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夏天,雷鸣电闪是常见事儿。闪电在远处,雷鸣在耳边。倏忽地,远处天空一道紫电划过,眨一下眼,轰隆雷声就朝着耳朵奔涌袭来。抬头寻觅,无论闪电还是雷鸣,已然了无踪迹。
有时呢,竟也边出太阳边下雨,你乍一抬头,那五彩的虹门已经立在头顶。半晌雨,半晌晴,温和宜人的天气,整个夏天仿佛自带空调。尤以雨后为胜,空气清新柔嫩。晚饭后,天气凉爽爽的,斟一杯苦茶坐在门前石阶上,慢慢品,夕阳从小山一点点浅隐下去,茶水慢慢回甘;世界,忽然显得明朗了。
几场大雨拂过,土地湿润,山野地沟积满澄澈雨水。安静的溪水以迟缓的节拍流过幽美的幸福林地。夏草熠熠,枝树葱葱,涓涓小溪哼着曲儿欢快流淌。阳光穿过林间,洒在溪流上反射出点点细碎金光,仿佛林子里簇拥着无数个小太阳。山野的风沁人心脾,带有许多淳朴香味儿。密林中洋溢着丝丝甜气。人行林间,穿梭在碧绿中,身心舒畅。至山顶,站在高岗上,眼前是宽阔的山峦和绿林,山风吹拂而来,人张开双臂,闭目屏息,独享山风。嫩乎乎的松风从裤管钻入,整个人随风流逸,温柔肆意。这一刻,一切心事和烦忧都走远了。心胸一下子开阔了。人生仿佛空明澄澈了。还有什么忧愁吗?这一刻都消散了。每进山,我都觉得自己是一尊小神仙。人在草木间,时光是慢的,流云是慢的,整个人都松弛缓慢下来。人要有一颗山水草木心。尽可能多去爬山涉水,接触林海草木。当你和泥土山林融为一体,当你沾染草气、林气、泥土气、阳光气时,你身体的磁场和山林的磁场达成契合,你会身心爽朗。迷惘的人彻底醒了过来,活了过来,忽然觉得人生值得、人间美好了。置身山林,不带任何目的、用意和企图,自性自在,无所挂碍,像遇了一桩喜事,一下子“肝肺皆冰雪”了,一下子“表里俱澄澈”了。我即草木,我即山水。山水是我,草木亦是我。有那么一瞬间就联想曾经月夜悠游山林的痛快和酣畅。月亮皎洁,月光长长地流泻,打在山林溪流之上,有种温柔浸润之感,是啊,那是“明月心间照,清泉心上流”的妥帖和芳馨。
雨过,晴日暴晒,山野间便悄悄生长各类菌子,每至暑假,总难抑制心底那份隐秘期待。人在闹市,心却早早飞回老家的山林了。
天色尚黑,雾气浓浓,我便与三弄蹑手蹑脚踏着湿湿的小路上山。路旁冷寂宁静的露珠仍在馨甜睡梦中。前路是迷蒙的,偶有山雀振翅飞过。沟水里青蛙啼唤,叫声断断续续。三弄摘一片蒿子凑近鼻翼,深闻一口,又缓缓呼出。蒿子味好闻。三弄每次上山捡菌子都要摘一叶含在鼻子前细细地闻,很享受的样子。这算是他进山拾菌前的固定操作。仿佛如此才能令未睡醒的三弄从蒿香中清醒过来。仿佛蒿香能给他带来找菌子的灵感。云南山野多松树。松树下是细细的绵软松针。松针厚厚铺满地,踩上去柔软无声,散发出一股湿润微苦的气息。我低头弯腰,眼睛在草丛与针叶间仔仔细细搜索。偶或发现几朵葱菌,腰杆红生生的,便如稀世珍宝般惊喜;有时也遇见牛肝菌,腰粗头小胖乎乎地憨卧于地。草芥下的拱土裂开了,走上前,带着神圣而小心的步伐,轻轻用手扒开,一朵洁白娇嫩的青头菌菇藏匿在土间,令人心头一喜。雨后湿润的空气,弥漫着青草、泥土和流水的气息,菌子的气息。
上山拾菌。最爱青绿色。草木皆青,养神养眼。人对“青”色是如此包容执着,仿佛能让人一下子宁静下来。长开的青头菌亦是。伴着零星的细碎的青绿藏匿在草间,等待有缘人摘取。每一朵菌子都有它命中注定的主人。铜绿菌,草鸡枞,奶浆菌都是今天的收获。
歇脚在一片草地,三弄在刨地瓜吃,我坐在草地休憩,三弄找到又红又大的地瓜都要在衣袖上擦拭干净,随后从空中抛给我。我接住,然后入嘴。我是坐享其成的人儿。但三弄也愿意如此。这就是最好的友谊。我正要起身,在脚前方的低矮松树下,一丛杂草间,两朵铜绿菌正灿灿盛开。
山野上也多草鸡枞。草鸡枞是鸡枞的袖珍版。味极鲜丽,适合炖汤,滋补甚好。奶浆菌很少独生,多是成群结队生长。刚取下的奶浆菌可生吃,含一朵在嘴里,乳香四溢,清甜可口,令人舌液生津。
菌子洗净,切片。黄牛肝做炒饭。加以少许火腿肉丁,干辣椒,将菌子炒熟,添上大白米饭,翻炒,待菌香与米香完美融合,一份香喷喷的牛肝菌炒饭就可以吃了。问其味如何:正如于坚《昆明记》说:好吃得要命,要命地好吃。
汪曾祺老先生在其《菌小谱》一文写到:“雨季一到,诸菌皆出,空气里一片菌子气味。无论贫富,都能吃到菌子。常见的是牛肝菌、青头菌。牛肝菌菌盖正面色如牛肝。其特点是背面无菌褶,是平的,只有无数小孔,因此菌肉很厚,可切成片,宜于炒食。入口滑细,极鲜,炒牛肝菌要加大量蒜薄片,否则吃了会头晕。菌香、蒜香扑鼻,直入脏腑。牛肝菌价极廉,青头菌稍贵。青头菌菌盖正面微带苍绿色,菌褶雪白,烩或炒,宜放盐,用酱油颜色就不好看了。或以为青头菌格韵较高,但也有人偏嗜牛肝菌,以其滋味较为强烈浓厚。”
其余菌子,洗净后炖炒,拌一碗大白米饭,算是绝佳的搭配了。
在云南,夏天吃一顿菌子,全身筋骨都活络了,打通了,仿佛这是云南人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滋补珍品。享受完滋补,还不忘在朋友圈炫上一番。配文:亲尝,如果明天见不到我,一定是中菌子的毒了。
云南夏天的滋味,也飘散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李子桃子,甜香四溢,果香长长地流动着引诱过路的行人。傍晚干活从地里回家的人儿,馋嘴的小孩,漫步的人儿,经过树下,提手摘几个,含在嘴里,边走边吃。路边生长的野杨梅,挑最红最大的几颗,含在嘴里慢慢嚼,细细品,待果肉和汁水流尽,再吐出核儿。城里的集市,满街都是卖桃子李子的。杨梅也上市了,其色如胭脂,其味酸里裹着甜。女儿每每吃得手指染成紫红,汁水顺着嘴角流淌下来。大人们更是咂嘴舔舌,不舍得停歇。
当暑气愈发蒸腾逼人,街头巷尾便又飘起酸梅汤的香气。乌梅、山楂、陈皮,混着点点桂花,于大锅里熬煮翻滚,汤色渐浓如紫霞。待汤水冷却后,又倾入大盆,再吊悬在清凉的井水中冰镇着。及至午后,暑热难熬,卖酸梅汤的老人便取出一块冰来,挥斧劈开,取小块投进汤里。冰块在紫红汤水中漂浮、旋转、消融,陶碗碰撞叮咚作响。行人驻足,接过一碗,仰头咕嘟咕嘟灌下,酸甜冰凉霎时沁透肺腑,额上汗珠也悄然隐去,化为乌有。我每每举碗痛饮,只觉一股清凉之气直透心腹,仿佛吞下了整片树荫的清凉。
妻子爱做美食。于我,于母亲,于父亲,于女儿,多么幸福呀,当然可以享口福了;于妻子,她亦享受其中,得到一种心理满足和压力释放。从美食制作中找到一种获得感。这是一项难得的重要的生活能力,美的能力。美食能治愈人心,能给人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夏天的汤饮亦是必不可少。荔枝酸梅汤是令人爽口回味的夏日饮品。取杨梅三斤,洗净,盐水泡;荔枝一斤剥皮去核;选一口大锅,放四五块黄冰糖煎熬,冰糖熬化,加入清水,放入洗净杨梅,待杨梅熬出汁水,加入少许白砂糖,放入荔枝,再大火熬制20分钟。放凉后,取出饮品密封至冰箱冷藏。隔夜后取出享用,不慌不忙,一口荔枝酸梅汤下去,酸酸甜甜,整个人舒缓自在,清凉澄澈。
每至夏天,云南的滋味又在唇齿间打转,桃李瓜果、山林菌子、解暑神汤又在我血液里重新奔流起来。
“吃一口,喝一口,您嘞!”
“齐活嘞!”
你爱云南的夏天吗?
你爱夏天云南的吃食吗?
难道有人不喜欢?
云南的夏天,原是被我们一口一口吃得有滋有味的。舌尖上盘桓的味觉的烙印,是云南人夏天独享的荣光。溪水在山林间流淌,云在蓝天上飘,这也算是一种“好日子”了。简朴,悠闲,宁静。我想,生命中的一切都该如此吧!书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好的不只是云,而是青天之上的云;纯美的不止是水,而是在净瓶中的水。我大胆地改了一下,应为:云在云南水在滇。好的不止是云,而是云南的云。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云都是从云南出发的;纯美的不止是水,而是云南的水。
所以呀!趁着夏日,莫负时光好,不慌不忙,好好享受这些美好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