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新单位工作几天,同事凭借登山成功减重的励志故事深深触动了我,也让我萌生了亲自登山减脂的念头。周五下班后,我便与他一同前往镇雄县凤翅山森林公园——这座我已阔别6年的山间秘境。
凤翅山森林公园坐落于镇雄县老东站旁,是县城居民心尖上的“天然健身房”。这座海拔不算巍峨的山体,因山形如展翅欲飞的凤凰得名,当地人亲昵地称它“凤翅山”。作为县城的绿肺,这里占地近千亩,森林覆盖率超90%,从山脚到山顶的登山步道全长约1.2公里,沿途依山而建的三个休息平台,藏着各不相同的景致。
从单位出发,步行五六分钟便抵达山底的步道入口。眼前景象宽敞大气又不失精致,与6年前记忆中的凤翅山判若两地,令人眼前一亮。以黑白为主色调的文化墙特色鲜明、典雅精致,墙上绘有清乾隆年间知州吕心哲所作《喜团圆》词,静静诉说着凤翅山的由来。原先斑驳的路灯已全部换成古色古香的黑白款,夜晚灯光从山脚蜿蜒至山顶,形成一条璀璨灯带,与万家灯火交相辉映,别有韵味。
沿步道拾级而上,两旁的红豆杉、红叶石楠、杜鹃花等早已亭亭如盖,十余棵百年古树挂着铭牌,记录着与小城的岁月交情。我细细打量,发现登山步道比从前宽阔不少,两旁还修了鹅卵石排水沟,既解决了排水问题,又与原始森林风貌相得益彰,颇有小桥流水的雅致。
盛夏时节,步道两旁层层叠叠的树叶将阳光过滤得恰到好处,细碎光斑透过叶隙在青石板路上跳跃闪烁。空气里弥漫着草木与泥土的湿润气息,夹杂着山间野花的淡淡芬芳,深吸一口,肺腑都变得清爽。同事笑着说:“这就是凤翅山的魔力,外面30度高温,进了林子就像开了天然空调。”我接话道:“30度在沿海城市算低温了,我在重庆和广西工作时,可领教过40度的热浪呢。”
踩着青石板步道向上攀登,山路随山势缓缓升高。两旁灌木修剪得整整齐齐,偶尔有调皮枝条伸到路中央,似在与行人打招呼。不知名的野花在草丛间肆意绽放,紫的、黄的、白的,星星点点缀在浓绿中,引得蝴蝶翩跹。几只灰白喜鹊从头顶掠过,清脆啼鸣声在林间回荡,打破了一路宁静。路边排水沟里,山泉潺潺流淌,叮咚作响,宛如大自然的背景音乐。
不到10分钟,我们就抵达第一平台。这里海拔约1680米,是本地青石砌成的圆形广场,中央立着“凤翅山森林公园”石碑。作为登山者的首个补给站,这里不仅有售卖矿泉水和杂货的商家,还有供游人读书的“凤翅书吧”与镇雄县文化馆“凤翅分馆”,与我6年前的记忆截然不同。平台一角,几位老人围着石桌下棋,楚河汉界在树影中若隐若现;还有母亲带着孩子在石凳上分享水果,笑声清脆如山涧泉水。
我和同事找了个空位歇脚,此时精力尚足,额上细汗被晚风一吹便带来凉意。仅歇两分钟便继续向上,沿途不时遇到下山的人,脸上带着运动后的红晕,擦肩而过时总会笑着说声“加油”。
爬到第二平台时,我已累得气喘吁吁,扶着栏杆大口喘气。这里视野比第一平台开阔许多,设有仿木纹水泥座椅,几位健身爱好者正随着便携音箱跳舞,还支着手机像是在直播。平台边缘几株高大的女贞树缀满细碎白花,微风拂过,花香铺天盖地涌来,瞬间驱散了疲惫。同事说:“刚才上这两个平台走得太急,你平时运动少,肯定累。”望着他被汗水浸湿的衣衫,想起他曾说刚开始登山时走到这里要歇好几次,如今却能轻松应对,我不禁心生敬佩。
稍作休整,我们向第三平台——凤翅山最高峰进发。这段路最为陡峭,山势近乎垂直,步道设计成“Z”字型,每走一步都要调动全身力气。但林间清凉始终包裹着我们,茂密枝叶织成天然遮阳网,空气沁人心脾。同事走在前面,步伐稳健有力,时不时回头鼓励我:“加油,坚持一个月就轻松多了。”
同事告诉我,去年六月他体重185斤,年纪轻轻就有高血压、高血脂,于是决定通过登山改变现状,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如今他已减至130余斤,前几天体检各项指标都恢复正常。看着他轻盈的背影,我回顾自己这些年久坐不动的工作状态,身体严重缺乏运动,同样出现了血压偏高的症状。或许,登山真的能让我找回健康的自己。
一路上登山的人络绎不绝,白发老人拄着拐杖慢步前行,年轻情侣手牵手低声说笑,父母牵着蹦蹦跳跳的孩子,指着远处风景耐心讲解。林间爽朗的笑声与蝉鸣、风声、鸟叫交织,构成一曲生动的盛夏乐章。
当我感到最吃力、想放弃时,想起另一位同事登泰山的经历。他说泰山十八盘的陡峭远非凤翅山可比,登顶全凭毅力,他数次想放弃,却凭着韧劲最终成功。此刻我才明白,无论山高山低,攀登的勇气与坚持同样可贵。
历时35分钟,我们终于登上凤翅山顶。这里是凤翅山的第三个休息平台,也是观景绝佳处,仿木纹水泥护栏环绕四周,一块牌子写着“恭喜您进入凤翅山打卡区域,打卡点海拔1899米”,旁边还附微信小程序二维码,提示扫码可免费获得登山证书。当时只顾着歇脚,想着稍后再扫,没成想忘记了,最后竟错过了这份纪念。
站在平台边缘俯瞰,镇雄县城美景尽收眼底,纵横街道如玉带缠绕,鳞次栉比的楼房在夕阳下泛着温暖光泽,远处群山如黛,与天边晚霞融为一体,让我想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我拿出手机拍下这壮阔景致,微风拂过脸颊,带着山巅特有的清新,所有疲惫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休息10分钟左右,我和同事开始下山。下山的路比上山轻快许多,石阶在脚下飞速后退,晚风从身后追来,推着我们一路向前。林间光影渐渐柔和,归巢的鸟儿成群掠过树梢,留下阵阵鸟鸣。不到20分钟,我们便回到了凤翅山底。
这次短暂的登山,经历了向上攀登与快速返回的过程,让我联想到最近的工作经历,也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生真的像极了登山,向上攀登时每一步都需付出艰辛,要抵御疲惫、克服惰性,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而走下坡路,却轻松得转瞬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