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大佛游记
国庆长假,我再次踏入蒙山,眼前人潮涌动,似云霞漫过山麓。这方距离晋祠仅13公里的净土,却与彼处构筑出截然不同的人间图景。
蒙山之上,携家带口的游人络绎不绝,他们沿着石阶缓缓而上,队伍蜿蜒如长蛇,从山顶俯瞰,浩浩荡荡,蔚为壮观。停车场内,晋A车牌鳞次栉比,本地人成群结队前来,这里俨然成为百姓心中的乐土。正午的阳光洒落,游人的着装千差万别:有人身着短袖,在暖阳中悠然漫步;有人披着风衣,在山风里自在穿梭;更有人裹着厚重的羽绒服,抵御着山间的凉意。孩童们含着棒棒糖嬉笑奔跑,有人即便在暮色中仍戴着墨镜,别具风情;还有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却满脸笑意的人,呼朋引伴,烟火气在山路上肆意流淌。
而晋祠,那里供奉着西周年代的王室,皇家园林,楼堂亭榭,处处彰显着庄严与威仪。停车场内豪车林立,外地游客操着五湖四海的口音慕名而来,人群中不乏身形富态的中年人与相伴的年轻女子。门票80元,价格背后是其独特的文化与历史价值。而蒙山的大佛,承载着无数人的信仰与祈愿,老人与孩童穿梭其间,他们手持香火,眼神虔诚,或为家人祈福,或为生活许愿。蒙山门票仅35元,低廉的价格,让这份信仰更贴近普罗大众。
我已是第五次造访蒙山。前三次是在六七年前,那时景区免费开放。犹记初次见到大佛,心中震撼难以言表,怀着敬畏之心,烧了一块钱的香火,许下1000万的心愿。每一次离开,都忍不住作诗填词记录这份感动,抒发自己的文人情怀。
此次站在大佛脚下,我只轻声念诵三声“南无本师阿弥陀佛”,再无他求。这些年研习佛理,历经世事沧桑,我渐渐明白:佛性存于人心,心存善念、心怀慈悲,便是最好的供奉。佛不重形式上的朝拜,若心术不正,即便将头磕破、金银堆满佛前,亦是徒劳。《金刚经》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的教诲,道尽了佛法的真谛。我们眼中的佛像,不过是外在的象征,真正的佛,在每个人的善念里,在父母的关爱中,在与他人的善意往来间。人人皆可成佛,关键在于内心的修行。
在山间流连两小时后,暮色渐浓,我踏上归途。出世时的顿悟,终究要回归入世的烟火。出世与入世,因果与轮回,这些深奥的哲学命题,在脑海中不断回响。我深知,坚守善良,远比追逐财富与地位艰难,但这正是值得一生追寻的修行。在尘世的磨砺中,与万物结缘,修炼心性,或许方能在岁月的长河中,寻得内心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