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西杨继红的头像

山西杨继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30
分享

枣乡枣香

七月十五枣花红,八月十五晒枣忙。眼下又到了吃稷山板枣季节。

天下有枣的地方数不清,然而枣跟枣却真不一样。稷山板枣领异标新天下独一,核小肉厚,掰开拉丝,香甜独异,乃枣中之王。

秋分这天,霞光初照,我骑车从县城向国家板枣公园驶去。约20分钟,就置身枣林中。这里有上千年的古枣树17500棵。

走在一望无际的绿色天然氧吧,抬头就能碰着挂满枝头一颗颗如玛瑙一样的红枣。树下大人小孩满脸喜气,挎着竹篮或扛着打枣的长竹竿,有人聚在一起谈论着今年的收成和价格,有人不时地往嘴里放颗甜脆的红枣,似乎想一直回味甜蜜的心情。虽然蓝天白云晴朗没一丝风,但浓浓的枣香处处弥漫。听一位年逾七旬老枣农郅平威说,今年的枣儿较往年收成好,政府给枣树投了保险,及时播报天气情况,好让枣农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好。

正说着,几位靓女俊男穿梭在枣林间,做销售板枣网络直播,他们口吐莲花般的解说比板枣还甜蜜动人,这些网红后面跟着一帮看热闹的孩子们。郅平威是陶梁村人,他有十几亩枣园,再细聊,才知道他是枣园非遗项目“古井浇园”的传承人,还是一位民歌传承人,他一脸笑容,捧着一把红枣递给我们。正好听郅平威老人唱一段民歌,他随口唱了段“枣儿谣”:

蝉啴哩,狗咬哩,

娃子要吃红枣哩。

提起板枣可有年,

可要追到春秋战国前,

后稷稼穑种五谷,

又差黑虎龙官把板枣播在稷山陶梁姚村老龙滩。

陶梁姚村得天独厚,

福祉万万年,真把便宜占。

传说三国关老爷,

就是吃了稷山枣,

面如重枣,变成了红脸汉。

再说唐朝杨贵妃,

年年差人快马加鞭到稷山,

娘娘要吃露水枣儿鲜,

娘娘还贪稷山小吃枣儿米汤粘,

真是嘴儿馋。

我只顾听郅老师那老腔老调的民歌,完全沉浸在歌谣的故事中,等淡定下四下张望时,四周已经是密密匝匝一群人,都来观看郅老汉的演唱,大家的脸上挂满喜悦的表情,好多人吆喝“再来一段、再来一段”。

拾掇枣树是个辛苦活儿,也是个技术活儿。要打芽灭虫,锄地除草,收枣就和收麦一样,板枣最怕雨季,一淋雨就裂口。同样是裂口子的红枣,有人把沤了肥料,有人逆向思维把做成了宝。枣农阴稳学就是变废为宝的技术型枣农,他每年把裂口子的枣都保存在冷库,清洗后切片炒成枣干,既能干吃也能泡茶,裂口子的板枣糖分更高,所以他的枣干供不应求。人们都说,枣园的枣民赚得盆满钵满,话虽有些夸张,但板枣给枣农确实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一个收获季,勤劳能干的枣农每亩入账万元不在话下。

“稷山板枣核儿小,拉丝一尺断不了。老汉吃了不显老,婆婆吃了皮肤好。”这句流传于稷山人当中的民谣,道出了稷山板枣的千年美誉,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来枣乡品尝板枣。

每年秋分这天,板枣公园都会举办开杆仪式,开杆人一杆又一杆打向古枣树,边打边唱:“一杆风调雨顺,二杆国泰民安,三杆年年丰收。”满眼沸腾与热闹,开杆仪式结束后,有国家非遗高台花鼓、高跷走兽表演;有稷山四宝麻花饼子鸡蛋枣系列美食展示;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为稷山发展出谋划策;仔细听,那花鼓铿锵声中,回荡着枣乡人欢快、喜悦的笑声。

万亩枣园犹如一条时光的隧道,我在隧道里上下左右穿梭,回到了唐宋明清的绿荫下,我咀嚼着板枣的美味,犹如咀嚼着美好的时光,反刍后稷故里的悠久的农耕文化,我从一颗颗枣儿吸取更多的营养,感受这片农耕文化遗产的前世与今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