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玲的头像

郭玲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510/12
分享

傍身一技,精益求精 ——再读《泥人张》

每一次品读冯骥才《俗世奇人》之《泥人张》,都会忍俊不禁,颇觉痛快、过瘾,在海张五的故意刁难、羞辱下,张明山凭着超凡脱俗的捏泥人技术,不卑不亢、以牙还牙,维护了匠人的尊严。可这一次再读《泥人张》,我却有不同的感触。

这次,我为泥人张"傍身一技,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赞叹!

中华民族这一传统技艺,在张明山手中发扬传承,直到现在,依然有艺人在从事这一精妙绝伦的工种。这项纯粹依靠手感控制而塑造活灵活现的人物、花草、动物的技艺,需要从事者长期的锻炼与观察,才能捏出让人一见生爱、爱不释手的伟大作品来。我一方面惊叹于泥人张的高超技艺,一方面联想到自己的工作,由此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傍身一技已经是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的大前提,精益求精让所傍之技更为精湛,大抵可以成为人上人、对国家之前途产生一定的正向作用。

虽然我和泥人张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但对于工作精益求精的追求是相通的。泥人张想要塑造出“形与型像到极致”的作品,需要每天花大量时间去观察。冯骥才说,泥人张的绝技“首先得益于每天在街上看,这个看可不是一般人的看,而是将人物的特点熟记于心,人就像天下的树叶,没有一片是相同的,要形与型像到极致,必须有每个人的独特之处。其次是手巧之极,把记在心里的要以泥人的方式表达出来,创作中他只需和人对面坐谈,搏手于土,瞬息而成,形神兼备。”泥人张每天必作的功课就是去人多的地方细致观察。作为教师的我,虽在大学里学得一技之长,但要想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一些成果,便要细致地了解班上的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了解他们在学习的长处与短处。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将班级管理进行得高效、有序。永无止境、精益求精,身边的老教师们绝大多数在奉行这一准则,教学艺术、管理艺术日臻完善。

我们要想写出好文章,同样需要傍身一技、精益求精之精神。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辅之以细致的观察。作为语文老师,教会学生如何观察生活,将观察所得用合适的方法表达出来,这是一项重要的语文教学工作内容。学生们在写作时常常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多半是因为观察不到位而导致说不出来描写对象的特征。张明山的观察方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将细致的观察请进生活中来,再落笔一气呵成,便不再难。多多阅读名家作品,细致赏析妙处,努力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写作水平渐渐提高,慢慢地自己也可以写出好句作出好文,抛开考试成绩不谈,于已心何尝不是一件快事。“文无第一”,文无止境,永不停止进取的脚步,写到多好的程度都应该继续让自己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精益求精的精神永不过时。

诵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另一重要内容。这时傍身一技,精益求精的精神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学会正确的发音方法,讲课时声音清晰传得远,自己还不会嗓子哑掉常年靠润喉药来维持。自从更深层次品读冯骥才《俗世奇人》之《泥人张》后,每日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成了我必备的功课。只靠大着嗓门喊读是不成的,嗓子会痛,听着还刺耳。要是能像张明山那样,为一技而恒久,我们除了学习朗诵发音呼吸的方法外,多听名家的朗诵作品,细致地听,找到与自己不同的细微处,认真练习,逐渐进步,读出乐趣时通常就能读出美感来了。同时,因为多次朗读,不知不觉间已经可以成诵,何需再特意去死记硬背?语文的语感越来越好,成绩也越来越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积年累月的练习不断地提高,不知不觉中我竟成了当地朗诵能力最强的语文老师之一!相应地,我的学生在年级朗诵比赛中也能全部拿到理想的名次。精益求精,说起来简简单单四个字,做起来一生一世不懈怠,这让我、让我的学生获益匪浅。

语文离不开读,更离不开写字,虽然电子产品越来越用得广,老师的板书、学生的作业和考卷依然需要手写。傍身一技,精益求精的精神便发挥了巨大作用。老师在板书时能以快速优美的字体边写边讲,对学生而言是多好的示范呀!凭着这股子精益求精的劲儿,我见到哪位书法家的哪个字写得好,随时模仿,甚至对哪一个笔划产生了美的愉悦后也要模仿应用到我的书写中去。积年累月地练习,教育界举办的硬笔书法比赛我通常能拿到一等奖,同时我发现,哪届学生中都有几个孩子的字体和我如出一辙。他们在中考、高考甚至工作后,因为书写美观而受益的例子不胜枚举。

身为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尽自己所能牢记傍身一技,精益求精这个基本原则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等他们走向社会,无论从事哪种行业,都是社会有用的人才,都是对社会进步能产生推动作用的人才!

往小里说,傍身一技能让我们有安身立命之根本;往大了说,傍身一技,伴着精益求精,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有了更强大的可能。愿我们都是这个高速运转的社会中一个重要的螺丝钉,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可以骄傲地说一句:我很重要!

傍身一技,精益求精,泥人张藉此声名远播,将中华文化的瑰宝以更加璀璨的状态传承下来。各行各业业务顶尖的技师们以精益求精的精神永不止步,让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世界民族之林昂首挺立……傍身一技,精益求精,让每一个踏踏实实工作着的劳动者品尝着进步的喜悦,享受着进步带来的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壮大。

感谢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之《泥人张》,感谢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您、您们以文字的方式告诉后代:傍身一技,精益求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