘情商’,其实是理解自己,理解他人,而不是一味地迎合。”钟涛继续说道,“您有没有想过,也许您一直在追求别人的认可,却忽略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林婉清陷入沉思。
“我……我确实一直在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完美’。”她低声说道,“我告诉自己,不能失败,不能犯错,不能让任何人失望。可事实上,我是不是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了?”
钟涛点点头:“有时候,我们之所以觉得没有人理解我们,是因为我们自己都不了解自己。人生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懂得了很多,但却往往忽略了自己,其实人没必要为了表情而表情,要把自己内心的状态打开,感受到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需求,外放一种状态,不要为了迎合而去改变自己。”
林婉清沉默了许久,最终轻轻一笑,那笑容不再是冰冷的,而是带着一丝释然。
“谢谢你,钟先生。”她说,“我想,我需要重新审视自己,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别人的认可。”
钟涛拿起相机,对准她:“那么,让我们开始吧。”
林婉清走进摄影区,神情比来时更加从容。她知道,这次拍摄不仅仅是为了留下一张照片,更是为了记录下她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见到苏婉的时候,钟涛对眼前这位三十出头的女子产生了一钟说不出的感觉,一见如故或者其它,总之是很特别的一种感觉。
苏皖那天穿着一件简单的米色针织衫,手里抱着一台笔记本电脑,神情略显疲惫。
“钟先生,我听说您这里只收故事不收钱。”她微笑着说道,那笑中带着一丝苦涩。
钟涛点点头:“是的,你愿意来,就说明你有故事。”
同样的问话,同样的回答,如同提前设置好的程序,但接下来的故事却是截然不同了。
苏婉轻轻叹了口气,在钟涛对面的椅子上坐下。
“其实,我来是为了完成一本书。”她缓缓说道,“我是一名写作者,但最近……我被确诊为晚期乳腺癌,医生说,我可能只剩下几个月的时间。”
钟涛看着她,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怜惜,更有一丝同情,自己与她何尝不是相同的境遇?蓦然间,他觉得与她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很多,他们走在了同一条道路上。
“所以,您想在最后的时光里,完成这本书?”他问道。
苏婉点点头:“是的。我一直想写一本关于‘死亡’的书,讲述一个人在生命尽头时的挣扎与思考。可我一直没能下笔,因为我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
钟涛沉思片刻,然后说道:“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死亡的认知。你愿意告诉我,你对死亡的想法吗?”
苏婉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轻声说道:“小时候,我曾见过一位老人在病床上弥留之际,他握着家人的手,微笑着说‘谢谢你们’。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死亡并不仅仅是结束,而是一种告别。”
她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
“我曾经以为,生命的意义在于成就、财富、名誉,可现在我才明白,真正重要的,是那些我们留下的回忆,是我们与他人的情感。”
钟涛点点头:“所以,你想用这本书,让人们理解死亡,而不是恐惧它。”
苏婉微微一笑:“是的。我想让人们知道,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敢面对它。”
钟涛拿起相机,对准她:“那么,让我们开始吧。”
苏婉坐直身子,神情专注。她知道,这一次拍摄,不仅仅是为了留下自己的影像,更是为了完成她心中最重要的作品。
在下一组镜头里,钟涛要苏皖站起来,让光线打在她那条修长纤细的腿上,这是她身体最完美的部位。
“你的腿比我的命都长。”钟涛半开玩笑地说道,苏皖一愣。
“你是开玩笑,还是......?”
“我和你一样,也许剩余的时间不多了。”钟涛说着,摘下头上的棒球帽,指着寸草不生的头顶,“这就是化疗留下的杰作。”
苏皖突然紧紧地握住了钟涛的手,两双眼睛对视了很久。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苏皖常常来到“摆渡”工作室,听钟涛讲拍摄者留下来的故事,认真地做着记录。她突然改变主意了,不想去写关于死亡的命题了,她要把这些人生的故事记录下来,她觉得用这种方式来迎接生命的终点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这天来的拍摄者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孩,名叫林雪。她穿着一件略显宽松的牛仔外套,脸上带着些许疲惫和不安。
“钟先生,我……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来这里。”林雪低声说道,声音里透着一丝犹豫,“我只是觉得,我需要找个人聊聊。”
钟涛微笑着点点头:“没关系,您愿意来,就说明您需要倾诉。”
林雪坐进拍摄椅,手指不自觉地绞在一起。
“我叫林雪,是一名大学生。”她缓缓说道,“三个月前,我还在享受大学生活,和男朋友一起上课、约会,对未来充满期待。可现在……我已经搬出了宿舍,独自住进了一间小公寓。”
她停顿了一下,眼眶微微泛红。
“我们分手了。”
钟涛看着她,没有打断,而是静静等待她继续。
“他……他提出了分手。”林雪的声音有些颤抖,“他说,我太情绪化,总是因为小事和他争吵,他觉得我无法理解他。”
她苦笑了一下,语气中带着自嘲。
“我曾经以为,他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可现在,我连他的电话号码都删了。”
钟涛轻声说道:“你有没有想过,也许你们之间的问题,并不是谁对谁错,而是沟通的方式?”
林雪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我……我一直以为,是他不爱我了。”她低声说道,“可现在回想起来,我们确实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争吵,而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她深吸一口气,像是终于鼓起勇气面对现实。
“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我失去了他,也失去了方向。”
钟涛看着她,语气温和而坚定:“失去一个人,并不意味着你失去了自己。你有没有想过,也许你可以重新开始?”
林雪沉默了许久,最终轻声说道:“我不知道……我只是觉得,我再也找不到像他那样的人了。”
钟涛点点头:“但你有没有想过,也许,你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像他那样的人’,而是‘理解你自己’?”
林雪怔住了,她从未这样想过。
“我一直以为,爱情就是一切,可现在我才明白,爱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真正重要的,是学会爱自己。”
钟涛拿起相机,对准她:“那么,让我们开始吧。”
林雪倚在一根钢管上猛地一回头,钟头抓拍了这个瞬间,但钢管突然倒了下来,林雪差点摔倒,钟涛快速扶住了她,对她说:“这个杆子像男人一样,靠不住的。”一句话,逗得林雪哈哈大笑,笑着笑着却落下泪来......
拍摄结束的时候,钟涛对她说:“人生很短,青春更短,去做一件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吧,比如爬一座山,爱一个人,追一个梦......”。
林雪认真的点点头,转身离去。
站在钟涛面前的这位位四十多岁的男人名叫周志远。他穿着一身黑色西装,神情疲惫,眼神中透着深深的绝望。
“钟先生,我……我想拍一张遗照。”他低沉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决然。
钟涛微微皱眉:“遗照?”
周志远点点头,声音沙哑:“是的。我已经没有活下去的理由了。”
钟涛看着他,没有直接回应,而是缓缓说道:“能告诉我,是什么让你走到今天这一步吗?”
周志远沉默片刻,最终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我曾经是一家大型企业的总经理,手下有几百号员工,公司年产值上亿。可现在……一切都结束了。”
他苦笑了一下,眼神中满是苦涩。
“三年前,我投资了一个新项目,原本信心满满,认为这会是我们公司发展的新方向。可现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项目失败了,公司亏损严重,现在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了。”
他顿了顿,声音微微发颤:“我赔光了一切,欠下巨额债务,甚至连房子都被银行收回了。”
他抬起头,目光中带着一丝绝望。
“我曾经以为,只要努力,就能改变一切。可现在,我才发现,我什么都不是了。”
钟涛看着他,语气平静却坚定:“周先生,您有没有想过,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您放弃了自己?”
周志远苦笑:“可我已经没有未来了。”
钟涛缓缓说道:“也许,您觉得现在的生活毫无希望,但您有没有想过,也许,这只是您人生中的一个低谷?”
周志远沉默了,他从未这样想过。
“我……我确实失败了。”他低声说道,“但我真的没有其他路可走了吗?”
钟涛笑着说:“人生不会只有一条路,而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我们生活中就是这种样子,有一万遍想死,但始终有一万遍告诉自己:好好活着。这就是生活的本态。”
周志远看着钟涛,眼神中闪过一丝光亮。
“我不知道……我只是觉得,我已经没有力气再爬起来了。”
钟涛拿起相机,对准他:“现在,让我们重新开始吧。”
周志远坐进拍摄椅,神情复杂。他知道,这一次拍摄,或许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
这天走进工作室的是一对父子。父亲名叫陈国栋,年近八旬,身材瘦削,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他的儿子陈明远,四十出头,神情略显拘谨,与父亲站在一起,气氛有些微妙。
“钟先生,我们想拍一张合影。”陈国栋缓缓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犹豫。
钟涛点点头,示意他们坐下。
“能告诉我,你们为什么想拍这张照片吗?”他问道。
陈国栋沉默片刻,最终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我和我儿子,从他小时候就不合。”
他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小时候,我总是很严厉,希望他能成才。可他觉得我太过苛刻,不理解他。他上了大学后,就很少回家了。后来他结婚、生子,我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
陈明远坐在一旁,低着头。
“其实,我一直觉得,我爸不理解我。”他低声说道,“他总是用他那一套标准来衡量我,可我只想活出自己的人生。”
钟涛看着他们,语气平静:“你们有没有想过,也许,你们之间的误解,并不是谁对谁错,而是缺乏沟通?”
陈国栋微微一怔,似乎没想到钟涛会这样说。
“我一直以为,我是为了他好。”他缓缓说道,“可现在想想,也许,我真的忽略了他想要的。”
陈明远抬起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
“其实,我也一直想和他好好谈谈。”他低声说道,“但我怕,我们之间已经太远了。”
钟涛点点头:“亲情,有时候并不在于血缘,而在于理解。”
陈国栋看着自己的儿子,眼神中多了一丝柔和。
“明远,我知道,我以前对你太严格了。”他轻声说道,“可我从未停止过爱你。”
陈明远的眼眶微微泛红,他看着父亲,声音有些哽咽:“爸,我也一直爱着您,只是……我们之间总是隔着一层东西。”
钟涛拿起相机,对准他们:“那么,让我们开始吧。”
父子俩坐进拍摄椅,相视一笑,眼神中满是理解和释然。
这一刻,他们知道,这张照片,不仅仅是他们的合影,更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和解。
随着“摆渡”工作室的名声渐渐传开,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故事,却都在钟涛的镜头下找到了属于自己心灵的归宿。
而苏婉,也在钟涛的合作中完成了她的作品《心灵摆渡》。
《心灵摆渡》出版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本书是一本关于人生、关于情感、关于理解的书籍。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而钟涛,则成了书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这本书,是献给所有在人生道路上迷茫、挣扎、寻找答案的人。愿每一位读到它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苏婉在扉页上这样写道。
在《心灵摆渡》出版上线的那天,苏婉来到了“摆渡”工作室。钟涛看着这本书,嘴角浮现出一丝微笑。他知道,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意义。而他,也终于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新方向。
“钟先生,我来向您道谢。”她微笑着说道,“如果没有你,这本书可能永远不会完成。”
钟涛笑了笑:“你已经完成了自己想做的事,而这本书,也将成为更多人的故事。”
苏婉点点头,眼神中满是欣慰。
“我想,也许我们可以一起出去走走。”她轻声说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听过这么多人的故事,相当于读了很多书,现在到了该去行万里路的时候了。”
钟涛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好,一起出去走走、看看,路上的风景永远充满未知和希望。”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钟涛背起相机,开上他那辆彪悍的牧马人越野吉普,载着苏皖出发了。
他们不知道要去哪里,也不知道前方等待着他们的会是什么,但他们知道,这一次,他们将一起面对人生的下一段旅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