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与昙花的不解之缘
文/司马鸣冀
昙花在我国属于外来物种,它原产地在南美洲,现在世界各地均有种植。它除了作为观赏植物,昙花还具有药用和生态价值。此外,昙花还具有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功能,有助于营造健康的居住环境。昙花的多功能性使其在现代园艺和传统药用领域中都具有重要价值。
宋元明清时期,文人墨客对昙花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留下了众多赞美之词。以下是一些名句:“昙花一现世间奇,雪月风花共此时。即刻芳香飞满室,谁知夜半是归期。”它源自宋代曾几的《咏昙花》,形容昙花的奇异与芬芳,与雪月风花一同展现自然美好。
而在元代,诗人萨都剌也对昙花有过精彩描述。在《昙花歌》中,他写道:“昙花一现世间稀,夜半香风入梦回。”诗中将昙花的绽放比作梦境中的奇遇,昙花的美丽与短暂被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明代的诗人同样对昙花情有独钟。杨慎在其作品《昙花》中写道:“昙花未放已生香,一现芳菲便入荒。”诗人通过昙花的香气未放先闻,表达了昙花的独特魅力和短暂的生命。
清代的诗人也不甘居后,对昙花进行了细腻的描绘。龚自珍在《咏昙花》中写道:“夜半香风入梦来,昙花一现为谁开。”诗中不仅描绘了昙花的香气,更赋予了昙花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
除了上述文人墨客,还有一些诗人对昙花进行了更加生动的描写。如清代诗人顾梦游在《昙花诗》中写道:“昙花一现夜来香,独放清香满月光。”诗人通过昙花的香气和月光下的独放,将昙花的美丽与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述诗歌不仅描绘了昙花的美丽与短暂,更赋予了昙花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昙花在这些名家的笔下,成为了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真实存在,令人回味无穷。
笔者就此借花献佛,献近期拙作七绝昙花一首:
碧叶新枝如翠玉,月中仙子笑深闺。
情商高雅识知己,美丽燃烧不喊累。
以上七言绝句是本人有感而发,不奢望攀登大雅之堂,仅仅是笔者近期熬夜观赏昙花的真切感言而已。
为何昙花能让文人墨客如此痴迷?成为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真实存在,令人回味无穷。或许正因这份跨越千年的魅力,让无数爱花人甘愿与它结下不解之缘,而我,也正是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加入了这个浪漫的“追花者”行列。我在机缘巧合下,开启了与昙花相伴二十余载的奇妙追梦旅程。说来惭愧,我酷爱昙花完全是一场意外惊喜,也算是偶得一株花中宝贝。
往事如烟,却又恍若昨日。难忘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某个盛夏之日,我与同事奔赴基层开展调研工作。周末稍作休憩时,在同仁的办公室里,我瞧见一盆形似令箭的花卉,其模样别致,瞬间吸引了我的目光。同仁见我好奇,笑着打趣道:“可别孤陋寡闻哟,这可不是令箭,而是昙花。”说罢,他兴致勃勃地向我们科普起昙花种植方面的新知识,话语间满是对这花儿的喜爱。
临别前,这位细心的同仁慷慨地赠予我和另一位同事每人一支昙花叶片,还耐心叮嘱道:“昙花并不难养,插入直径大约三十厘米左右的花盆,每周浇一次水就行。新昙花支片叶得养上三年后才会开花,刚开始或许只开一两朵,往后只要精心照料,每年开花的数量自然会增多一点。”
我和同事满心感激,小心翼翼地接过昙花支叶片。从那以后,养昙花便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业余爱好,这一坚持,便是悠悠二十余载。
颇感遗憾的是十多年前,因生活所迫,我家离开了高原古城西宁的老宅,举家迁至古都西安谋生。幸运的是,原居住地的楼房老宅,先后由亲戚和妻子的闺蜜帮忙打理。他们同样钟情于昙花绽放时的美妙,平日里总会按期为我家的昙花浇水。每当昙花悄然盛开,亲友们便会迫不及待地与我们分享那转瞬即逝的美丽瞬间,还会和我们交流养花的心得,字里行间满是对昙花的喜爱与赞美。
回想起初次养昙花的第三年,正如同仁所言,在那年夏季的某一个傍晚,我家昙花如约绽放。恰巧那年我儿子考取上海某所大学,真可谓双喜临门,花香的喜悦氛围瞬间弥漫了整个家庭,满室皆是喜庆吉祥之氛围。彼时,灵感如汹涌的泉水般奔涌而出,我及时挥笔撰写了一篇《昙花颂》的散文。文中对昙花个性的细腻描绘,赢得了众多网友的点赞,大家纷纷为昙花的独特魅力所倾倒。
我曾在文中这般描述昙花:昙花虽属外来物种,但它是适应了中国家庭环境氛围的同化昙花,更具顽强的生命力。它看似娇弱,叶片茎秆却生长迅速,亭亭玉立间,碧绿的叶片如温润的翡翠般艳丽夺目。只是这柔弱的身躯,需养花者以支架小心扶持,否则极易倾倒。昙花绽放并非人们常说的“昙花一现”,从花蕾萌生到绽放,有着近一个月的“孕育期”。真正绽放时,从盛极到渐衰,约一个多小时,直至完全凋零,则需两三个小时之久。它将自身的清香及其仙子般的美丽容颜留在人间,惹人怜爱。作为名贵花卉,即便绽放时间有限,却始终以高雅姿态示人,清白坦荡,笑傲人间,坚守本心,燃烧靓丽青春,也不枉在人世间风风光光走了一回,它飒爽英姿如此这般别样精彩,着实值得让人称道。
而“昙花一现”的贬义之词,实在不应该加诸于它。试问那些不劳而获的人,那些一事当前总为自己谋取私利的人,他们的青春价值终其一生,也未必能胜过昙花燃烧青春短暂生命的壮丽辉煌!
时光如白驹过隙,二十多年间转瞬即逝,我家的昙花不知经历了多少花开花落,每一次绽放,都为身边人带来无数欣喜。它始终矜持含蓄,宛如深闺中的奇女子,不刻意迎合他人,只在适宜时节,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展现芳华。不理解昙花绽放深意的匆匆看客,只惊艳于它绽放时的美丽外衣。而我,却懂得这花中仙子的灵性和内涵。它在自然的怀抱里,有着独特的灵魂,那是一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美妙。
去年四月初,我和老伴因事回到西宁老宅,看到已相伴二十多年的昙花依旧郁郁葱葱,枝叶间彰显绿色的韵味和蓬勃生机,心中满是对亲友们十余年精心照料的感激。十余年来,这盆昙花就像被我们无奈“寄养”的孩子,虽有人照顾,却总让人心生愧疚。离开西宁返回西安时,我特意折下一支昙花叶片,小心翼翼地带回西安栽入花盆。经悉心养育,仅一年多时间,这盆新栽的昙花便长到至九十厘米左右高度,长势喜人,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重生的喜悦。
今年四月中旬,我和老伴再次回到西宁老宅,打算将家中有用之物托运至西安新家,也想把这盆相伴多年的老昙花一同带走。货运司机觉得昙花娇贵,运输不便,但我和老伴执意为之。在我们心中,这盆昙花早已不是普通的花卉,而是我们家庭的重要一员。
这株两米多高的老昙花经托运处理,顺利地抵达西安新家后,我们将它安置在阳台一侧玻璃窗旁,它瞬间成为家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与它分别十余载,如今终于迎回,它早已是我家不可或缺的一员,理应备受珍视。我笑着对老伴说:“这盆老昙花就是咱家的公主,也恰似咱们的女儿。”老伴打趣道:“你白日做梦想的好美……”话语间,满是对这株昙花的喜爱。
冥冥之中,我总觉得昙花是花卉中的精灵,其孕育花蕾的过程充满神奇梦幻灵动之妙。今年六月上旬,这盆从千里之外雪域高原西宁归来的老昙花,带来了令人心境惊奇和震撼的景象。起初我发现它孕育了六颗花蕾,而后又陆续冒出几颗,最终竟有十颗花蕾之多,这令人难以置信,自然感叹它的神奇。我不禁感慨:这盆老昙花是真有灵性呀!因生计所迫,我们不得不离开它,将它“遗弃”十余年,虽有亲友照看,但把自家的“孩子”托付给他人,它定是满心委屈。如今回到老主人身边,就像孩子重回父母怀抱,怎能不激动呢!”或许正因为如此,它才拼尽全力孕育十颗花蕾,向我们表达满心的忠诚与眷恋。
6月22日九时三十分左右,七朵昙花率先相继绽放,其满屋清香芬芳的气息扑面而来,宛如七位身着白纱的仙子,轻盈地舞动着美丽的身姿,在夜色的灯光下,宛若七仙女降临人间,使人眼前为之一亮,深感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它的花期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次日晚十时许,又有两朵昙花绽放,且迟迟不愿凋谢,它宛若天上下凡的仙女,格外贪恋人间的美好,故対良辰美景流连忘返,第八和第九朵昙花花期长达三、四个多小时,完全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6月24日傍晚,第十颗昙花却未如期开放。我几乎守了一夜,爱心期待它能在黎明时分绽放,心中满是焦急与期盼。
然而,那晚最后一颗昙花并未如期盛开。或许是这株老昙花太过疲惫,毕竟前两次已合计绽放了九朵鲜花。原本预计它会在6月24日傍晚第三次绽放。我当时猜想,时间大概在晚上十点半左右。出乎意料,第十朵昙花竟然姗姗来迟……
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我此次通过细致观察昙花绽放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自然现象:昙花在孕育花蕾阶段,花蕾身躯基本垂直生长,待长到约15厘米左右时,它便向上自然弯曲成U型,蓄势待发。三五天后,它一般会于当日傍晚九点半左右后缓缓绽放。盛开时,其花颈宛如U型字母锦上添花,尽显华贵姿态;一个多小时后开始衰败,三、五小时后整个花朵逐渐瘫软,从叶片上垂直向下“垂头丧气”,仿佛生命走到尽头,让人不禁为之惋惜。
上述这般绽放过程,恰似产妇经历阵痛与幸福交织的过程,绽放时青春靓丽,凋零时悲壮凄美。昙花由生(绽放)到死(衰败),并非只是短暂一现,而是竭尽全力展示最美的自己,把自己冰清玉洁的美好形象留给人间,而后它从容赴“死”,这般风骨,着实令人赞叹不已!
美在内心绽放,并非外表光鲜。我尤其感慨这盆老昙花十颗花朵的绽放历程:它第一天绽放七朵,第二天绽放两朵,第三天最后一朵蓄势待发,从而自然形成“721”的天成数字组合。我牵强附会地笑着对老伴调侃:“咱家老昙花第一晚绽放七朵,是为你展示美丽;第二天两朵,是为咱儿子预示双喜临门;第三天最后一朵,是赞扬我对家庭一心一意的忠诚付出。”如此看来,这盆老昙花是懂得我的爱花之谊的!称它为小精灵,真是一点也不为过,它的人缘与灵气,让人愈发珍惜和喜爱。
残缺的美也许是最美的风景,譬如维纳斯雕塑。为精准研究昙花绽放的一般及其特殊规律,此刻我静静地守着时钟,满心期待着最后一颗昙花闪亮登场,盛大绽放。在灯光的温柔笼罩下,我仔细端详着它,只见花蕾渐渐饱满、膨胀,好似新嫁娘羞涩地等待着揭开红盖头,那模样恰似蒙拉丽莎的神秘微笑惹人怜爱。
晚上十时三十分左右,第十朵昙花似缓缓舒展双臂,怀揣赤诚之心,努力展现自己洁白无瑕的容颜。它亭亭玉立于昙花枝头顶端,或许是水分从下往上输送艰难,这第十颗昙花压轴登场,绽放速度极为缓慢,花朵浅紫色的枝须叶虽已伸展,花心苞瓣却迟迟未能打开。或许是前两日九朵昙花的绽放耗尽了它的体力,让它在似开未开间艰难挣扎。这让我对“昙花一现”有了全新的认识。临近午夜零时,看来这第十朵昙花要打破常规,跨越“两天”时区慢慢绽放了,我决定熬夜守候,陪它顺利“分娩”,让它无愧于“花仙子”的美誉。
午夜零时一刻,第十朵昙花仅开了三分之一的模样,这般缓慢的绽放过程,是我养昙花数十年以来从未见过的现象,心中满是怜惜,不禁默默祈祷:“第十朵昙花啊,你太累了,那就慢慢绽放吧,让那些对‘昙花一现’的误解好好反省吧!”
昙花花期虽然短暂,但这是它的自然属性,这对于养花人而言,却并非绝对命题。受自然因素或自身生理因素影响,昙花绽放的花期也可能延长。就像这第十朵昙花,从盛开到衰败,保守估计需五六个小时,比正常花期要多出一倍多时间。
夜晚二点零五分,新的一天早已经悄然来临,第十颗昙花才微微试着张开“小口”,却仍未完全绽放。它的浅紫色花叶须虽已舒展,花瓣却似蒙娜丽莎的微笑般含蓄,仿佛中国古时有修养的女子笑不露齿。因睡眠困意袭来,我实在坚持不住了,只好等后半夜起夜时,再一睹它绽放时的英姿飒爽芳容。
深夜四点一刻,我起夜后再次去看它,第十朵昙花依旧未完全盛开,或许是真的太累了。这株老昙花已竭尽全力绽放了九朵如仙子般的花朵,也该让第十朵“弱女子”好好歇息一下了,它笑不张口露齿又如何呢,也许这是返璞归真,传统之美……
清晨六点半,第十朵昙花仍未完全绽放,最初的花叶须略显疲惫,却依旧保持着准备绽放的U型姿态,并未完全衰败成I型。我甚至怀疑它无法完全开放,但它从昨晚十点半到今晨六点半,为绽放已努力了八个多小时,这般顽强,着实令人震撼,我满心疼,唯有默默为它祈福。
这次连续观察昙花从孕育到绽放盛开再到衰败死亡的全过程,我发现其成长轨迹可用英文字母形象表示:I型(孕育花蕾,垂直蓬勃生长)——U型(长至15厘米左右向上自然弯曲,蓄势待发)——I型(绽放后逐渐衰败,瘫软垂直向下)。而这第十朵昙花,坚持八个多小时的绽放“阵痛”过程,即便未能完全盛开,但它为美丽而拼搏的奋斗精神,也值得我们由衷礼赞!
为祝福第十朵昙花顺利绽放,这次长达八小时的熬夜与坚守,彻底颠覆了我对昙花的固有认知,它以永不言败的姿态,重新诠释了绿色植物生命的顽强与美丽。
此次与昙花重逢,见证了它盛放的每一个细节,这让我对这“花中精灵”敬意更深、爱意更浓。它不仅是一盆普通花卉,更是岁月的见证者、情感的寄托者,用独特的生命韵律,续写着与我家这株老昙花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
2025年4月25日至28日早晨草拟及修订,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