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
心存善意,必有善行。善意,就是好心好意,就是与人心结下的缘分。
宋欧阳修《赠刑部尚书余襄公神道碑铭》:公以谓智高,交趾叛者,宜听出兵,毋沮其善意。巴金《寒夜》八:那个苍白脸的女人含笑招呼道,脸上露出一点惊讶的表情,不过人可以看出来这是带善意的。汉牟融《理惑论》:况倾家财,发善意,其功德巍巍如嵩泰,悠悠如江海矣......凡此种种,都言善意之功。
生活拮据的杜甫得到朋友支助,栖身茅屋。一日夜间,一贫妇人来他门前枣树打枣,惊了杜甫的睡梦。杜甫怜她凄贫,施以菜粥并嘱她白天尽管来打枣,以免夜间摔伤。杜甫搬离此地后将茅屋赠给一友人,友人随即在院外高筑篱笆墙,贫妇人便打不到枣了。杜甫得知后,信告友人,做人不可存有恶意,应善待他人。友人大惭,立即拆除篱笆,并在离开前将茅屋、枣树等尽数赠与贫妇人,一时成为佳话。
善良的人,心里装的不是自己,而是他人。
靠磨刀为生的南通老人吴锦泉,生活清苦却乐善好施。几十年来,他磨刀挣来的微薄收入,大部分都捐给了灾区、残疾儿童和需要帮助的人。他至今还住着破旧的瓦房。
河南老艺术家王宽退而不休,放弃安享晚年的机会和国家一级演员的身份,去茶楼卖唱挣钱,供养他收养的孤儿,供他们吃饭穿衣、读书学艺。他将爱心升华成了一种担当、一种责任。
德国的蔡特金女士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对弱者的同情心和爱心。一次逛街时,小蔡特金看见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小报童在卖报,就把自己平时积存的零花钱拿出来,一下子买了很多份报纸。一旁的父亲就问女儿买这么多报纸干嘛,一份就够了。小蔡特金以为父亲嫌她乱花钱,难过地哭了。父亲马上安慰她,让她不要误会自己的意思,虽然给了多份的钱,只拿一份报纸就可以了。小蔡特金恍然大悟,马上破涕为笑,只拿了一份报纸,其余的都还给了小报童。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一个善良的人,就是一盏明亮的灯,既照亮了他人的路,也温暖了他人的心,更光镀了自己高尚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