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任伟韬的头像

任伟韬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1/15
分享

一峰奇秀插云间

我与鸡鸣山结缘很久了。

鸡鸣山位于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境内,海拔1140米,是塞外最高的孤山,有“飞来峰”“ 一峰奇秀高插云”之美称。此山景观峻秀,伟岸挺拔,如巨人参天,又如天然屏障,古语曰:“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每当春、夏、秋之际,白云环腰,景色宜人,若大海波浪逶迤而动,令人叹为观止。

小时候,经常听母亲谈起此山。三姨夫工作的前山煤矿距离鸡鸣山不远,山上有许多念经的和尚。在我读高中时,去表妹家玩,佳佳带我爬鸡鸣山。

那时候佳佳还小,十岁的样子。她带我去爬山。此前,她也曾由大人带着去过一次,不甚清楚路线,也不知道怎么上山。我们走了一少半距离,隐隐约约看见山上一个寺庙,看着高峻陡峭的山路,就放弃返回。而鸡鸣山就永远地珍藏在我的梦境中了,有多少次故梦重游,诉说故事;有多少次谈天说地,引为典故。

在之后的日子里,我曾多次到过下花园,去看望三姨,去看望年近八旬的姥姥。特别是他们还在前山煤矿小山村落居住的日子,总是能够遥遥地看到高峻孤寒的独峰,矗立在下花园与怀来县交界的一马平原上。有好几次,都曾想去攀登,可是待到临行,又被时间紧张、身体不适等各种原因,打消爬山的念头。

过去上学也好,工作也罢,时间其实是相对充裕的。也许是缺乏统筹方法,也许是身体慵懒,也许是时机尚不成熟,一直没亲临鸡鸣山。现在,到公安刑侦部门工作,时间比较紧张,工作节奏也加快了,大家的休息一般都是轮休,好在从上至下,公安系统放宽了休假条件。

这不,赶在一个轮休的日子,郑帅、刘盼两个人开着车载我一同去游山了。

我和郑帅起程了。

想到鸡鸣山马上就要在脚底下,我的心情很激动,也很忐忑。激动是源于儿时的向往,忐忑则是恐高的一种内在反映。不过,好在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爬山需要补充大量水分,郑帅的舅妈、表妹,为我们准备了西瓜和饮料。西瓜是上山之前在他表妹家吃的,饮料是在小区便利店买的。

便利店门前有一座假山,看其形状颇有些与鸡鸣山相似。大概周遭仅有这一座孤山的原因吧,连小区的假山都要模仿它的造型。盼盼开着他的“717”待我们在山沟里兜圈子,幸亏路已经好走了许多。

很快,在经过一片泥泞的未修好公路后,我们渐渐走进鸡鸣山的怀抱中。公路很窄,两边都是茂密的树林,树林的外面都是很深很深的沟壑。越往上走,沟壑越深。颜色由浅绿变为深绿,心跳也随着山的陡峭而跳得更加激烈。

汽车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行驶,一座独立的石塔离我们越来越近,最后到了跟前。原来石塔的旁边就是鸡鸣山风景区的入口。

这里有一大型露天停车场,向下望去,下花园城就像是一堆被推倒的儿童玩具一样。停好车,我们开始爬山。山路已经变成石头砌成的台阶,台阶两侧有类似于长城形状侧墙挡着,台阶上缝隙中一些青草顽强地怒放着生命。

过了检票口,里面向西有段平坦的路,左侧是草坪,右侧是铁制的栅栏。栅栏上面插着红黄蓝绿紫等颜色的彩旗,旗子上面写着“森林防火”字样。前方便是刚刚提到过的石塔。塔下面是一排销售佛教物品商店,店内播放着佛教音乐。

左转弯。长长的台阶上,物理学中轴线直通山顶,沿寻路标向山上寻找,山路并不是直上直下。许多建筑都深深地掩藏在山体巨大的怀抱中和茂密的山林中。

从山门沿碎石铺成的“之”字形小路盘旋而上,依次可观赏到三楼四柱牌坊、山神庙、萧太后亭、财神殿、鸣鸡、观音院、龙骨岩、永宁寺、五指峰、骆驼岩、寿龟峰、朱砂洞、锁路门、避风桥、南天门、玉皇阁、西顶碧霞元君殿、东顶观日台等几十个景点。

山脚下的牌坊,四根红色的大柱子支撑,每根柱子都有金龙缠绕。正中央牌匾上书繁体字“鸡鸣山”。牌坊下有一香案,案上点燃着三柱粗大的香火,冒着青烟。阿弥陀佛袒胸露乳的快乐照落座于此,佛体呈银白色。这是爬山的起点。也就是从这里,我们看到鸡鸣山三教合流的特点。

长长的台阶分成三段,由下到上依次表示儒道佛三教,每段石阶中间都雕刻着壁画。最下边是儒家的“孔子讲学”图像,再上是“老子出关”,再上是“九龙浴佛”。看着这么长的台阶,看着牌坊下的大肚弥勒佛,我打开手机欲照相,被郑帅拦住。

“大哥,你不能对着佛祖照相。”他一脸严肃认真的样子。

“为什么呀?”我是无神论者,有点不以为然。

“现在有人经常与佛祖合影,这是对佛祖大不敬。此其一。第二,你拍摄这么大一尊佛,你回去拿什么供养他,你供养的起他吗?”他向我追问,并做了详细解释。

“你还真是讲究的人呀!”到了佛山,已经由不得我不信了。

我没有再拍。感觉他这么一说,还是临时抱一下佛脚吧。毕竟已经到了圣地,所谓到什么山念什么佛。过了弥勒佛,身后仍然是长长的台阶,很久没有爬山的双腿,才刚刚开始爬,就已经体力不支了。后背上半袖已经湿的粘在了皮肤上,真是“滂沱汗似铄,微靡风如汤”。

不过,出出汗总归是好事。这长长的阶梯就代表人类进步的阶梯,代表苦行僧修道境界的阶梯。想想这些,自然就有了力气。

我不敢停止,乘着肚子里的干货还没有完全消化,我赶紧加把劲往前赶。不一会功夫,我们便到了山神庙。只见石碑上写着此处乃是“康熙皇帝游山时所封的守门神”。

山神庙,原本是古人将山岳神化而加以崇拜的一种祭祀场所。从山神的称谓上看山神崇拜极为复杂,各种鬼怪精灵皆依附于山间。

最终,各种鬼怪精灵的名称及差异分界都在历史的进程中遗失了,或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互相融合。演变成了每一地区的主要山峰皆有人格化了的山神居住。

成书于二千多年前的《山海经》,就已记载了有关山神的种种传说。《五藏山经》里还对诸山神的状貌作了详尽的描述。《礼记·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虞舜时即有“望于山川,遍于群神”的祭制。

我们路过山神庙的时候,正赶上景区的人在寻找一直寺庙里饲养的鸡。不巧的是这只鸡就葬身于山神庙附近。按照迷信的说法,这只鸡触犯了山神,或者是受到了山神的惊吓。旅游景区的管理人员正在用镐头抛土坑,为这只鸡土葬。

山神庙左右两侧各有石阶通过,根据指示牌规定,“男左女右”,旁边一对情侣在那里徘徊。他们纠结这项乌龟的屁股——龟腚(规定),“男左女右岂不是分开了吗?”男生有些犹豫地望着女生?

我们继续往上爬。

只见山间石径边上随处可见红色的帆布,上面画着太极八卦的形状,以及天罡北斗星的素描。只见勺子状的星斗上,每个点还标有“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陌、摇光”等星座的名称,让人想起《射雕英雄传》中丘处机等武当派的那伙臭道士——又想起在官厅镇泊爱蓝岛举办的“诗刊·子曰”培训会,来自全国二十多个地级市诗词协会的会长、副会长,搁在武侠社会中都是各地掌门人或者副帮主呀。当然帆布的最下方还是要标上赞助商“河北省农村信用社”。

转过“南无阿弥陀佛”碑亭就是财神庙。庙的一侧上边石刻显示:“财神庙财神殿供奉了三位财神,一个是武财神关羽,一个是公道正义的赵公明,一个是生财有道的大商家范蠡。”

“到了财神庙,这得拜一拜了。”郑帅很虔诚地开始参拜,双手合十,举过头顶,又降到眼前,最后到胸前,深深鞠了一个躬。

我和盼盼照着他的样子也参拜了下。不过要是按照道教的朝拜仪式,我们的参拜方式是错误的。《周礼·春官·大祝》曰:“辩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前三种礼拜统称“三拜”。“稽首”的原意为礼拜时保持、稽留姿式,后来专指作揖鞠躬,即《礼记》中所说的“受立不跪”之礼。稽首加跪拜并以头触地称“顿首”或叩首;头不触地而是叩在手背上称“空首”。

那参拜错误,最多不灵验罢了。若是灵验又当如何,不过是寻找心理安慰。财神庙附近有两项特殊仪式,一是系红绳,只见沿路树上都有红绳,想是游客所弄;而是打铜钱孔(一个石井上边,有一个大型的铜钱,外圆内方,方孔后有一铁片,打中就会高中)。

再往上走,就是佛教的重地了。首先迎面而来的是“达摩梯”,借达摩祖师之名,表明禅宗道场,宗风刚毅,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果直接登梯而过,意为能除人间一百零八种烦恼。可是现在正在装修,还不能使用。

我们只能上路。

这时看见草丛中许多大公鸡、老母鸡带着一堆小鸡悠闲地散步,伴随着寺庙的钟声度过每一天,要比外面世俗社会中的鸡少了许多烦恼。我们路过一座商店,店主一身僧人的打扮。他们说着普通话,正在商量着往山上背几包矿泉水或者饮料。一个大胖和尚站在那里说个不停,旁边穿黑色僧袍的人一言不发,不表示肯定也不否定。

这时,向上看就是一个佛字的大寺庙,向下看就是山神庙的轮廓。此时看脚下的山神庙,金黄色的庙顶,红白相间的墙壁,以及黑灰色的僧房,按照四合院的规整分布,格局极为明朗。我们的旁边,几位负责山上清洁工作的“僧尼”,他们也是统一着装,头戴斗笠,箍着围巾。

我猜想可能是下花园城里的普通妇女,来这里工作,由景区统一管理。而且,每到一个寺庙、道观,都会有功德箱,想要上香或参拜,多少都得意思一下,取个吉利。不过,听当地人说,鸡鸣山每一个石阶、每一座庙宇的修建,都是拉驴背砖,一点一点地弄成的,实在不是易事。

我们到了观音院,郑帅先我一步走进去跪拜观音了。山神庙他是匆匆而过,财神庙双手合十,结果拜错了。这次拜观音当然得虔诚一些了,所谓男拜观音女拜佛嘛!从观音院走出,向正上方正南方看去便是墙壁上书有“佛”字的大佛殿了。殿内格局宏大,正中吊着一盏长明灯。佛堂虽大,祭坛占去大半。正中央祭坛上便是金身如来佛像,佛像两侧悬挂着不同的经文。佛拈花微笑,妙相庄严。

莲花座前,三排香烛大放光明,祭坛上下、殿内殿外,一派香烟缭绕。离祭坛三尺光景,摆着三个蒲团。佛殿的后边是孔子、太上老君以及三圣殿。佛教和道教建筑紧密相连,融为一体了。我近期有考试,所以去拜一拜孔子。

这时已经是人困马乏了。走到獒头岩附近,实在累得不行了,水也喝完了。干脆坐下来歇一会。此时再回头看看山下的下花园城区的楼房,就像是小蝌蚪那样渺小,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们出来继续前进。前方是朱砂洞。相传唐朝大将尉迟恭扫北时被困鸡鸣山,士兵中暑吃了此洞中的朱砂而痊愈。不过我们看过去,此洞实在是太小了。与“千百来年无数善男信女时常挖掘洞中朱砂祈福平安”实在是不相符。倒也不必较劲。

遇山拜山,遇洞拜洞便是。朱砂洞以上又变成道教的建筑与风格了。马上就要到山顶的奶奶庙了。忽然想起一个与鸡鸣山和奶奶庙都有关的历史故事。

相传,唐朝初期,敬德带兵北征,节节取胜。行至凤鸣城(今鸡鸣驿),因粮草后续不济发生危机。敬德苦思冥想救急的办法。忽听凤鸣山(今鸡鸣山) 传来阵阵鸡鸣声。敬德便带兵深夜登山。行至山顶,见一白发老夫人,正挥棒舂米,地上群鸡借月光争食。

敬德与白发老妇人借米。老妇人:“速回营,便得米。”敬德回营。发现全军的锅碗瓢勺个个米满外流。顿时士气高涨,北征凯旋。唐王听了敬德的启奏,龙颜大开传下圣旨:赐凤鸣山为鸡鸣山,并派敬德监工在山上兴建奶奶庙。至今鸡鸣山也称奶奶山。

越到山顶,石阶越抖,两边的护栏越少,基本上就是光秃秃的了。这是能够清楚地看到南侧怀来县地界的鸡鸣驿古城墙,怀来大地一马平川,十分辽阔,一片绿野。在来时的路上,我还曾想,鸡鸣驿和鸡鸣山一定有莫大的渊源,尽管两地现在分属于两个县区。我的猜测是正确的,从刚才的历史故事可见一斑。

我们即将到达顶峰奶奶庙了,也就是玉皇阁。

鸡鸣山的最高点为顶峰玉皇阁旁的平石台,登临其上,宇净天澄,如置仙境。举目四望,四周绚丽景色尽收眼底。山上的奇峰怪石淹没于云雾之中,如同大海上的礁石在波涛中时隐时现,百态千姿,别致有趣。

置身于顶峰与断崖之间的避风桥上,凭栏四顾,脚下云雾缭绕,身似悬空,仿佛来到了蓬莱仙境。桥面上有块巨石,俗称避风石,人立其上,即使山风劲吹也不觉察。鸡鸣山的灵气、鸡鸣山的独特风情,凡曾到此游览的人无不对其由衷地赞美。

我们在奶奶庙中看到一个老道士和一个年轻的道姑。老道士装扮奇特,全身黑色道袍。道姑的装扮,让我想起全真教的孙不二。有点神似。烧香时我们每拜一下,老道士就敲一下木鱼,发出令人陶醉的声响。

出来后,我们乘坐滑梯——一种大理石板砌成的水渠状梯子和钢筋做的棚,一路向山下滑去。盼盼在前边开路,我在中间,郑帅垫后。我有点怯场,担心滑梯不结实,实际上是杞人忧天。很快,我们到了山下,赶着饭点进了下花园城。

摸摸肚子,舌尖的味蕾早就起了反应。郑帅的亲属们早已经等候多时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