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彭城的清晨
史淑鹏
一个肤爽风轻的早晨,空气间时不时地透过一丝不可捉摸,又沁人心脾的凉意。这种凉意,与冬的寒风刺骨截然不同,它小心翼翼地裹住浮动温暖的内心,使这颠簸在尘世的思绪不轻易地被行驶中的车轮旋转得匆忙。
“耀眼的蓝色”骑手已经启程,送完了清晨的第一餐,收下了充满希望的微笑,保安大叔精神抖擞地从值班室推门而出,整理着象征守卫安全的肃严,还有那枝头看不见的鹊儿,欢悦兴奋,呼唤着清起的生机,浏览着人世间不辞辛勤的繁忙与知足。
距离小区不远的餐馆,飘出阵阵清晰可嗅的麦谷香味。金褐色的收割机在时间的稻田上收获一秋一冬的蕴藏,化作那一碗里绵白的香粥,配上一根热油里历练翻滚刚出锅的油条,那是人间最美的烟火“酬肠”。想象那油条金黄的外表,恰似装饰人生的辉煌,想象那皮酥穰嫩的面馕,又验证“实至名归”的向往,被咀嚼出的油汁和着筋道的肌体一并在口腔里荡出精神的模样。
酒店楼檐的霓虹已经结束对昨夜的承诺与守候,剩下门庭外的喷泉不知疲倦,它升起又落的水花,晶莹中闪出夺目的五彩,这是落幕星辰的回馈。一位行者在并不华丽的电动车上安装着精致而小巧的车载音箱,那恰当、深情而又略带忧伤的音乐,形成的气场,裹着周围前进的赶路人,一起在晨风的节奏里回眸爱的青葱岁月,一起穿过一树又一树的梧桐过往,碾过稀疏以及早已消逝而去的光影斑驳。
不到七点的城市道路,已开始有了忙碌的味道,交通灯前,汽车不急不躁,并排百米的长度也没有破坏它们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秩序。各色的电动车、摩托车、共享电动单车、公共自行车们不止一次拉扯城市的角度,通勤便捷麻利,迎面而来,擦身而过,并不理会那还慢慢腾腾没有升到繁华高度的太阳。
清晨的微光悄悄地穿过滨湖公园老者那熟悉亲切的红歌,在汉画像石艺术新馆的楼台里漫步,抚摸着那楼台与山势的巍峨。场馆西望云龙湖,东依云龙山,倾注国家工程院院士关肇业先生的智慧,顺山就势,林木簇拥。那画像上历史的木轮如同今日脚下的电动车轮,一刻也不停息,奔向更有意义的前方,诠释开明开放、有情有义的古城精神。风云星转,岁月迭续,汉代的徐州人用一刀一斧凿出穿越历史的生动图刻,每一笔都灵动地再现强大汉朝的点点滴滴,一次又一次用智慧向后人展示了两千年前高超的雕凿技艺,跨时空地传送着这份文化自信,让这份优秀印在徐州人赓续民族文明的宝库,激励城市奋起雄飞。
在电动单车的最美行程里,和着晨风的喜悦,李商隐诗歌中的青鸟翩翩而至,张开轻盈地翅膀,掠过肃正的宫阙,在茂密的林间歌唱,唱出了湖水的清澈,唱动了湖水的涟漪。
路边的小型公园,精致而雅观,青翠绿眉、咖金墨黛,数不清的、叫不上名的高树矮树、花树草树,都错落有致地挨着,留下的缝隙,足够虫蝶欢跃,足够凤雀觅食,足够让每一个创业创新的人都会在晨风的清凉里体会生命的力量。
今晨上班,骑行电动车,六点出发,穿城而过,十六公里的路程,停在路边七次,在手机屏幕敲下了所有早行人的汉字音符,或许时光赋予人生的长度有限,但并不影响,风景在视野里容下的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