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下的楚山,被缥缈的晨雾缠得松松垮垮。阿二挑着竹筐往郢都去时,筐里那只山鸡正扑腾着翅膀,褐色羽毛上还沾着几根金黄的松针。他是山脚下的农户,前几日上山拾柴,捉着这只肥硕的山鸡,想着卖到城里换些粟米,好贴补即将到来的寒冬。
山路蜿蜒,秋露打湿草鞋,阿二正低头往前行走时,忽听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回头看去,只见一个身着锦缎的男子快步走来,腰间挂着玉珏,一看便是城里的富贵人。那男子目光落在竹筐上,指着里面的山鸡,语气带着几分好奇:“老乡,你这筐里担的是啥鸟?”
阿二本是老实人,可转念一想,这山鸡在山里常见,卖不上好价钱。若是说它是稀罕物,或许能多换些钱。他咽了口唾沫,压低声音,故作神秘道:“客官好眼力,这可不是普通的鸟,是凤凰。”
“凤凰?”男子眼睛倏地亮了,上前两步,凑到筐边仔细打量。他叫沈公子,是郢都里的富商,一心想寻件奇珍异宝献给楚王,好谋个一官半职。“我只在古籍里读过凤凰的模样,说它有五彩羽毛,能带来祥瑞,今日竟能得见真容?”沈公子越看越觉得这山鸡不凡,褐色羽毛在晨光下似有微光,连扑腾的姿态都透着几分“仙气”。
阿二见他信了,心里暗喜,却故意皱起眉头:“这凤凰是我在深山老林里偶然逮到的,本想自己留着镇宅,可家里实在拮据,若客官真心想要,也不是不能割爱。”
沈公子连忙道:“我愿买!你开个价。”
“千金。”阿二咬了咬牙,报出一个连他自己都觉得离谱的价钱。
谁知沈公子连犹豫都没犹豫,立刻点头:“千金就千金!不,我给你两千金,你这就把凤凰给我。”说着,从随身的锦囊中取出两锭沉甸甸的金子,塞到阿二手里。阿二捧着金子,手都在发抖,连忙把竹筐递给沈公子,转身就往山下跑,生怕这富贵人回过神来反悔。
沈公子小心翼翼地提着竹筐,雇了辆马车,快马加鞭赶回郢都。他把山鸡安置在自家最好的厢房里,还特意让仆人去城外的稻田里捉了新鲜的虫子喂食,又在筐边点上熏香,怕惊扰了“凤凰”。夜里,他翻来覆去睡不着,满脑子都是楚王见到凤凰时的惊喜模样,仿佛已经看到自己身着官服,站在朝堂上的场景。
可天刚蒙蒙亮,仆人就慌慌张张地跑来禀报:“公子,不好了!那‘凤凰’……死了!”
沈公子猛地从床上坐起,鞋都来不及穿,跑到厢房里。只见竹筐里的山鸡双目紧闭,翅膀耷拉着,早已没了气息。仆人战战兢兢道:“许是夜里受了凉,又或是吃不惯城里的食物……”
沈公子看着死去的山鸡,脸色苍白,却没有责骂仆人,也没有心疼那两千金。他只是蹲在筐边,长叹一声:“我可惜的不是金子,是没能把凤凰献给楚王,错失了为国效力的机会啊。”
这事很快传遍郢都。有人笑沈公子傻,被一个农夫骗了;也有人觉得沈公子一片忠心,只是运气不好。消息传到山里,阿二听了,心里又愧又怕,可看着手里的两千金,还是把到了嘴边的实话咽了回去。
可谁也没想到,没过几日,郢都里竟掀起了一股“献凤”热潮。有个猎户听说了沈公子的事,心想:既然一只山鸡都能被当成凤凰,那我若是多捉些山鸡,献给楚王,说不定也能得到赏赐。他立刻带着弓箭上山,一天就捉了三只肥硕的山鸡,精心打扮一番,用华丽的笼子装着,送到了王宫门外。
守城的士兵见他捧着“凤凰”,不敢怠慢,立刻禀报给楚王。楚王听说有人献凤凰,十分好奇,亲自到殿外迎接。可当猎户打开笼子,看到里面的山鸡时,楚王先是一愣,随即笑了:“这虽不是凤凰,却是百姓一片心意啊。”
猎户连忙跪地磕头:“大王,臣听说沈公子曾为一只凤凰花费两千金,臣虽没有那般贵重的宝物,却愿将这山鸡献给大王,祝大王福寿安康。”
楚王听了,心里十分感动,觉得这猎户忠心可嘉,当即下令赏赐他两万金,还封了他一个小官。消息传开后,更多的人效仿猎户,纷纷上山捉山鸡,献给楚王。有人为了让山鸡看起来更像凤凰,还特意用染料把山鸡的羽毛染成彩色;有人则编造出各种离奇的故事,说这山鸡是在仙山上捉到的,能通人性。
楚王明知这些都不是凤凰,却还是一一收下,并且每次都给予丰厚的赏赐。大臣们不解,问楚王:“大王,这些都是普通的山鸡,为何还要赏赐他们?”
楚王笑着说:“我岂会不知这是山鸡?可百姓们愿意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献给我,这份心意比真正的凤凰还珍贵啊。再说,沈公子为了献凤凰,不惜花费两千金,忠心可嘉;如今百姓们效仿他,也是希望能为国家出一份力,我若不赏赐他们,岂不是寒了百姓的心?”大臣们听了,纷纷点头称赞楚王英明。
而阿二呢,他听说楚王赏赐献山鸡的人后,心里越发愧疚。他拿着那两千金,在山里盖了几间学堂,请了先生,教村里的孩子读书识字。有人问他为何这么做,他说:“我曾用一只山鸡骗了别人的钱,心里不安。如今能为村里做些实事,也算是弥补过错了。”
秋去冬来,郢都里的“献凤”热潮渐渐平息。那些得到赏赐的人,有的用金子做了生意,有的买了田地,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而楚王呢,也因为他的仁厚,赢得了百姓们的爱戴。
只有沈公子,依旧时常想起那只死去的“凤凰”。不过他后来也想通了,虽然没能靠凤凰谋得官职,却让楚王因这件事看到了他的忠心。后来,楚王听说了他的经历,特意召他入宫,任命他为掌管国库的官员。沈公子感激涕零,从此兢兢业业,再也不敢投机取巧。
多年后,有人在山里见到阿二,他已经成了村里的老学究,正带着孩子们在田埂上读书。夕阳下,孩子们的读书声和山鸡的鸣叫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的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