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最后排
写于二五年秋九月八日夜
命运二字,前人道尽沧海桑田,而每个古今却都有其不同的遗憾。自青春年华伊始我便用心于两件事情,第一希望完成学业以稳定生活。二来倾注心血在我所热爱的写作上,期盼凭借这份极致的热爱出人头地。然而春去秋来,十数载日积月累之下,现实与自己心中的期盼仍是相去甚远。于我而言,生活似乎已经有了可以预料到的结局。在失望与懊悔之下我不断回忆过去,写下我面对歧路与弯路时所做的一些错误选择。雨落云悲,物伤其类,惟愿我在路上留下的印记,能成为诸位前行时的一面镜子。人生海海,各行其道,但求你我为每一件事倾注的热忱,最终都能对得起那段艰辛的旅程。以下十九谈尽是我反复斟酌,肺腑之言,万望珍视。
第一,精力和时间同样宝贵
青春给我最大的错觉,就是让我以为精力和时间是取之不尽的。随着时光流逝,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实说明时间有限,而一个人的精力更加值得珍惜。我刚开始的时候可以不分白天黑夜,但到最后每天只是坐在书桌旁就很累,精力真的是用一点就少一点。而一开始学到的都是无足轻重的,往往都是随着精力的被慢慢消耗,才逐渐接触到知识核心的部分。结果就是在最需要努力的时候,我已经筋疲力尽,不得不苦苦支撑。面对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胡乱地全力以赴,这个就是一个典型的对于精力的滥用。人生的每条路都很长,都很难。所以把那三分钟的热度,把那头悬梁锥刺股般的努力留好,留给最重要的时刻。
第二,纠结是对错之外的第三种选择
有些日子我每次拿起笔,都会在一个问题上思考很久,我的文章到底该发自于心,真正想人之所想,给人以心灵的安慰。还是该随波逐流,去写那些被用不同方式重复了千百次,但却仍有人注目停留的故事情节。这种纠结总是让我把提起来的笔有停在半空,而我每一天的时间也就在犹豫中被浪费掉大半。也许对于一个似乎怎么抉择都不行的问题,纠结也不失为一种答案。在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每天早上只要把笔拿起来,我就一定要写,至于写出来是什么样子就交给天意。只要不荒度时日,在这一天中有收获就是可以的。我们永远都不会准备好,麻烦会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总是伴随着一件事的始终。多则不忧,繁则不虑,既然前方的路总是难走的,就不要在意当下的坎坷。
第三,珍惜身边,可以直言相告的朋友
自己一旦做过什么错事被别人知道,无论这个人是真为你好还是在笑话你,他说的话都是非常难听。有一次朋友说我写文章,这里不行那里不好,要不改变永远写不出好东西来。他生性耿直,所以说话也不管难听好听,把我日思夜想三个月写出的一篇文章说得一无是处。听完他的话我有点恼羞成怒,很长时间没同他来往。但我后来明白有用的话和难得的教诲,也就这难听的话里掺杂着。古训说,人教人百遍无用,事教人一遍就会。以前我谁的话都不听,自己一个人走的磕磕绊绊。在经历了生活对我的很多打击之后,对于别人的建议我都会去虚心接受。因为我现在不会像过去一样,觉得对于对生活的苦难而言,我会是个例外。
第四,错误地认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每一个对生活有远大抱负的人,都想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都想着人定胜天,可天亦有九重,人生之艰难也概莫如此。每付出一些努力就一定离最终的目标更近了一步,但是只要没达到终点,收获就永远是零。我当初好高骛远,但出于骨子里的不服输,现在仍不想放弃我的追求。南墙被我撞倒了一个又一个,抬头再看,前面还是难关重重。在人生的几十年中,总有一个阶段是要我们背上行囊去负重前行。最好的方式是挑一个平平坦坦的路,安安稳稳地走过去,剩下的时间就去寻找诗和远方。如果不幸有了一个伟大的梦想,就算是满路荆棘,也要一直有着坚定的意念。为心中的热爱奋斗也好,还是对生活抱有一个随波逐流的态度也好,人生苦短,无论选择哪个都无可指责。但坚持与放弃,就有了对错之分。
第五,知识的掌握要依靠理解与背诵的交叉
学习时总是事倍功半,这个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一点。学而不知与不学同,知而不用与不知同,真正将知识融会贯通而后学以致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知识浩如烟海,各有不同,但对于一个知识的熟练掌握,总是需要理解与背诵不断交替。拿我自己为例,以前我是迎难而上,背不下来偏背,理解不了的知识还总要去想。现在我是知难而变,面对难以理解的知识,我会把其中很深的道理和生活中浅显的事理相联系,从而以小见大。在背诵时我也会赋予文字某种规律,从而记得更快、更牢。有些人天赋极高,天生就活在规则下,做的每一件事都很符合标准。他们几乎不用思考,就能找到问题正确的答案。而对于其他人来说,懂得遵守、钻研,而后利用规则,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更难拥有的智慧。
第六,总想去得到离自己很远的东西
在刚接触文学的时候我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了一本叫《琥珀》的书,关于这个书的评论都是它如何好,所以我就想找到这本书去读一下。但是关于这本书网上只有相关简介,学校图书馆里没有,网上也买不到。我越找不到这本书,就越觉得这本书一定非常好。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又搭上不少人情和钱,才托人从地摊上弄到这本书。但得到之后翻来覆去地读,发现纵然这本书写得很好,但和其他优秀作品相比也并没有什么长处。起码它给我带来的价值,不值得我为它付出那么多,一切只是应了那句老话,得不到的永远最好。我所执着的也并非是书的内容,而是那种我不曾拥有的遗憾。
第七,遇到问题的时候是在想,还是在对着它发呆
这句话有一个比较中肯的答案,那就是大多数人都是在发呆,都是在面对着问题空耗时间而什么都没干。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觉得我花了时间那就是在寻求问题的答案,没解答出来就是自己能力不行。自从我认识到这个错误,再面对着难以解决的问题我就会在脑海中不断搜寻过去学到的东西,努力在问题和我学过的知识之间架构桥梁。桥梁的基石,便来自我们的日积月累。因此平时无论是读书还是和别人交流,都是可以记在脑子里的学问,都是可以在关键时刻帮我们忙的。如果问题很难的话就给自己定一个时间,这个时间一过一定要有一个答案。写了答案就有得分的机会,至于这个答案的对错,就不是这个时候该在意的了。
第八,在努力的过程中忽略了身体的重要性
正在为生活努力奋斗的人大多都是普通人,即是普通人,那便是只有眼下的这条路可走。一旦放弃,来自于生活方方面面的压力会让自己瞬间崩溃。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孤注一掷,选择牺牲当下的健康去搏出一个渺茫的未来。我曾经由于过度的珍惜时间,不懂得休息,导致现在身体状况很差,总有些眼睛和胃部的疼痛会时不时的出现。做事可以秉烛达旦,可以废寝忘食,但要时刻注意身体的警告。无论想达成什么目的,拿身体作代价都无异于饮鸩止渴。在身体坏掉的那一刻起,为一件事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会化为乌有。其实对于身体健康和艰苦奋斗这两个方面来说。可以有一个平衡。就像上文我说的,不要对着问题发呆。要在短时间内充分利用大脑和身体完成更多的任务,然后去休息。而不是懒懒散散,用时间积累工作量,导致自己每天都很疲惫。
第九,骗是一个很常见的事情
在向前走的路上,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古今几千年的历史衍生出很多道德准则,这些道德准则像一场雾,把所有人都笼罩在里面。在这种我们无法分辨的情况下,我们就会默认为所有人起码都不坏,这就给要做坏事的人创造了一个先决条件。鱼见食而不见钩,当时我是写完的作品急着去发表,便听信了一个出版中介的谎言。在这个信息流通极快的时代,每个人都拥有一定认清事物的能力。但骗子有很多的应对办法,无论他想骗我们的是钱、色,还是感情。
以我来说,当对出版中介的目的有所怀疑时,他们丝毫没有慌张,相反用极为真诚的态度去否定我的想法。然后我就怀疑自己的判断,开始尝试着去再次相信他们。同时他们会认真分析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拿一个人在意的事去反过来约束这个人。比如知道我向来是一诺千金的之后,他们就去诱导我答应他们的一些事。如果过后我不想这样做,他们就会站在道德的层面去绑架我,推着我继续走向他们挖好的陷阱。这个时候他们讲话是十分委屈,伤心不已,还会是语重心长,气愤交加。
为了防止重蹈覆辙,我给自己设了一个不可触碰的底线。一旦有人拿所谓的真诚和道德去束缚我,去让我做我不想做的事情,这个人肯定心怀不轨。不管我现在和他在一起做什么事,也不管答应过他什么,丝毫不犹豫拔腿就撤,离得越远越好。
第十,要照顾好自己的小情绪
在这我举两个例子,第一个就是在大学的时候我爱吃一款糕点,每天早上吃一块就感觉这一天的累都还能扛过去。有一年的年末所有的考试和几个文学的征稿活动堆到一块,每天起早贪黑的忙。刚好在这个时候我连这个平日最喜欢的糕点也吃不到,就感觉真的烦。还有我写文章喜欢用一款笔,有一次这个笔断货买不到,我也是产生了很大的情绪波动。在外人看来我可能很矫情,但是在一个人很累的情况下,任何一个小情绪的变化都可能让人崩溃。后来的话为了避免这种由物质所引起的情绪上的变化,我遇到自己十分喜欢的东西,在拥有它的情况下我都会去寻找它的替代品。到时候得不到想要的,拿相对差一点的撑一撑日子也是可以的。
有时候人总喜欢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家庭,这不完全是个借口,就比如我说的这个小情绪的问题。如果是比较富庶的家庭,这些小情绪会被很好的解决。而普通家庭就不一样了,整天忙着赚钱,心情都比较压抑,所以这种小情绪往往都会引发一次争吵。
第十一,我们终归要寻求他人的承认
春秋战国时期楚人卞和得到一块宝玉,但除了他自己无人识得。他更因为两次献宝被楚王定成欺君之罪,砍去双足,直到自己因为这块宝玉哭出血泪,这才被人发现这块玉确是无价之宝。我想去向别人证明你有一件东西,比你自己去拥有它的过程更加痛苦和漫长。于我而言,为了将文章展示出去,我数次拿着文章去寻求面谈的机会,也通过各种渠道不停地投稿。但在别人看来我无名无姓,写的东西也会是不值一提。此外再想到我比较失败的学习生涯,我后知后觉明白的一件事。对于我们人生中各阶段所学的知识,本质上还是要拿知识去获得更高的成绩,去获得别人的认可,而不是去对知识本身拥有很深的理解。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利往,所以有些事不需太过认真。做事万不能凭着一腔热血,一味地追求满腹经纶,似乎也并不可取。首在要想方设法,拥有让别人相信你的能力。而后无论是追名逐利,还是为了心中纯粹的信仰做贡献,皆可一帆风顺,不负韶华。
第十二,信心来自结果而绝非想象
在写文章时我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对自己充满自信,总觉得成功对我来说轻而易举。后来仅仅只是一次很普通的征稿活动,便将我的信心击得粉碎。这个活动有一个好处,拒稿之后会把已经录用的文章发给投稿人,希望继续改进。我拿着我被退回的文章和别人被录用的一比,真是差的很远。在这之后我有任何的想法都会写在文章里,然后通过参赛去得出结果,打这开始我的写作技巧才有了很大的提升。比如说逗号和断句使用过多导致句子很不流畅,这就是评审人给我文章很好的建议。自己出题给自己做永远都是满分,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现实中的风雨总会给出答案。
第十三,学会躲避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
因为年龄的差距和对社会的看法不同,在我写文章的这个事情上我父母并不支持我。也许是这与我在大学所学的专业并不相干,怕耽搁我的学业,亦或是作为普通家庭而言,他们怕我往这上面乱花钱。反正种种原因吧他们很反对我做这个事情,一看着我干这个事就发火。自是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他们只是对子女很担心。当然我读书也好,写文章也好,也是有着想凭借文章改变家境的想法,这总不是错。一开始我是尝试和他们沟通的,但清官难断家务事,沟通不但不会解决问题,还会使争吵激烈。既然这个事都是为了对方考虑,我想也不需要去证明谁对谁错,就放在这,倒也不会影响什么。生活有很多像这样根本就没有答案的问题,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无关痛痒,但想起来就是一团乱麻。这个时候就可以把问题放在一边,让时间去慢慢磨灭它。
第十四,纵使跌落谷底,也不要自暴自弃
二十岁那年我没日没夜地在脑海中构思故事情节,在年末的那段时间由于大脑的疲劳导致精神状况急转直下。每天睡不着觉,吃不下饭,总是不住地胡思乱想,连自己的行为有时也无法控制。为了抵抗这个糟糕的精神状态我染上了一些恶习,这些恶习虽然让我的精神状态暂时有好转,但对我身体上的伤害是更大的。当我身体越来越差甚至危及到生命的时候,我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在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是很孤独的。那些我能看到的和能想到的任何人,所提供给我的帮助都是很有限的,真正的痛苦终归要自己去承受。之后我便开始积极地去改变自己,通过不停地运动和阅读历史书籍,努力去把自己从痛苦中拽出来。遇到问题要在还没陷得太深的时候想办法,尽快走出来。如果用一种痛苦掩盖另一种痛苦,只会慢慢将自己推向深渊。
第十五,择师时首在其心而不在其名
为人师表者,首先在于是否真正有去教授学生的态度。在我将近三十年的人生中可以被我尊重为师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名不见经传的中年教师。对于我的疑惑他总是耐心倾听,然后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的弊端。而我遇到的那些自诩学富五车的人确是另外的态度,对于我提出的困惑丝毫不予解答。毫无道理将我说的一无是处,一顿贬低之后拿出他们自己的理论三言两语将我打发。如果为人师者能和我真心相待,就是他才疏学浅,我也能有所学习。而如果处处示人以鄙夷,就算才高八斗也没什么用。现在我摒弃了那些盲目的崇拜,只要能够传道授业解惑,三教九流都可以作为我的恩师。
第十六,总是因为紧张讲不出该说的话
有一次我为自己的文章去找一家比较有名的出版社,因为我不认识那出版社里的任何一个人,所以全程都靠着时有时无的勇气。因为我知道这次很难有一个好的结果,所以心里面一直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找到地方的时候,我用了两个小时在门外努力平复心情,但进去之后还是紧张得不行,磕磕巴巴地就说出两个字。我遇见重要事情很慌乱的原因,是我的思维比较发散,总是为很多没发生的事情担忧。当然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都要考虑到很多细节,没有章法就去做事是不可取的。但后来我在注重细节的同时,多了一些随遇而安,会坦然面对那些不愿去看到的事情。做好了接受一切的打算,心就放松了很多。
第十七,小心谨慎是永恒不变的话题
在一次最重要的升学考试我中遇见一道我曾经做过几十次的题,觉得不会出错,所以就很快的写完然后去看下一页试卷。但是最后我的缺憾就来自于这道题,这个我曾经非常熟练的问题我没答对。准备了很久的考试被我最熟练的一道题给拖了后腿,而且离我梦寐以求的学校就差这一道题的分数,这个遗憾是终生忘不掉的。所以我现在就是已经做了几十次的事情再去做也是小心谨慎,不敢马虎大意。
第十八,不要骗自己
大学的时候,因为都知道我经常去图书馆看书,所以只要和我遇见,同学都会问我看过多少书了。人都好面子,说点假话也是正常的,所以我就撒谎说我看过很多。不过慢慢地我发现骗别人骗多了,连自己都信。本来没看多少书,大话说多了,感觉自己学富五车,觉得自己可厉害。结果考试的时候,很多都不会。生活中得到几句称赞其实是没什么用的,被别人指出缺点,才能慢慢变好。听人说自己的缺点字字反驳,而听人说自己的优点,句句牢记于心。像这种人,永远也不会变得更好。
第十九,遇见难事,切莫书生意气
大体上说我做的很多错误选择都源自于一点,就是我不知道事事多艰,更不知道自己的渺小。在事情陷入困境的时候固执己见而不会尝试纠正自己,总是一错再错。与人相处时不知人高高在上,而我人微言轻,要委曲求全。做事时只知道发挥想象,而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要去迎合堆积起来像山一样高的规则。学习时只觉得自己聪明绝顶,考到低分时也只以为下一次不会这样。写文章是遭到拒稿,只说是运气不好,而不去怀疑自己的能力。从来都只是一条路走到黑,不知道转个弯,天就会亮。
每个人生下来都对一些事物有好奇心,而我偏爱阅读,我自小没什么朋友,所以书籍便成为了我为数不多的伙伴。由此,我便对书籍产生了一定的情感。
我是乡下人,脚下这片黑土地让我长大成人,也让我明白生活的不易。有人播下种子勤勤恳恳照顾秧苗,但一场大水或者大旱,整片的土地上就什么都不剩。我的家庭也不例外,风调雨顺的时候并不多,很多时候都要父母早出晚归的劳作才能换来一个好的收成。这个时候我把对于书籍的喜爱变成了目标,希望尽快写出一本好书,以此来改变家境。
再后来也就是我快要成年的那个时候,我喜欢上了评书。书中很多寒门的文人墨客,年纪轻轻就凭借着一篇文章名扬天下,为国争光。我很羡慕,发誓也要像他们一样以一清二白之身,去搏一个功成名就。而对于国人来说,家国情怀的种子一旦在心里种下便会生根发芽,一发不可收拾。所以从此刻开始,我开始在写作这件事情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
到了大学的时候我每天在图书馆里去阅读各种书籍,也慢慢养成了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书籍和现实中的故事大概都告诉我一个道理,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往往都不能得偿所愿,能退而求到其次,往往已经是最好的结局。而在我的生活中,每天同样有着大大小小的难题。对于生活的失落,我寄希望于在书中找到答案。
我把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和我的所见所闻写进书里,书里的人不同于我们,他们可以将自己内心的任何想法带到生活中去实现。而对于生活中的琐碎事情,同样可以快刀斩乱麻。就像我书中的女主角,不拘礼法,敢想敢干,从不让自己受委屈。因此,我每次在生活遇到不开心的事情,都会去书中找些慰藉。而我想我写的书可以被世人所熟知,也是希望在有人处在孤独和痛苦时,这本书可以成为陪伴他们的一个善解人意的倾听者。
再之后进入了社会,我就对人生两个字有了思考。时不时就会想到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一些人可以无忧无虑,安享人生。而对于大部分人,还是为了生活每天四处奔波。生活上的琐事像牢笼一样,也同样困住了我的一切。这个时候我把我曾经的目标变为了梦想,并把梦想作为了我人生的一部分。享受追逐梦想时,那种忘掉一切烦恼的感觉。更期待梦想成功之后,那份独一无二的荣耀。
岁月蹉跎,人生却该有这样的批注。在人生刚刚开始的时候,能够再勇敢一点;在一切都还来得及的时候,能够再多一些坚持;在所有的事情都已经成为定局的时候,可以有片刻的清醒;如果可以再多一些运气,明天都将会是另一个样子。生活中经常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但这并不妨碍为了心中的坚持去付出一切。于你我而言,虽然身处生活的泥沼之中,但来日方长,故事的最终章,一定会写着自己别样的人生。前路山高水远,诚盼每一个追梦人,各自珍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