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苏万娥的头像

苏万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05
分享

邂逅

邂逅美丽的风景,会留下一段美妙的旅程。

邂逅美丽的爱情,会惊艳时光,醉倒流年。

邂逅一本好书,则如他乡遇故知,那份惊喜和感动难以言表……

从小爱看书。

那时候,常随父亲赶洪雅。父亲虽是文盲却是个戏迷,在剧院里一泡就是一下午。幸好,剧院外有个小书摊。摊上有许多小人书。五分钱,一个小板凳,也是一个下午。

上初中后,开始捡哥哥姐姐的章回小说、白话小说看。但小说内容不是武打,就是言情,且半文半白,连蒙带猜,也只能读个半懂。但在那个除了电视没有什么消遣的时代,读这些书聊胜于无,倒也让空闲的时光变得有趣起来。

参加工作后,也赶时髦订过《故事会》《上海故事》《百家故事》之类的书刊。但它们大都重于情节,文化营养含量很少。结婚生子后,家庭和孩子,柴米和油盐占去了大多数业余时间,慢慢地,对读书也就失了兴趣。偶尔翻翻,也是为了打发无聊。书,不就是那个样子吗?书,有什么好看的呢?

重新拾起书本缘于一件极偶然的事情。

那是一个极平常的日子。周末。如常打开“学习强国·电台·听文化”栏目,边听文章边做家务。突然,一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突然觉得它写得真好。于是,静下心来,反复听了几遍。文词隽永,饱含哲理,还穿插有故事,好文!

这么好的文章叫什么名?谁写的?

查看目录,文章叫《暖暖的记忆》,作者余秋雨。

在这以前,我从来没听说过这个作家。

钱钟书小说《围城》里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觉得好吃,你又何必去认识这只下蛋的母鸡呢?”

可我吃了这个“温暖的蛋”后就急于想了解这只下蛋的“母鸡”。

余秋雨,他是谁?

脑海中电光一闪,模糊中飘过一个影象——《文化苦旅》,好像儿子读高中时曾经买过这本书,作者就是余秋雨。

记忆瞬间被唤醒。

急匆匆来到儿子房间搜寻。

找到了!果然是!拿起囫囵读了两章,就深陷其中,从此再也挪不开视线。

后来的日子,我又重新变回了一个“书虫”,整日在文字的海洋中徜徉,虽然这个“书虫”有点老……

生命,又回到了原始的状态。

《文化苦旅》读完了。

小心捧着书本,坐在窗前默默地静思与回味。

第一次觉得,书——真好看!

第一次觉得,简单的语言文字竟有如此吸引人的魅力!

从《牌坊》到《寺庙》,从《都江堰》到《阳关雪》,从《废井冷眼》到《宁古塔》,叙事、描写、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观点新颖,见解独到,文笔犀利,哲思迭起。山水草木,残垣断壁,历史文化,立时就获得了生命的张力,穿越文字的隧道与他们相会,是一场多么新鲜的旅行!一股脑儿读完,意犹未尽。于是,再来一遍……

书里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对中华文化的浓浓尊重、推崇和热爱,涌动着对中华文化的深深忧思、执着和探寻。那份对中华文化无法割舍的深情,直击人灵魂深处,引发人的深思和共鸣。

更让人钦佩的,是余老师对文化的执着。三十几岁当教授,四十来岁当院长,集权力和名誉于一身。这是多少人遥不可及的梦想?这是多少人孜孜不倦的追求?这是多少人奋斗一生也达不到的境界?本可以此为契机迈向人生的更高处,他却甘愿放弃这一切,入世6年后23次辞职终获成功,只为专心致志去追求心中那个梦想——文化。

人往高处走,他却偏学水往低处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之道,也就是水之道,天之道,生之道。因此,也是李冰之道、都江堰之道。”

它,又何曾不是余老师之道呢?

余老师说,路就是书;而对我而言,书才是路。

《千年一叹》,一路读得辛苦。我本是个“地理盲”,加上书中出现的好多地名、人名、故事,我虽在初中地理和外国文学作品中略略接触过,但时隔二三十年,好多都已遗忘。于是,“手机百度”帮了我不少忙。沿着他们的考察路线,我边读边搜,边捜边读。跟随余老师的脚步和文字,我重新把它们捡拾起来,温习了一遍。

人类几大辉煌的古文明,如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克里特文明、希伯来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等,它们历史悠久,有的已有几千上万年。它们大多与石头有关,堪称“大石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它们产生、发展、辉煌,最后又衰败、湮灭、中断,既让人惊叹,又让人惋惜,我的心情也随之起起落落,落落起起……

这些文明古国今人的生活状态怎样呢?在巴基斯坦奎达到伊斯兰堡的千里沃野上,“不上学的孩子们的赤脚,密如森林”“辽阔的印度河平原的极大部分,承受着一种最惊人的贫困”。没有辛勤的身影,没有奋斗的意图,没有振兴的痕迹,没有自强的信号,有的是麻木、贫穷、懒惰,是所谓的“自由”,是文明的陷落……

文中,巴基斯坦的改装车也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花里胡哨,艳丽肮脏,活像棺材。“夜间,妖光熠熠的棺材越来越多,我们的车队被挤在中间,就像置身于阴曹地府!”人人都在追求美,但美却不是人人都可得。它,也有无奈之时。

书中也不乏幽默,多处描写令人捧腹大笑。在伊拉克卡尔巴拉市的清真寺,那两位傲慢、无知、自大的主管,竟问余老师一行:你们中国,有茶吗?目空一切,不可一世,固步自封,愚蠢至极,真是可笑又可悲。他们哪里知道,中国才是茶的故乡,已有3000多年茶的历史;他们哪里知道,三国时道教高人葛玄被人称为茶祖,唐代陆羽著《茶经》而被誉为茶圣,而茶仙卢仝因《七碗茶》而闻名世人……

笑声后,隐藏着的是更多的思考。当然,首先想到的是中华文明。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总觉得它的存在和延续是理所当然的。跟着余老师的文字一路走来,我才明白,其实不然。一种文明的长寿其实是偶然,湮灭才是必然。你看,和中华文明一同走过的几大古文明,早都烟消云散,留在了时间的流里。只有中华文明存活至今而依然强健,这一路,它是走得多么不容易!

当从尼泊尔踏入国门,余老师的心也怦怦直跳,需要用雪水洗一洗脸,平一平心。

“离别之后才懂了它——这句话中包含着一份检讨。我们一直偎依它、吮吸它,却又埋怨它、轻视它、责斥它。它花了几千年的目光、脚力走出了一条路,我们却常常嘲笑它为何不走另外一条。它好不容易在沧海横流之中保住了一份家业、一份名誉、一份尊严,我们常常轻率地说保住这些干什么。我们娇宠张狂,一会儿嫌它皱纹太多,一会儿嫌它脸色不好。这次离开它远远近近看了一圈,终于吃惊,终于惭愧,终于懊恼……但毕竟还来得及,新世纪刚刚来临,今天,我总算已经及时赶到。”

轻轻合上书页。希望,我也为时不晚,也能及时赶到,也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及时赶到。

微光虽渺,万丈成炬。

考察组成员每天吃不好、睡不好下说,一路还危险重重,要穿越很多恐怖主义蔓延的地区,北非、中东、南亚。短暂的休息时间,余老师每天还要写一篇短文、写一篇长文,写完立即传出,连重读一遍的时间也没有,更别说修改……这些由鲜活的生命和紧迫的时间换来的真实的文字,这些在凶险赛跑中写成的雪花般的纸片,后来变成了今天握在手中的这本书。

薄薄的书页,沉甸甸的。

低头重新审视书名,《千年一叹》。余老师在叹什么?叹文明的辉煌?还是叹文明的中断?叹文明的湮灭?还是叹文明的未来?……

人生如旅。

行者,永远在路上,无域无疆。

这是我对《行者无疆》书名的理解。

余老师在欧洲的土地上行走思考,我在他文字的沃野上纵横驰骋……

这本书比《千年一叹》,内容描写更丰富也更具体,徜徉其间,就忘了一切。时间悄然流逝。忽然,闻到一股焦味,用力吸了两下,心中默念:谁家的菜烧焦了?立马反应过来:我煮的红豆!迅即以刘翔的速度飞奔厨房,赶紧关火“抢救”:煮红豆的锅里水已干了,锅底黑黢黢的,焦气一股股往外冒……

先说说欧洲的休假。欧洲人喜欢休假、喜欢自由,他们绝对不喜欢“宅”。中国,休假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欧洲,工作是为了更好的休假。但人家的休假不是大手大脚花钱摆阔,是为了锻炼自己的心力和体力。休假中的欧洲人,忘记了一切,包括身份、地位、财富,全身心的只为了休假。不信,你看《罗马假日》,“这才猛然记起,一路上确有那么多奇怪的车辆逆着我们离城而去。有的拖着卧室和厨房设备的房车,有的车顶上绑着游艇,有的甚至拖着小型滑翔机”“眼前的罗马几乎是一座空城”……总之,千年城门敞然洞开,门内门外阒寂无声。一城的人,是彻彻底底休假去了。

特别敬佩法国巴黎人的工作状态,专注投入,不受外界干扰,在公共场所都能完全沉浸在自我的工作状态中,完全无视周围的一切。瞧,著名作家萨特和波洼,他们的不少名著就是在一个咖啡馆写出来的。“异香巨臭,无所闻也,山崩河溢,无所见也”“身居闹市而自辟宁静,保持高贵而融入人潮”……这些情景,在中国我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可在法国那间小咖啡馆,却能让你《悬念落地》——这一切竟都是真的。

在书中,我走近了欧洲的无数风土、建筑和伟人,领略了法国的骑士精神、英国的绅士风度,感悟了欧洲人对名利的淡泊。新潮时髦,彰显着欧洲现代文明的个性、活力;但对断壁残垣的尊重和推崇,更彰显着人家对古代文明的热爱和追求,让人敬佩。

读完《行者无疆》,也引发了我对人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当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一切都能满足了,人生还有什么意义?高度富裕、高度繁华、高度文明的结局是什么?无聊?空虚?个人主人?……

捧着书本,回观尘世。行者无疆。可无论行多远,攀多高,总有一条根系着。叶落总要归根。

跨过不惑之年才走进文学的殿堂,误打误撞竟遇到了一位最出色的老师。人生,还有比这更幸运的事吗?

一次偶然的邂逅,开启一场文化之旅。从此,日子变得温暖,时光变得缱绻,生命变得充实。人生,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吗?

余秋雨是当代中国我最喜欢的作家,没有之一。喜欢他写的所有书。《中国文脉》《门孔》《北大授课》《台湾论学》《境外演讲》《君子之道》《修行三阶》《借我一生》《雨夜散文》《老子通释》《中华文化课》……

常读常新。跟随他的文字和脚步,行走天地,穿越古今,犹如嗜茶之人喝到了一杯好茶,清茗入喉,韵味悠长,顿觉生命之美不过如此;犹如嗜酒之人觅得佳酿,一口下肚,酒酣身热,舒坦惬意,人生之快事也不过如此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