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场秋雨,一场凉。雨丝斜斜掠过窗棂时,院子里的花已褪尽了一时的张扬,丁香的枝叶也敛了丰腴,在风里透着清瘦的风骨。
石板路上的青苔,是一次次雨后悄悄留下的痕迹。它们沿着石板的纹路蔓延,像一层薄薄的绿绒,在潮湿的角落里晕开深浅不一的绿意。
那些盘踞多日的燥热,终究是被雨雾一寸寸浸得温凉,像一场喧嚣后的静默,自有其温柔的力道。
青城原是不擅长与雨缠绵的,今年却浸在了梅雨季的氛围里。
雨水一多,倒像是唤醒了城市潜藏的另一面,路上水径蜿蜒如溪,立交桥下的水势竟也汹涌成瀑,交通在雨幕里拧成一团,行人抱着公文包在屋檐下辗转,偶有人划汽艇驶过积水路段,倒成了这特殊时节里,既荒诞又真实的风景。
二
已至八月中旬,掐指算来,这一年竟已漫过了大半。回头望时,日子倒也被填得满满当当。那些东奔西跑的奔波,未曾觉得疲惫,反倒像循着脉络触摸生活的肌理,每一步都有值得细品的况味。
坚持每日写一段人生思考,渐渐明白,心态从不是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自己在千回百转中修得的从容;人生的感悟也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心境在岁月里慢慢发酵出的醇厚。
人在渐渐老去的路上,能守住一份爱好,其实是需要勇气的,这勇气无关年龄,只关乎是否还愿意为一份热爱,对抗时光的惰性。
而我何其有幸,能凭着骨子里那点执拗,说服自己日日与文字相伴,这份执拗,原是岁月赠予的礼物。
三
常想,自信究竟从何而来?或许就藏在那些未曾懈怠的日子里,在书页间跋涉,在未知里探索,在每一个“想放弃”的念头冒出来时,逼着自己再往前一步。
管理生活的要义,我想该是善于思考与研究,而我始终偏爱广泛涉猎,像蜜蜂在万花丛中采撷,相信那些看似零散的知识,终有一天会在心里融会贯通,酿成属于自己的蜜。
近来偶尔会有灵光一闪的时刻,仿佛脑袋里某个尘封的角落突然被照亮,隐约觉得,或许能做点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这念头让我想起小时候,伙伴们总笑我“大脑瓜,小细脖,光看书,不干活”。那时不懂,如今才懂,那些埋在书本里的时光,早已悄悄为人生埋下伏笔。
退休这两年,竟成了人生里最值得欣慰的日子。不是因为清闲,而是因为终于有机会,让自己完成一场迟到的蜕变。
四
这大半年,也尝过一时的热闹,只是喧嚣过后,愈发贪恋静下来的时光。铺开纸,写点什么,早已成了刻在骨子里的习惯。
去参加喜欢的活动,不为应酬,只为多见识些人间百态,给笔下的文字添些鲜活的素材;去做想做的事,不为取悦谁,只为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里,感受生命的重量。
更幸运的是,身边有三五知己。与投缘的人围坐小聚,话不必多,心却能贴得很近。这样的朋友圈,像一汪清泉,总能在疲惫时给我源源不断的力量。
常劝自己,退休了,万不能困在柴米油盐里打转,那样日子久了,心就容易失去锋芒。
五
外孙女比我想象中成长得更快些。她的个性与主见,像破土的嫩芽,已渐渐有了不被轻易撼动的模样。
陪她看小河里的鱼追逐光斑,看树上的小鸟扑棱着翅膀掠过枝头,数被雨打落的花瓣在地上铺成锦缎,大声朗诵诗配画时,她眼里的光比阳光更亮。
我想,这便是最好的时光,教她洒脱,也陪她果敢。
由此更明白,接受自己、做好自己,才是人生永不结业的必修课。
无论到了哪个年纪,都该为当下的自己骄傲。这世界本就该是多元的,像青城的天空,有晴日的明朗,也有雨时的缠绵,正因如此,才显得丰盈。
尊重自己,活好自己,是半生走来,岁月教给我的最扎实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