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风》的头像

《上风》

内刊会员

散文
202510/08
分享

天回镇老官山

天回镇老官山

项志文(区作协会员)

 

一、天回镇是个风水宝地

早就听说,成都金牛区天回镇是个风水宝地,2012年,成都3号地铁线建设中,文物专家在老官山发现西汉群墓,这是“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在这里陆续挖掘出大量历史文物,其中清理4座西汉土坑木椁,出土文物620余件,包括漆木器、陶器、铜器及铁器,年代判断为西汉景帝至武帝时期(约公元前2世纪),距今2000多年,这里的墓葬十分奇特,部分墓室椁底设“夹层”底箱存放随葬品,木椁外铺棕垫并长期浸泡于水中,使漆木器、竹简得以完好保存。墓主身份显赫,漆器铭文“景氏”,可能关联楚国贵族后裔,楠木棺椁显示墓主地位较高,为当地达官贵人,或者医官。老官山汉墓的发掘不仅揭示了西汉蜀地的医学、纺织的技术成就,还通过文物与文献的互证,重构汉代成都的社会风貌与文化交融,成为继三星堆、金沙遗址之后的四川考古的又一里程碑,让天回镇一朝醒来震天下!

这儿有汉代击鼓说唱俑,全本《扁鹊竹简》医书、织锦机等文物。老官山述说着两千年蜀郡的风风雨雨、金牛的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沉淀,令人神往,令人赞叹,令人欢欣鼓舞、令人追根溯源!

追寻金牛古道,溯源天府文化,尊重专家学者对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精心地稽考、研究、梳理,学习珍贵的历史资料。我怀着对金牛历史文化的顶礼膜拜,登临怀旧,睹物忆旧,再次造访此地,从地名文化着手,去挖掘其中的精彩故事和历史意义,以飨读者。

二、汉代击鼓说唱俑

陶俑是汉代雕塑中的一个重要门类,1957年出土于天回山,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生动表现汉代俳优艺术,被誉为“汉代第一俑”。在我国目前出土的众多陶俑雕像中,以天回镇的击鼓说唱俑最具特色,它以我国古代表演滑稽戏的俳优造型为模特,形象神采各异、生动风趣,那泥塑的嘴角向上翘着,眼角的皱纹堆叠如沟壑,竟像是活人的神情,他的笑是凝固的,却让人流连忘返。

特别令人难忘的是:一个说唱俑席地而坐,硕大的头上裹着一个方巾,额头布满皱纹,赤膊跣足,左臂抱着一个扁鼓,右手高高举起铁锤。其神态,显然已经进入表演的高潮,神情激动,表情夸张,它生动地表现了一位热情、幽默而充满生命活力的艺人形象,令人不由自主地发出会心的微笑。击鼓之间,将古代人的生活再现,举手投足,击鼓抬腿,一笑一颦,生动活泼。说唱之间,把我们带到两千年前老成都的市井生活之中,证明了中国传统的文艺在两汉时期就有强大的生命力,其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受到老百姓的欢迎,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对今天的艺术家们仍然有学习和借鉴的意义。

三、中医瑰宝《扁鹊竹简》

扁鹊是我国上古神话中的一位传说人物,他医术高超,四处行医,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他开创望闻问切四诊法,精通针灸疗法,是公认的“针灸祖师”,驰名中外。在天回镇老官山出土的全套《扁鹊竹简》有930支、有9部医书,整理为《脉书·上经》《脉书·下经》《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等8部医书,涉及经络、脏腑、刺法、方剂等,是失传的扁鹊学派典籍,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系统最完整的西汉医学文献,将中医经脉理论实证推前至西汉,这是历史新发现。它深入挖掘中医文化资源,全面地系统地整理了中医中药的理论和实践运用,填补了中医学史的空白,是中医中药的百科全书,是祖国重要的文化遗产。

《扁鹊竹简》中除了《五色诊脉》之外,其余的经过考古专家的整理,将其定为《敝昔医论》《脉数》等,“敝昔”是“扁鹊”二字的通假字,司马迁称赞他说:“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修序,弗能易也。”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称他是“总结经验的第一人”。

这儿出土的经穴髹漆人像高约14厘米,刻有22条红色、29条白色经络及119个穴位点,标注“心”“肺”等器官名称,是迄今最早最完整的人体经穴模型,比北宋针灸铜人早1000多年,证实西汉已经形成成熟的经络学说。这套学说在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中医院校和现代医院仍然有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四、西汉织锦机

西汉织锦机是中国古代纺织技术的重要代表,其精湛的工艺和复杂的结构展现了汉代丝绸织造的高超的水平。2012年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四部西汉提花织机模型,为研究汉代织锦技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纺织史的空白。

纺织机的出土模型一台较大(长约70厘米,高约50厘米),其余三台略小(长约60厘米,高约45厘米)。这些织机模型上仍然残留丝线和染料,表明它们是用于织造蜀锦的提花机。根据木俑与真人的比例推算,真实的西汉织机约3米,宽、高各约2米,相当于一个小型房间的大小。它的结构是滑框式与连杆式,四部织机中,一台采用滑框式提花结构,适合织造复杂花纹(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另外三台采用连杆式结构,较为省力。织机采用“一勾多综”技术,通过综片控制经线提花,最多可使用84片花综和2片地综,能够织出极其精致的图案。操作方法是这样的:织工需要手脚并用,踩动踏板控制经线开口,同时推动横梁更换综片,每织一片需推动横梁一次。

西汉织机采用经锦织法,即通过不同颜色的经线形成花纹,而非纬线。例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使用了红、黄、蓝、白、绿五种经线,对应五行思想。织造效率比较缓慢,由于工艺极为耗时,熟练织工一天仅能够织约13厘米,一匹约4米长的锦需要60天才能完工,故有“寸锦寸金”之说。西汉时期,蜀锦通过南方丝绸之路,远销印度、阿富汗,并通过西北丝绸之路抵达西域,印证了成都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那西去的驼铃满载蜀锦在大漠深处,在西域各国,蜀锦成了通向世界的纽带。

西汉织机代表了汉代纺织技术的巅峰,其复杂的提花结构和高超的织造工艺,不仅推动了丝绸贸易的繁荣,也对世界科技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老官山汉墓的发现,使现代学者得以重现两千年前的织锦技术,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等珍贵汉锦得以再现于世。

我曾经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的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去寻找织锦工坊,这里曾经是蜀锦的重要织造基地,因为这里的水质适合洗染丝绸,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三国时期至唐宋时期,这里有大量织锦工坊,织锦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技术,如今的成都的蜀锦产品更上一层楼,早已经走向国际市场,美名享誉中外。

五、结束语

一缕清风、一个说唱俑、一部竹简、一架织机,构成了天回镇的精彩画卷,古色古香的汉风,流溢着祖先的精血,留下的是成都人的根脉,令人永生难忘!令人流连忘返!

天回镇老官山汉墓的发掘是近年来中国考古学的重要发现之一,其出土的文物不仅填补了多项历史空白,还为研究西汉时期的医学、纺织技术、文化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