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你姐夫说咱乐陵有一处龙山时代的遗址。”我跟二妹说,“咱别去乐陵影视城了,去这里看看吧……”
“行,千年枣园也是得等秋天枣红了才好看,就去龙山文化公园吧!”
于是,妹夫驾车,我们和母亲一行五人直奔龙山文化遗址公园而去。
从乐陵市一中附近出发,不到十分钟就到了。
好古朴的大门!蔚蓝的天空下,高大挺直的圆形粗木搭成的大门尽显古老沧桑!土黄色的宽木匾额上,“龙山文化遗址公园”几个天蓝色大字与长空白云交相辉映,大气磅礴,宏阔凝重!
步入公园大门,首先扑入眼帘的是一尊三足太阳神鸟雕像,那是我们远古的祖先东夷人的神鸟图腾!神鸟乌黑发亮,翅羽蹁跹,蹲居于太阳正中。神鸟周身金光漫溯,火焰升腾!其下,云花飞卷,仿佛正有一轮太阳车飞出扶桑,掣云而来!一个遥远而又神秘的古老神话飘飘而出!上古神话中,天帝帝俊和太阳女神羲和生了十个小太阳神,这十个太阳神每天轮流值班,在宇宙中由东向西飞翔。傍晚,就在虞渊的神树若木上休息……
沐着浓郁的神话气息,我们在太阳神鸟的光辉中向东走去。曲曲弯弯的小路两旁绿草茵茵,各种树木高低错落,鸟飞蝶舞。斑驳树影间现出一方玉石雕像,黑色的方形基座上,东夷人的英雄后羿倚山而立,足抵巨石,筋脉绷凸!只见他左手握万斤劲弩,右手执千钧利箭,昂首向苍穹,披发悬肩!
“后羿射日”,人民永远的记忆!相传,离这儿不远的夷王冢便是后羿的长眠之地!
一条石板小路蜿蜒向北,空旷的休闲广场上,老人、孩子三三两两,或坐或站。母亲也高兴地走到跑步机跟前,“吱悠吱悠”地跑了起来!
广场东边是东夷部落的图腾专栏,赤红的半圆分明是刚刚浴出东海的太阳!凤鸟欢鸣,龙舞吉祥,云花卷起层层海浪!东夷,太阳升起的地方,古老的海岱大地,泰山巍巍,大海茫茫!东海之滨,少昊之国,少昊部族鸟命百官,“凤鸟”带着东夷先民的信仰飞出东方!
飞卷的海浪之畔,一个大大的“鬲”字铸起一个古老部落的脊梁!这里曾是古老的有鬲氏的活动区域,有鬲氏是黄帝的嫡系后裔,是大禹治水的主力部落,也曾出兵助少康复国,迎来夏王朝的中兴鼎盛。
“嫦娥奔月”,“后羿代夏”……多少故事,千古传唱!
穿过休闲广场,北行不远就看到一个高高凸起的台堆,“五里冢遗址”几个石刻大字赫然入目!一座方形石碑在黄花芳草丛默然沉寂!
心怀崇敬,我们沿台而上,脚步轻轻,走上了这东西近百米之长,南北约六十米之宽的高台古阜,仿佛触到了先祖的心跳!这是先祖生存过的土地!风儿听过他们的呼吸!他们择高台而居,古老的马颊河就在聚落前不远处向着大海缓缓流去……
晨风轻弹时光的弦,鸟翼一掠四千五百年!高台北边,三间茅草覆顶的木骨泥墙房舍,无声地追忆着鲜活的昨天!房前,几位族人正围炉而坐,娓娓长谈。一位长者坐北朝南,手握象征着族群权力的木杖,目光望着太阳升起的东方。三位青壮年男子席地而坐,恭敬地聆听着。
一只红陶鬶架于三块方石之上,依稀又见火苗冉冉,金黄金黄的小米粥温馨了时光!猪,牛,羊勾勒出聚落的富足,陶甗里飘溢着蒸饭的鲜香,醉了暮归的斜阳!陶纺轮把先民对美的追求缠绕成一根根坚韧的长线,磨损的鹿角锄珍藏着谷穗的芬芳!
台地东南端,一个圆形陶窑静静地守候着金灿灿的朝阳。先民们忙碌的瞬间在光影里荡漾。他们有的忙着筛选泥料,有的忙着过滤淘洗。有的正坐在快轮前屏息凝视。恍惚间,快轮飞转,先民手抚陶泥不停地挤压,提拉……陶坯开始定型,丰满!杯碗,盆罐,鬶,鬲,鼎……在火的淬炼中,造型独特、大小各异的生活用具和祭祀礼器,带着先民的体温和期许,又一次把时光惊艳!
西边不远处,两人正商讨着什么。其中一人手中捧着的是一个修整中的蛋壳高柄杯。那可是龙山文化的先进代表。据说,有的边缘最薄处只有0.2毫米!一件件优雅精美的蛋壳黑陶“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磬”,被誉为“4000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他们是在探讨陶器纹饰的雕镂技巧呢?还是在切磋让黑陶更薄更硬,也更明亮的烧制秘籍?
在这壮丽辽阔的海岱大地上,浴着大汶口文化的光辉走来的龙山先民,不仅开创了蛋壳黑陶的技艺巅峰,也创造了龙山时代玉器的辉煌。玉镯,玉环,玉笄……一件件晶莹剔透,玲珑圆润,无声地陈说着先民对美的永恒追求,向往!
“器以藏礼”,礼出东方!玉铖,玉刀,玉璇玑……温润神圣的玉礼器,包蕴着中华礼制文明的萌芽,不断地孕育,成长!
环望,龙山湖与高台南、北、西三面相依相拥,波平水静,云影朦胧。现代高楼描摹着今日的繁盛,龙山小区与龙山小学东西相望。昔日鸡犬相闻,今日繁华都市,书声琅琅!
五里冢,我远古的家乡!乐陵大地一曲龙山文明的千古乐章!还是这方热土,还是这轮太阳,马颊河依旧在不远处飞波涌浪!东夷文化早已汇入华夏文明的大河,涛声阵阵,澎湃着中华复兴的希望!
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