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玲的头像

郭玲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17
分享

我要到24点才能睡(原创)

书桌前,一个瘦瘦的少年腰背挺直,用标准的军姿端坐,两手肘以相同的角度平放在桌子上,两只手刻意摆出半握的“自然状态”。这个少年在做什么?感受美好季节细嗅带有甜味的空气吗?可他呼吸均匀,面无表情;学老僧坐禅吗?可他明明睁着眼睛,长长的睫毛在下眼睑投出一小弧阴影,眼睛始终盯着书桌;他是在看书吗?可茶色的桌子上空空如也,面前没有一本书,没有一个本,没有一支笔。

你以为这只是少年日常生活的一个瞬间?No,No,这个姿势已经持续了至少三个小时!他一动不动,甚至不说一句话,浅浅的呼吸声在静静的秋夜里演示着什么是始终如一。可是通过那忽闪忽闪的睫毛,透露了一个信息——他并没有睡着!午夜12点,床都困了,正无声地讲述着一天的疲劳。

少年终于起身,关灯,上床,闭眼……两三分钟后,呼吸的节奏渐渐变慢,他睡着了。第二天午饭后继续静坐,直坐到起身上学。

这个少年在练什么功夫?虽然他是我的儿子,我依然感到不可思议。

儿子天生就睡眠多。在幼儿园午睡时,别的孩子睡醒起床开始玩了,儿子还在呼呼大睡。每天早晨先生几乎都是精确到秒来唤醒儿子,只为让儿子多睡一会儿。我那个睡眠时间一直比其他小孩长的儿子,多年来一直遵守着19:20上床睡觉,一觉睡到第二天6:30,中午还要小睡一个小时的作息时间。现在这么一来,一天要少睡五六个小时,身体能吃得消吗?!

先生几次欲言又止,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数着步数。

“儿子,该休息了!”听到我说话,先生不再画圈,快步立来到儿子房间。

“不,老师说了,初三的学生应该多努力,好多同学学到23:30。”儿子坚持着,似乎有点儿迷惘。

“古时候人们就想以延长劳动时间来增加粮食产出,实际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取决于多工作了多长时间。”我开始循循善诱。先生石化了一般眼睛紧紧地盯着儿子。

“我要到24点才睡!”儿子的语气变得坚决。

我继续晓之以理 :“爱迪生一天要睡14小时,也没影响他成为发明大王不是?”

“我不是爱迪生。” 儿子完全不为所动。

先生连呼吸都停下来了,全神贯注地看着儿子。

我再次以理晓之:“休息好了精力充沛才能更高效地学习呀。”

“再高效也不行,我学习的时间太短了!”

终于引出了我想听到的话,我窃喜地说:“你现在也没学习呀!”

“对呀对呀,既然该学的学完了,就睡去吧!”先生神补刀。

“我要到24点才能睡!”

儿子开启了不讲道理模式。怎么办?怎么办?先生继续回到卧室用脚步画起圈圈。

……

干坐着,只是因为上了初三不应该睡那么早?疲劳战术从来不会取得真正的胜利,杀鸡取卵得不偿失。我们更着急的是儿子的健康啊!

所有的劝说全部无效,任凭我古今中外纵横捭阖,儿子起初还会重复一句“我要到24点才能睡”,后来,干脆以沉默代替了抗拒。

儿子从小犟起来便会持续一段时间。有主见是好,可是得有道理呀,得是正确的主见啊!身体是他自己的,主动权掌握在他手里,我们这对为人父母可谓黔驴技穷了。

万般无奈,只好拿出看家本领:暂时由他去吧,且等我想出办法来。

第二天中午放学回来,儿子的眼白出现了一条红血丝。儿子最在意这双黑白分明的眼睛,因数这双眼睛为他的容貌增添了不少分数。

平时亮晶晶的眼睛现在看起来少了以往的光泽。儿子对着镜子不停地变换着角度照仔细察看,希望那线红线不是真的红血丝。他用食指中指扒大眼睛让我确认:“妈妈你看,这是不是红血丝?”

我看了一眼,故作惊诧地说“唉呀,真是红血丝!”

“我不想要红血丝,太难看了!”儿子那软软的声音里透着几分沮丧。

儿子知道红血丝是熬夜的后果,更知道红血丝一旦成型便永远会像伤痕一样存在,无法复原。

“好在只有一条红血丝,还不太影响我儿的帅气。就是不知道红血丝会不会再增加?”怕因为红血丝影响容颜?这也许能成为我的突破口。

平时儿子放学回来都会眉飞色舞地讲述学校里发生的事情,现在饱满的热情不见了,懒言少语,郁郁寡欢。

他还是硬撑着到了24点,期间几次起身照镜子,观察着他一直抗拒的红血丝。我也屡次配合着他的观察一次次凑近细看。

与儿子的语文老师沟通,寻求帮助。语文老师上课时貌似自然而然地对这种“出工不出力”的假学习模式进行了否定。

中午吃饭时,我假装漫不经心地说:“儿子,白天困不困啊?”

“困!这两天头一直疼,老师讲什么也不怎么能听进去。上课时困得直磕头。”儿子怏怏地说。

“晚上的学习时间增加了那么多,能不能补回来白天效率不高造成的损失啊?”

“好像也能。但是时间长了可能就不能了。白天什么也学不会呀!在学校跟着老师学要轻松得多。”先生给儿子夹了块红烧肉。

“那么,是否考虑重新调整作息时间?毕竟效率高才是真正的好方法啊。”

“嗯,以后20:00睡觉,学习好不好和睡觉多少不成正比。”

“对对对,我儿就是善于总结经验,以后咱们可不熬夜了。”先生又一次神补刀。

“这回我儿的红血丝不会增加了!”

我的兴高采烈,先生的喜出望外,还有儿子的如释重负形成了一幅别样的画面。

一切又回到从前。不亲自体验一次,还真就不相信经验与效率。成长的经历总要亲历才好。

认识到熬夜无用反而有害,儿子恢复了正常作息,一切又归于平稳。喜欢的玩具照常玩,喜欢的节目照常看,喜欢的手工制作照常设计与拼装。儿子的考试成绩却在稳中有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