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谷采风记
沈良景
游阳明心谷有怀见寄
昨谒阳明寻旧迹,玉虚仙洞万年奇。
日月倾光泻神韵,四时红翠景未移。
风物得传缘故事,名山闻名圣人集。
人生不必垂千古,斜阳草色一声笛。
游阳明心谷
浮生闲来觅云根,阳明心谷洗浊尘。
登高一望春意劲,俯仰千载怀抱真。
圣贤归去应未可,名利无心亦缠身。
玉虚洞中日月永,寒光倾泻照石文。
望玉石仙岩有怀
突兀一石自何来,补天未成遗凡胎。
骨骼瘦硬风吹雨,柔肠济世火煅白。
非得贤圣传佳韵,早许人间立广宅。
心底无私不自傲,甘为寰宇一尘埃。
此三首古体诗吟诵的正是龙南市城区往北约七公里处的阳明心谷及其主景点玉石仙岩。阳明心谷是龙南的新景区,明代王阳明(字守仁)平定三浰叛乱回军之时,在此小驻数日,其主景点玉石仙岩雄伟险峻,突兀而起,分为上岩、下岩和新岩,上岩有个数十丈宽的大溶洞,先为玉迹寺,后改名普和寺,建有藏经阁用以收藏宋太宗赐下的120卷经书;下岩有个玉虚仙洞,为王阳明最爱之处,他住于此洞,勒碑记功,现有其《咏玉石岩诗》五首及其他许多文人墨客官员的诗词数十方镌刻在洞壁上。
所有的秀丽山川都有着美丽的传说,玉石仙岩也不例外。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位神仙看中了龙南这块如金盆般的风水宝地,但又嫌有石峡山缺口,便想了个堵塞的办法。某天晚上,神仙悄悄地从天上挑来一担石头,走到杨坊境地时,他想到即将大功告成,心中暗自高兴,不料突然传来公鸡鸣叫,心头一惊,陡然停顿,结果扁担断了,一担石头重重落在了地上,瞬间化成了两座石岩。由于岩石灿如白玉,人们便将此岩称之为“玉石仙岩”。龙南之名得之于龙,玉石仙岩之名得之于仙,所以,龙南就成为了一个有龙有仙的风水宝地,毕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了。然而传说归传说,玉石仙岩的形成当然是跟地球的地质运动有关。据龙南梁晓津先生考证,当时处于大海里的玉石仙岩竟然是和喜马拉雅山脉一道崛起形成的,如果硬要高攀一下的话,玉石仙岩也算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远房亲戚”了。
我的家便在阳明心谷附近,开门即见玉石仙岩高耸入云,雄壮伟岸。儿时常约小伙伴登山游玩,入玉虚仙洞摸黑探险,听过暗流的潺潺水声,被蝙蝠群呼啦啦地盘旋过头顶,心中感到无比忐忑而又刺激。有一次,我独自一人从一个小洞口中爬出,竟然迷路了。夕阳将下,幸亏遇到了一位放牛的老人,才在他的指引下绕山一圈曲折下得山来。从那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我便很少去玉石仙岩了,至今已三十余年。
惊蛰前,东风日暖,春意渐融,我随文友重游玉石仙岩。整修一新的山麓环境和道路,新建的阳明心谷景区服务中心和玉石仙岩山门,增建的数个展馆和阳明高阁,无不令人眼前一亮!入山门,拾阶而上,探身进入熟悉的玉虚仙洞,时光从岩顶的两个大小不一的洞口斜入,照在岩壁的勒石上,恍惚中,我仿佛重回童年,于耳畔爽朗的欢笑声中看见纯净的过往,看见远去的背影,而我仍停伫在原地不曾移动。思绪徘徊,我想,如夜未央,月光从那两个洞口倾泻下来,又会是怎样绝美宁静的景致呢?“四围奇艳尘无染,一窍玲珑月自明。”(缪铭《次府尊邢公韵》)是时,明月照彻头顶,直达灵魂深处,八方澄静,红尘不染,万法归一,无欲无求,难怪阳明先生会“却惭尘土逐虚名”,想在玉石仙岩“揽就春云结小斋”甚至要“他日巾车归旧隐”(均出自王阳明《吟玉石岩诗》)了。
从玉虚仙洞出来,攀云梯,临高阁,飞檐斗拱,画栋朝晖,古韵十足。虽无信丰阁的高耸入云,更无滕王阁的文气连绵,但于平地之上独占一座山头,阳明阁的气势绝不会逊色于任何一座楼阁。登高临睨,城区的钢筋水泥“盒子”与郊区成片的油菜花缠缠绵绵不离不弃,穿城而过的桃江、渥江、濂江如三条纠缠在一起的翠碧的丝带携着黄黄绿绿的芳䓍延伸至春烟笼罩的远山,令人心旷神怡。下山时,听得文友说现在很多地方都建有高阁,科技和经济均非古代可比,哪怕像滕王如此富奢,在南昌故郡举全郡之力,也只建得一座滕王阁而已。我很赞同,不过古代的滕王阁是为高官贵族服务的,而今阳明高阁,却是人民群众的“新欢”。
虽说“江山亦要文人捧”,然而玉石仙岩的盛名在明代圣贤到来之前,就已传开了。一是其自然美,风光独特殊绝;二是其有人文美,美妙的传说令人神往,文人墨客的吟咏增其底蕴;三是其有官方背书,享有皇家赐经、帝王青睐;还有就是其经济价值高,它早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了本地人生命的一部分。玉石仙岩岩体石质上乘,但却给自身带来了厄运,多年以来,人们把这里当成免费的采石场,贪心地索取无度,不知道曾有多少人在此工作赖以为生,更无法统计又有多少岩石在人们的凿击煅烧下,化作石灰清白济世,融进到万家广厦中。虽然玉石仙岩从不计较,然而令人扼腕痛心的却是,上岩不见了,新岩不见了,现在只留下一座下岩扎根在大地之上,孤独存在。“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近年来,政府保护得力,玉石仙岩重焕“青春”,此地风景独好!愿阳明心谷玉石仙岩能永远成为人们眼前最靓丽的风景,而不是承载于记忆中的那一抹脆弱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