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柳菂的头像

柳菂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17
分享

人间浪花

靖安乡是外婆的老家,外婆的家乡栽种着大片大片洋芋和包谷。每当放学归家,她便在地里来回耕忙,耕种了春迎来了冬,一年又复一年。

后来她嫁到了昭通,嫁给了外公,于是丈夫、孩子就成了她的天,成了她的地。外公是昭通养护段道班班长,外婆曾是昆明铁路局会计,为了照顾家庭毅然选择辞职。从此,外婆的烦恼和忧愁又增加了许多,十口人就是十张嘴,没了收入,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揪心。

于是,她四处筹钱买了台蝴蝶牌的缝纫机,“哒哒”声日复一日稳定而重复地陪她勤恳的工作,外婆说这声音能带给她踏实的感觉。它是外婆的“老伙计”,但老伙计时不时也会耍哈脾气,用罢工来气气外婆。不是皮带松了、断了,就是缺油,又或者哪颗螺帽“滑牙”了……聪明的外婆总能将它修好!你可烂不得,你烂了,我们吃啥子,喝西北风都没得站处喽!

它的老伙计就这样听着外婆的话,直到外公去世,直到她把7个儿女都养大,直到她眼睛花了把缝纫机送给妈妈!当她伏身调整针的位置,当她顺时针转动手轮,当她踩着踏板,当针上下运动穿过布料再次发出熟悉的“哒哒”声,那是两代人的故事停顿与转折。老式的缝纫机载满了她与她的生活。

划粉通常是三角形或者圆形的薄片,调皮的我曾拿它来给自己的衣服画花。您未曾责备我,在您以为躲到我看不到的地方把它们捂在胸膛!我攥住手中的划粉,不知该继续画花,还是归还迟来的歉疚!

划粉握在您的手中,就像作家握住了创作的灵感。每一条线段,每一处的转弯,都给缝纫机指出前行的路。针尖起舞穿梭,她和它把普普通通的布匹变成了衣裳。罩罩衣挡住了孩子调皮的痕迹,把干净整洁留在了内里,1.8元一件;贴身的内裤绵软透气,女士9角,男士1.1元;萌趣的开档背带裤,省去了女人们洗尿布的麻烦,也只要2.2元;儒雅韵致的混纺中山装20元一套……

从凌晨忙到天明,每件衣服都倾注了您的情,一幅幅忙碌的画面钉进了妈妈的脑海,于是我把它们记录在文字里。无论寒天还是酷暑,天阴还是下雨,您是如何做到晚睡早起的?背篓里、手里,大包小包的货物,背不下就用担子挑,两摞货物叠起来比你还高。舅舅和孃孃们试着再从记忆中刮出一些砂砾,未成形便从指尖间溜走,外婆啊,我还没有和您相处够,您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您不在的岁月,大局街再去大局街总觉得少了很多的欢乐,也没有从前热闹,大家都很忙。一个家庭爹和妈才是主心骨。心里又缺了一角,该怎么去追逐一个逝去人的脚步,该怎样用文章才能写出一个完整的您?我的童年最快乐回忆都是您给我的啊。我翻开照片有一张我和表弟表妹们的合照,我穿着紫色的外衣,袖子上还套着袖套,样子土土的,但是笑容是很甜的。我记得那天您召集一大家子人吃烧烤,人挤人的总共三桌的人,“肥肠管够的!”无论谁停下筷子你都要提醒,“多吃点,菜和肉我买的多得很,你们多吃点!”一直吃到天黑。累了您就歪坐在沙皮上靠靠,每每劝说您去床上睡,您总是不愿意的,我要陪着你们一起玩,一起热闹。不被忽略、不用担心会被责骂的轻松,是我期待周末,期待一家人团聚。哪怕只是吃炒洋芋丝也是香的,在您这里吃饭,吃饱就是规矩,快乐永远排第一位。

大市场啊,你可知,你那方方正正的红色铁棚,倾注了外婆对生活的希冀,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手停口停,哪个时候都懒不起呀!大市场啊,去到你那里,外婆紧锁的眉头才会舒展,守着生意,就守住了心安,也只有去到那里,才会生出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底气。先得活着,才有生活!

简易的铁钩上挂着各式零碎的布匹,小小的我曾拿它来顶在头上当假发,快快的跑,头发便潇洒的随风飞扬!打火机的“咔哒”声,搓轮摩擦出的火焰在眼前跳跃,所有人都注视着布料的变化。纯棉布料,散发出清香,有一股令人安心的味道,用手轻轻捻动,变成细软的灰,内里有温柔与纯粹;混纺布料有棉花的温顺、又带有合成纤维的坚韧。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响,在告诉别人自己的双重身份,一半来自大地,一半源自人间烟火;的确良在火焰面前性格截然不同,熔化成一串串透明的小珠子,特有的甜味或苦涩,提醒我们科技在进步和时代在变迁,它的复杂性引发我对人性更多思考;再有是尼龙,一遇火焰会迅速蜷身的家伙,最后变成坚硬的小球,一股塑料烧焦的气味,是它对火的回应,看吧,这就是我!布料可以在火焰中顿显自己的真貌,然,人心,能否经得起社会的考验,避开人性的恶臭,坚守住内在的本我呢!

我最欣赏尼龙的个性。在布料的世界里,尼龙是一位独行者。火焰将它点燃的一瞬间,迅速的蜷缩,只为等待最后一刻华丽的转身。它的反应是那样的迅速、果决,它不像纯棉布料温柔地化为灰烬,也不是的确良那样慢慢熔化成珠。它选择的是另外一种方式,快速的蜷身,形成坚硬的小球。蜷身不代表退让,这是一种无声的抵抗,一种不屈于命运安排的有力回应。小球是尼龙的个性凝结,是对挑战的不屈的姿态!尼龙的转变,空气中会弥漫一股塑料烧焦的气味,那是一股无法让人愉悦的气味。这气味是历经考验的印记,是坚韧和不屈的精神符号。尽管这颗小球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坚强,待我切开它,发现其内部尚藏有一丝柔软。这不是脆弱,而是一种一心向着光明的力量之源。这份内里的柔,使它能适应各种环境,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环境,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尼龙的特立独行,并未因火焰的熄灭而结束。不论何种测试都是一次机会,在不断地试炼中才能成就真真正正的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请多叩问叩问自己的心。生活是一重接一重浪花,有起亦有伏。尼龙既拥有坚强,也保持着内心的柔韧。如何在试炼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需要耐心和时间!

记忆是人类该珍视的宝物,虽其中并非都是快乐的,可也是人在尘世留存过的痕迹,哪怕是低如尘埃的人,他的子女或是亲人也会帮助他延续此生的记忆。我有幸成为一名写作者,记录着身边的美与珍,哪怕籍籍无名,也会勇往直前。往往尘寰,悠悠因果,心在何处,人将何往!万物皆有流转之态,若能静心思悟,观照内心,不被外界所动,如静坐的修行者始终保持内心一片澄明,即心即佛,碰触到无形又无所不在的禅意。树有年轮,花落还能结花,它们多长一年,就多开一朵花、多结一个果、多发一树枝丫。这便是生命的可贵之处,不使岁月虚度,不虚度岁岁年年。五月,昭通凉风台开满了数不清的野生木耳花,摘花的乐趣总嫌不够。花树中有小伙子和大姑娘的笑脸,也有不输夕阳美的老人,她们可以比出各种造型拍照,五角星、同心圆、在花朵中比花朵等等,笑容不输爱侣们的甜蜜。我陶醉于每朵花的娇嫩,采哪朵都可以,都想贪心拥有它们。如果可以,我愿化作星辰日夜点缀这片汪洋般的花海。后来,昭通人又发明了留住它们的方式——做成美食。在云南吃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但我更希望我们眼里不稀奇的事物、食物,可以走出云南这道门,让更多人知晓昭通的奇妙呀!

婚姻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平平淡淡中又酸甜苦辣。外婆攒钱买外公爱喝的二曲酒,外公喜欢看外婆跳扇子舞。外婆最爱听外公拉的二胡。原来,《赛马》和扇子舞也很搭。据妈妈说这是外公的小心机,想多陪陪做衣裳的外婆。外公一星期休息一天,外婆为他准备炸花生米,经济紧张的时候,吃点炸花椒也乐!外公穿着外婆做的中山装,也只穿外婆为他做的衣裳,昂首阔步的走出大局街,走到上班的地方去。外婆去世前紧紧抱着一套中山装,她让中舅记得在她咽气后,重新折一遍新衣裳,她说她要带着它去跟外公“汇合”,胸口袋放着老郑的尺码,老六,不要丢!

老一辈的昭通人是很钟情葡泉二曲酒的,除了是咱们昭通自己酿造的酒,还有一份对历史永久怀念的情。说起酒,不得不提酒中的泉。查阅《西南彝志》、彝族《指路经》等资料得知,昭通老鸹岩山脚下有一眼泉水,因泉水的吐出的一串串水泡,大小与葡萄相仿,浑圆如珠,葡萄井由此得名。葡萄井是彝族历史六祖分支发源地,是彝人寻根,祭祖朝圣的精神圣地。遥望山顶,耸立着一尊巨大的彝族始祖的塑像。彝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组成部分,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须正视自己的心,要尊重、包容,而不是好奇的窥探。据说,有一位名叫阿二汉族的酿酒师,深受彝族文化的熏陶,他醉心于传统酿酒的技艺,也感恩学见彝族文化的情,立志酿造一款昭通人自己的美酒。二曲中的“二”代表两次发酵的过程,也暗含酿造此酒师傅姓名中的一个字,第一次发酵是获取基础酒液,第二次则是筛选酵母来增加酒的香气和口感;“曲”则代表酿造工艺的描述,象征着昭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的创新,既保留了汉族酿酒的细腻工艺,又融合了彝人对酒的珍爱之情。他们感恩大自然的馈赠,亦珍视生命中涌出的真情。90年代葡萄井酒厂产的葡泉二曲酒彻底停产,成了昭通人心中永久的回忆。遗憾,能准确描述酒厂地址、酒厂历史、工艺酿造过程的老人们大多已作古。

国家之情,广袤而深沉;小家之情,温暖而细腻。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国与家紧密相连的情感纽带。看到新闻上燃起战火的国家,无数家庭流离失所,联想到那些守护疆土的战士,令我深感和平孕育国家之强盛、强盛守护人们安宁。阖家团圆之时,我的三个舅舅会拿出老照片来看,他们不懂为啥子高大帅气的外公会看上我那矮圆矮圆的外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老一辈的人比我们更懂情!

墙上悬挂的黄尺子,放在妈妈卧室的缝纫机,多彩的划粉……它们比她的儿女们陪她的时间要久得多、长得多。您生病的日子里,我对着天空祈祷,对着佛像祷告,对着星星许愿……我亲爱的外婆,您不要走啊,您不在这一大家子人怎么办?您不在我上哪儿去吃冒着红油的肉包?您不在了大局街的笑声都小了,您不在了我上哪儿了解彭勤先生的事迹。多希望您能多等些时日,等着我为您写诗、写散文,等着我送您一束亲自栽种的向日葵花,等着我搂着您一起去看宽大宽大的海边浪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