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六月,飞觞醉月。我敬爱的恩师——刘文景先生的50万字长篇小说《尘世》(上、下卷)问世。
在此之前,文景先生出版过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散文集。从1995年至2001年,文景先生曾面对面、手把手、心贴心地教我写作做人。我能够步入写作之路,真的离不开文景先生的指引和鼓励;我能够在新闻报道、公文材料和文学创作的同步进行,更离不开文景先生的指点和指导。
此刻,那些年我与文景先生在一起采访时的场景,还有那些文景先生曾与我讲解写报道、写材料和弄文学时的点滴话语,更有那些我与文景先生曾在一起的青葱岁月,一幕一幕地浮现在眼前……
“把文章写好了,就是一碗满饭!”1995年12月的一天,在我老家的湖北省崇阳县委宣传部宣传科办公室,记得那是我正式师从文景先生的第一天,文景先生对我说,“我就把你当作亲弟弟,共同走上写作之路……”
文景先生当时是宣传科科长,办公室里只有我和他。文景先生说的这句话,还有这个让我动心的情景,我记得很真切。说完这句话时,文景先生用一双明眸看了我许久,许久,我明显感觉到,这是文景先生对我的一份期待。
“把文章写好了,就是一碗满饭!”听完这句话,我记得我当时点了点头,然后低下了头,表示谨记文景先生的这句深深的嘱托,也表示我会努力,一定不会辜负文景先生对我的期望。
在认识文景先生之前,我那时是老家的一所名叫龙飞村小学的一名临代教师,这所学校位置天偏地僻,山里人去山外世界的生活方式完全靠肩挑背驮,但那些大山大沟,那些幼稚的孩子们,给了我特别的情感。课余饭后,我写了很多与大山、山里人和学生们搭边的诗歌和散文。在一次家访中,我获悉山村里有一位变卖城区批发部义无返顾回村修路的好心村民的故事,通过几次走近这位好心村民后,我写了一篇《一个修路人的故事》。
文景先生后来告诉我说:“我看完这篇稿子的评价是,写的是好心人,叙述的是心酸事,文中朴实的情感,虽然稚嫩但却触动人心灵魂的语言,使人过目难忘。”
文景先生还告诉我说,“由于稿子没有署作者姓名,这是谁呢?我经过打听后,是个名叫佘记其的年轻小伙,并了解到你热衷于写作,并在那些深山大沟里收集题材线索。身处底层,家境贫寒,矢志创作,不问后果,不想出路,在山旮旯里把新闻和文学弄得有滋有味——这年头还有这号人?啧,你无缘无故就打动了我。”
文景先生还告诉我说,“后来我带队参加咸宁市委宣传部在温泉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我便设法通知了你,你来了,我注意到你小巧精干、友好和善,待人礼貌。班没办完,你不辞而别,留下一张字条,原来你没有钱交培训费。啊,你已经彻底打动了我。就这样,我就想把你当成个伴,就为了这种感动,就为了一种说不明道不白的缘。”
师从文景先生,其实给文景先生带来了很多麻烦:由于我是编外工作人员,为让我安心写作,文景先生通过努力,向崇阳县委宣传部为我争取到了月补贴。师从文景先生后,春夏秋冬,我每天要骑自行车在乡下至县城15公里的路上往返,一年后,我在县城租了房,解决了每周一至每周五来回跑的难题。
我记得,我写了一篇《独臂临代教师从教四十年的故事》的人物通讯,文景先生看后,给出的评价是:“素材挺好,故事丰满,事迹感人,但稿子篇幅长,需要压缩。”
当我反复压缩后再交给文景先生斧正时,文景先生沉默了一会儿后,大约半个小时不到,文景先生在我稿子的基础上重写了一篇摆在我面前,并将我原稿的标题改为《半棵树》,全文以新闻文学化手法叙述出来,读后的感觉就是不一样,我惊讶得不行,佩服得五体投地……
然后,文景先生耐心地指出我原稿的不足之处,并详细讲解他这样谋篇布局的原因。通过这一次,我虽有所悟,但我感觉我的思想和文字功底与恩师相差十万八千里。
我记得,那些年,电脑打字办公还没有普及。文景先生每次将他写好的稿子,就让我抄写一遍给他修改,就这样反反复复,有时,文景先生写一篇稿子,最多一次他要修改10多遍,我也跟着抄写10多遍。我只记得,我每次将他的底稿和改稿,我都保存下来,晚上回来后,我在灯光下反复对照底稿和改稿,反复分析他修改的原因……就这样,我在为文景先生抄写稿件中慢慢地提高了写作水平。
我记得,文景先生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持之以恒,擅于学习。那几年,文景先生常常递给我一些世界名著和获过大奖的新闻作品,让我学习写作技巧和文字的表达方式,并让我养成摘抄名言名句名段的习惯,文景先生说:“当学习的行为一旦养成了习惯,进步的速度就会惊人!”
文景先生不仅热爱新闻写作,更热衷文学创作。追求独特,使恩师的创作个性得以鲜明凸现。恩师创作态度严谨,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出手不凡,无论小说、还是诗歌、散文、杂文等,大都能在读者脑海中打下烙印。
为提高作品内质,文景先生注重提高自身“内质”,为人比为文更重要,思考比写作更勤,因此,恩师的作品如他的“文景”名字一样,撑起的那片风景美丽而独特,令观赏者驻足流连,也令我今生崇拜仰望。
在我心中,文景先生不仅是全能型的写作大师,而且吹拉弹唱等样样出彩,可谓全才型的艺术家。当我收到文景先生寄来的并附有签名留言的新作《尘世》(上、下卷)时,我在分外欣喜的同时,也无限感激。
接着,我与文景先生在微信上聊了起来。
文景先生说:“这部书凝聚了我三十多年心血,在你师从我的当初就开始写了,目前,我还在写另一部长篇小说,大概两年后完工。”
文景先生说:“过去,我搞新闻文学化,现在我搞文学新闻化。”
文景先生还说:“我写小说不为别的,只为思想情感留乾坤。”
……
通过一番交流,我在佩服文景先生才华的同时,更令我崇拜他一生持之以恒的创作创新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把文章写好了,就是一碗满饭!”此刻,文景先生对我说的这句话,又一次响彻我耳际,我感到我今生无限幸运的同时,也无限感恩文景先生。未来,我会笃毅前行,不辜负恩师对我的一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