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红山飞雪的头像

红山飞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03
分享

夏的短章

1、 垂钓者

入夏后,连续几场透雨,河水就涨起来,填平了沟沟壑壑,边边角角。河水,就迂迂回回波波荡荡了。河水漫洇到河滩,各种的蒿草、野花都疯长,蔓延了整个河道。从堤坝看过去,中间是一河波光滟滟的流水,两岸的蒿草连天,从城市中间穿流而过,显得浩浩荡荡莽莽苍苍。

骑行到郊外很远的地方,一座桥的下面,停下,看过去。

楼群被莽莽苍苍的树木推出很远,隐约在树梢的虚幻处。远方,只见一抹山峦,几片浮云。各种的喧嚣,车的轰鸣、人的嘈杂,都消弭于草木之间。眼前一片苍茫,一河流水,或者几声宛转的鸟鸣。

一阵风顺着河道拂过,蒿草就俯俯仰仰,波波荡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里只是一条河道,自然不见牛和羊。草木俯仰之间,却见岸边,蒿草中间有几个钓鱼的人,坐在那里。我有些讶然,一眼望不到边际的蒿草里,竟然有人置身其间,垂钓。虽然临水,虽然有茫茫荒草,毕竟是盛夏,不热吗?

昔者柳宗元一人一舟一蓑笠,去钓一江的寒冷,满怀的孤寂,成为一段佳话。这几个人,在炎热的夏季,漫天蒿草里,钓什么?

我趟过没膝的蒿草,扯开那些牵牵绊绊的茎蔓,向他们走去。

几个人端坐在岸边的岩石上,不远不近。不说话,两耳不闻身边事,就像入定的高僧。旁边,稍远一点的地方,支起了一把太阳伞,落下一片阴凉。一张简易的折叠椅上,坐在一个人。包裹得很严实,但妖娆的体态可以看得出是一位年轻的女子。女子坐在阴凉下,一会儿看看身边那个专注的人,一会儿抬头看看明晃晃的日头,一会又将目光放过去,看那浩浩汤汤的流水,那飘飘荡荡的蒿草。可以看得出她的心思并不在手中的鱼竿上,也不在水中的鱼上。那几个石头一般纹丝不动的人,我不敢冒昧打扰,便向那女子走去。我躲进那一片阴凉里,问,有鱼吗?女子只露出一双眼睛,眸波流转,向身边的人摆了摆头。他说有。我看看了她脚边空空荡荡的水桶,钓上来过?她的眼睛弯成了月牙,摇摇头,并没有一丝的遗憾。

我不懂钓鱼,猜不猜那些垂钓者的乐趣之所在。

或许,那些垂钓者的乐趣并不在于是否有鱼,是否能够钓得上鱼来。

就像欧阳修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 饮酒者

离这些垂钓者很远的地方,是一片很开阔,很平坦的草地。有一湾流水旁逸斜出过来,划出优美的弧,恰好将这片草地与河滩分割开来,成为一个独立的草甸子。那流水就轻轻浅浅叮叮咚咚宛宛转转流过去,重新回归汤汤的流水里。

在流水划出的那个弧的最顶端,支起来一顶很大的帐篷,白色的,样子很雅致,流线型。两个翘起的角指向天空,像宫殿那飞起的檐角,又像海鸥展开的翅膀。帐篷里面有四五个人的样子,男女都有,草地上还有几个孩子追逐嬉戏。

中间是一张餐桌,几把椅子随意摆放。有人坐在椅子上看手机,有人半躺在草地上看天上几朵流云。旁边是一个烤箱,有两个人在烤箱前忙碌着。一串串肉串,或者别的什么在烤箱上面颠过来倒过去烧烤。看不见烤箱里的火焰,缕缕青烟冒出来,在草地上空缭绕、飘散。

离的很远,也能闻得见烤肉的香气。我回头看看那几个垂钓者,他们依然纹丝不动,像一块块生了根的石头。

似乎食物熟了,人们围坐在餐桌前,摆上一盘盘食物,一瓶瓶啤酒,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不知道他们是一些什么人。是一群同事、朋友、或者家人,在这草青水碧的河畔,来一次愉快的聚餐。当然不是把酒话桑麻,自然也不是太守宴,只是不知道其间有没有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几个孩子的注意力并不在吃吃喝喝上面。他们将手中折叠的纸船放到流水里,追逐着那一只只顺流飘荡的小船,呼喊、奔跑。两位女子也站在岸边,看孩子的纸船一只一只随着流水,渐渐远去,转过弯,看不见了。两位女子静静站着,看着,目光穿过青青的草,潺潺的流水,目送那些纸船,越来越远,一直到苍茫间。她们看着眼前几个无忧无虑的孩子,目光柔软。抬起目光,她们的眸子里却盈了水汽,穿越了时光,似乎也穿越了灵魂。

是记起了那首著名的《纸船》么?还有那些直击灵魂的诗句:“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我想起了那个“曲水流觞”的故事。

也是临水,也是饮酒。只不过王羲之和他的朋友们将一场饮酒作乐,唱和成了千古佳话。不但敷衍出来一篇《兰亭集序》,成为一篇不可多得的经典文字。他的书写,更成为了书法作品的绝唱。

文人墨客果然与我们这些俗人不一样。一觞一咏,不但足以畅叙幽情,还可以俯仰天地,游目骋怀,放浪形骸之外,进而去探寻生命的真谛。他们可以将一场普通的饮酒酝酿得清新脱俗,隽永深刻。为几千年来的人们,津津乐道。

我们不能。我们既做不到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也无法像古人那样把酒临风,宠辱皆忘;更加没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浪漫。我们缺少了古人那种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情怀和雅兴了。

3、 建桥的人

查干沐沦大桥已经接近竣工,几名工人正在安装交通灯。

大桥上空空荡荡,几乎看不见其他的人员。没有树木,没有花草。隔离带中间那些预留种花草树木的地方,是裸露的泥土,从桥的这边裸露到桥的那边。桥面上,没有一片阴凉。天空灰蒙蒙,浓重的水汽,被桥面炙烤着,腾起团团热浪。桥面的沥青晒得柔软,踩上去,都会印下一个个清晰的脚印。刺鼻的沥青味道混在热气里,裹在人的身上,让人窒息。

一辆吊车,将交通灯的灯架吊起来,从桥边往桥上转动。几个工人站在吊车下,一边指挥,一边伸手去扶那荡荡悠悠的灯架。刚一搭上手,那人一下子缩回来,似乎被灼了一下。赶紧戴上厚厚的手套,将灯架一点点牵引到安装的位置。

热浪一波一波袭来,安全帽晒透了,热气就漫下来,笼在头顶。工装裹在身上,遮不住那无处不在的热,就像置身于桑拿屋里,浑身上下被汗水浸透了。无处可躲,也无法可躲。灯架一寸寸落在预设好的螺杆上,扶正,套上螺母,一个个拧好。解下套在灯架上的绳索,吊车转头,驶向下一个工作点。几个人直起身,扯起衣襟擦擦满脸汗水,咕咚咕咚灌几口凉水,抬头看看空中那隐隐约约的日头,跟着吊车走去。

桥头空旷,寂静。没有一缕风,连一只鸟都看不见。

交通灯的灯架立在桥头,等待工人将信号灯安装上去,调试。然后就是车水马龙,就是一路畅通无阻,就是人们希望的现代生活,一个美好的世界。

世界是美好的。美好的事物都是人创造出来的,就像这查干沐沦大桥,是建桥工人们披星戴月冒着严寒酷暑一点一点建起来,让这里的人们出行更加方便,让城市交通,四通八达。公园里的一花一草,城市里的一砖一瓦,都人们劳动的结果。美好的环境,繁华的城市,舒适的生活,都离不开人的辛勤付出。我们坐在屋子里手指一点,就可以享受上门服务,享受惬意生活。那是千百个快递小哥顶风冒雪,或是炎炎烈日下穿街走巷,给予我们的。我们可以享受生活,我们应该知道,幸福的生活是奋斗出来的。

4、 落日

我喜欢坐在河畔的长椅上,看一轮夕阳,静静落下。

那应该是最美的落日罢,恰如王维所言,长河落日圆。我理解王维诗句中的“圆”不仅仅是视觉上的,还应有情感的因素在。或许这个“圆”有“圆满”、还有“大”的意思。

许多人喜欢站在高山之巅去看落日,也有人喜欢去海边看那夕阳一点一点落下去,将天空和大海都染得既绚烂,又凄美。我却喜欢长河的落日。站在高处看落日,站在远处看落日,都离得很远。人与落日遥不可及,就有了距离。地理上的距离,也有情感的。看长河落日,自然有王维想影响,还是因为长河尽头的落日又圆又大,似乎就在眼前,一伸手,就能将那硕大的落日揽入怀中。

人在落日里,落日在眼前。

此刻,落日就悬在空中,在阴河的波光之上。

半边天的云,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为即将逝去的太阳,举行一场盛大的祭奠。薄的云、厚的云,硕大的云、细碎的云;乳白的、银灰的、浅蓝的、靛青的、粉红的,各种各样的云远远近近地来了,浓浓淡淡地来了。没有邀约,也不会有拒绝,每天这个时候,这些云都会准时到来,为了她们心中的王。她们以极大的热情,倾注最绚烂的色彩,为她们的王送行。这是一场最短暂的轮回,也是一场最隆重的离别。

落日缓缓降落,没有迟疑,也不匆忙。不知道有没有遗憾,有没有伤感。

自古离别最苦。硕大的落日一点点下沉,恋恋不舍的是那些云。片片断断,丝丝缕缕,却总也无法将那轮落日留住,陪她们地久天长。

落日沉没了。是被那一波一波的河水吞没了,还是自动投进了波涛里,用一河流水洗却一身的疲惫,一身的风尘,一身的遗恨呢?像那个楚国诗人一样,觉得流水可以洗涤一切,尘埃、惆怅、愤懑。凤凰投身火海,可以浴火重生。落日呢?现在,日暮时分的落日沉入河水里,明天清清爽爽轻轻松松出现在人们朝阳,是那轮浴水的落日吗?

云并没有散去,她们聚积在落日沉没的地方,静默、祈祷。落日余晖映照着天空,那些云,反而更加绚烂,也有了些许惆怅的意味。落日沉下去的地方,是空净的粉红。薄薄的,近似于透明,像放空了的心。然后,那种透明的、薄薄的粉一层一层往外发散,一层层的墨色调和着一些颜色相互渲染,越来越绚烂,越来越浓重。

各色的云一层层铺开,就像一位画师精心铺展的色彩。缤纷,却有序,相互映衬却互不干扰。慢慢,那些云飘起来,一层层叠加,一片片交汇,一点点融合,浑然天成。

我静静坐在长椅上,看着那些云。

薄的,粉红的云融进了一片靛青的云里面,靛青有了微弱的亮和暖。很快,那些微红的亮色就被靛青吸收了,成了沉郁的一片。一朵火烧云从远处飘过来,渐渐靠近那片墨色里渗出暗蓝的云,越来越近。两片云的边缘处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火烧云迟疑了一下,停了下来。火红的色彩却沾上了一些暗色,就像炭火黑中龟裂出一些火红,有金属的质地。暗色云的边缘处被镶了火焰一样的边,那么清晰、那么耀眼。

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片火烧云。就像一片生命之火,要将这即将暗下来的天空,渲染成生命的颜色吗?

两片云,最终还是融合在一起。火红的色彩越来越小,越来淡,留在暗青色云的中心处。像一颗心,微弱,却跳动着。像一眼眸光,于一片黯淡里,发出直击人心的凝视。

我不知道,那一眸凝视,是不是那落日留给暗夜最后的一瞥。

落日沉没,余晖被夜吞没。

5、 波光

天空肃穆,大地一片沉寂,河流默默行走。

流水在暗夜泛起波光,一波一波,将时间推向夜的更深处。星星还没有升起来,夜,沉重如铁。远山被夜色吞没,将天地缝合,严丝合缝,不露一点缝隙。田野,树木,大片大片的蒿草也融进黑夜里,不出一点声息。只有一河流水,从眼前静静流过,划出一个优美的弧,消失在夜色里。

那是一种银色,还稍微染着一点点的蓝,像天空划过一缕明亮的柔和光。也像醒着的人,于黑夜张开了狭长的眸,发出来的明净、深邃的光。

波光是暗夜留给大地的光明。

闲暇的时候,我画中国山水画,喜欢在墨色里留出一道优美的白来。山谷中间、密林深处,或是旷野平原,有一条河流,婉转远去,悠悠的,让人无限遐思。那是绝妙的一笔,将许多的思绪,许多的有的或者没有的梦,都引入苍茫里,融进了真实的或者虚无的境界。

黑夜让人心生恐惧,就会有光。

天空有星光灿烂,大地上有波光潋滟。仰望星空,我们感觉到了遥远与渺茫。流水的波光却是那么真实亲切,俯下身,触手可及。静静坐在岸边,伸手掬一捧银白的水,如处子的肌肤轻轻从指尖划过,丝滑,微凉。水滴串串跌落,像珍珠砸进水面,溅起璀璨的水花,清雅有声。水波一轮一轮向外扩散,将那种银色的波纹,波波荡荡到苍茫的夜色里。

堤坝上的灯亮了,被树木掩映着。昏黄的光透过树枝树叶摇曳过来,落在甬道的方砖、和那些花花草草上面,成了一幅画。“月移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花形树影重重叠叠,绰绰约约,却没有什么玉人从光影里袅袅而来。远处高楼的灯也次第亮起来,明明暗暗落在水波上,乱了原本一河纯净的白。

有一道霓虹灯的红,还有一些黄,一些蓝,一些绿,打在流水上。流水就染得深深浅浅花花绿绿,也乱了人的目光。那些灯光像一道光栅,围住了世俗的缭乱,缭乱的思绪。光栅围住了那道光,却拦不住流水的波,一波推着一波,寂静无声,慢慢远去。波光远去了,那些红黄蓝绿像住进了人心里的怅惘和忧愁,无法出来。诗人李清照有诗句云:“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人世间许多的烦恼许多的惆怅,舴艋舟载不动,一河流水恐怕也载不动吧。当然载不动,因为那惆怅那烦恼比一江春水还要多,还要长,一河的流水,如何能载得动呢。

夜很静。风吹树叶,水击石子的声音,都能清晰入耳。

蛙声三两,鸟鸣一二,从河道、树丛里隐约传来,都笼着浓浓的睡意。

我能成为一波流水上的舴艋舟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