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少稀的头像

少稀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23
分享

南囿寒露

今天是寒露节气。从昨天傍晚开始先是大雨滂沱后又细雨绵绵直到凌晨。老辈儿人讲:白露水毒死人,寒露水救世人。也就是说寒露日下雨是好事,正值冬小麦播种时节对农作物十分有利,为来年小麦丰收打下基础。民以食为天,对老百姓而言,这寒露之雨当然是天大的好事了。寒露节气已近深秋,天气由凉转寒,画室里静静的略有凉意,坐在了桌前,昨晚伴着萧萧夜雨写的一首"七律寒露”墨迹未干:

烟昏晚浦浸银桥,

雁飞台上雁影遥。

水上秋风催冷氲,

湿寒细雨敛残宵。

蒹葭露重吟萧索,

野羽浪轻乐浮飘

瞭望苍穹无来去,

稀翁觅句酒一瓢。

这首伴着着萧萧秋雨涌出的一首,兴情所致自由自在十分惬意。中国的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它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经过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人的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时期达到鼎盛。明清时期,格律诗的规范更加严格,形成了完整的格律体系。‌格律诗对平仄有着严格的规定,它不仅是声调的起伏,使汉文字的达意变得有韵律有美感十分打动人,还是诗人丰富的情感表达的载体。由于现代社会与过去时完全不同,诗的体裁和形式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但就汉文字的精准而简洁的表达形式,传统的格律诗词还是十分完美和不可替代的。我喜欢写旧体诗,南浦的秋天是我创作的源泉,南囿的四季无时不刻的撩拨着我的诗情画意,而对这秋确情有独钟!

秋,自古就是文人墨客们借题发挥的最佳时季,五彩斑斓之中的落叶之萧,秋光涟滟里的愁霖寒瑟,秋高气爽后的瘦月西风,无不是诗客们遍收佳句名篇的绝好时境。秋在四季之中尤显雅、郁、柔、豪、尤、悲、例如汉代刘彻的《秋风辞》唐朝李白的《秋登宣城谢兆北楼》杜甫的《秋风被茅屋所破歌》刘禹锡的《秋辞》宋代的苏试《水调歌头》范仲淹的《秋思》杨万里的《秋凉晚步》等等都是古诗词中的杰作,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文学艺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记录,从古至今文字留下的记录特别是诗词歌赋大都是对社会对人生的倾诉和反思,亦或是讴歌和赞美,就格律诗、词、赋而言简意赅,唱赋抑扬顿挫,把汉文字使用得尽乎完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寒露是一年中的第17个节气了,已近深秋,天气渐寒,鸿雁南归,蒹葭瑟瑟,人也要早晚添衣,备时御寒,时光如梭,白驹过隙,天增时光人增寿一年又要过去了。窗外的雨声渐息,天色开始发青,树丛的高枝已见裸露,秋雨凄袭后的落黄铺满了石径,空气中弥漫着寒露的肃杀,早起的喜鹊在疏林中喳喳叫着,湿而寒凉的冷氲在大湖上弥漫,于是乎水面上横悬着一缕青白色的云烟。我推开窗子,一股凉气,瞬间袭遍我的全身,啊寒露,已近深秋:

蒹葭萎萎雁南迁。

雨浸霜凄露已寒

西风落叶追萧瑟,

宿墨孤灯作佳篇。

愁霖漫泄秋池满,

瘦月云遮落叶残。

一纸衰秋寒露已,

明晨把帚扫余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