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线连心
一个没有留意,羽绒服的袖子被门框上的倒刺划开了一道口子,里面的白色的羽绒都从“L”形的开口处争先恐后的往外钻。我心里默默盘算着,得找个时间去买一件新的羽绒服。
刚回家,母亲就发现了我衣服的异样。
她关切地问道:“你衣服怎么弄破了呀?”
我一边换着鞋子,一边漫不经心地回应:“走路时没注意,不小心刮破的。”
母亲听后,毫不犹豫地说道:“拿过来,我给你补一下!”
我连忙推辞:“不用了,我再买件新的就好。”
母亲的眉头瞬间皱了起来,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悦:“这么好的衣服,就破了一个洞,你就要扔掉?”
我耐着性子解释:“我现在是单位的领导,总不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去上班吧?”
母亲一听,立刻反驳道:“领导怎么了?补丁又怎么了?我看你是没经历过69年的苦日子!”这是母亲的口头禅,每次听到这句话,我就知道她真的有些生气了。
为了安抚母亲,我赶忙顺着她的意思说:“好,好,好,我知道啦,您帮我补一下,明天我穿去上班。”
母亲笑着说:“那你去把我的针线盒拿过来,顺便找个小一点的针,把线穿上,我这眼睛啊,都看不到针孔了,记住,要黑色的线啊!”
我按母亲的吩咐穿好针线,只见她接过穿好的针线,熟练地在头发上划拉了两下,便开始专注地缝补起衣服来。这个动作,我从小看到大,尽管一直不理解其中的缘由,可那画面却无比熟悉。
记忆中,最深刻的便是母亲坐在那昏黄的灯光下,仔细地将洗净的衣服一件件折好。一旦发现有破损之处,她便会立刻穿针引线,全神贯注地缝补着。她还会把第二天我们需要穿的衣服,整齐地放在床头,只为确保我们每天都能干干净净地出门。
曾经的我,年少无知,根本不理解母亲的节俭,甚至觉得她太过“抠门”。小时候,她不仅缝补衣服,还常常把没吃完的剩饭剩菜留到下顿自己吃。但给爷爷奶奶吃的,却从来都是新鲜的饭菜。母亲总说,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肠胃不好,要是吃坏了肚子,去医院看病得花更多的钱。后来,我和姐姐都参加了工作,家里的条件逐渐好了起来,可母亲依旧会缝补她那些旧衣服,买了新衣服也总是舍不得穿。
直到如今,历经岁月的沉淀,我才终于深深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对于我们这个家而言,母亲就是家里的守护神,像一盏明亮的灯,在黑暗中为我照亮前行的道路;又似一棵参天大树,在风雨中为我遮风挡雨。她的勤俭节约、朴实善良,是我一生最珍贵的财富。
母亲永远是我心中那最温暖的港湾,是我生命中无可替代、最重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