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击鼓争光
夏威夷,风光旖旎,是著名的宜居的地方。那里,很少污染,气候温和。躺在海边的沙滩上,望着蓝蓝的天,目送漂浮的云,轻轻地吹着海风,闻着清新的气息,如梦如幻。
夏威夷之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不是那里的风光,而是我所参加的一次活动。
我们去的地方是夏威夷的文化旅游中心——好奴鲁鲁(檀香山)。那里有一处波利尼西亚风情园。波利尼西亚是南太平洋上的群岛。那里有一些小国。我们首先观赏的是汤加共和国的击鼓表演。导游说了,击鼓表演要找游客参与。他们为了增加气氛,可能要喊些话。他们说英语,但他们喊的话,连英国人也听不懂。如果参与的话,全靠随机应变。
那是一天下午三点。工作人员开始从台下的观众里选人。在我们的两边,他已经找了一个黑人、一个白人。接着他向我们这边黄种人走来。第一个是我们一起来的,他不去。我坐在他后面,我的心开始紧张地跳。说实话,谁不愿意轻松地做个观众啊,再说,异国他乡的,别再出什么错!可是,工作人员向我招手了,那个黑人和白人也正在前面等着。怎么,我也不去?难道我们中国人就这样窝囊?不,我是中国人!就是刀山火海,也不能退缩,何况只是表演!
一股豪气,令我站了起来。我去!
在后台,我们都穿上它们当地的草裙。我排第三号。
活动的规则是:汤加人领头。他起鼓,你也起鼓;他停,你也得停。多打一下,少打一下,都算犯规,迟疑一下也不行。
第一个上场的是黑人。他没打几下,就跟不上了。第二个白人,还行,打了约有一分多钟,也犯规了。该我上了。
我先向台下招手致意。还向我们团里的人比划手势,为我照相。接着,汤加人打一下,我打一下。他打几下,我打几下。他连续打了无数下,我也一次不差。他突然打响,我也突然打响;他突然停,我也突然停。我和他几乎没有间隔。台下爆发了一次又一次的掌声。他看没法难倒我,“气得”向台下大喊大叫。我也紧随着一阵乱喊。台下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他一看都二十分钟了,怎么也赢不了对手,“气得”将手中的鼓棒猛地往台下一扔。几乎是同时,我手中的鼓棒也飞了出去,不偏不倚,和他的鼓棒落在了一块儿。台下简直要爆棚了。人们站起来鼓掌。鼓棒附近的人一阵欢呼!
汤加人激动了,将我抱了起来,往旁边一扔。这汤加人又胖又高,能把我装下。这一扔,我在空中飞出有两米远,稳稳地站在台上。台下又是一阵掌声!
汤加人把我拥在怀里,用食指擦着眼窝,做出依依不舍状,并把他们用当地的野草编成的草环戴在了我的头上。
我告别了。后台奏乐的汤加人都向我竖起了大拇指。台下观众的掌声一直欢送着我……
我以为欢腾的气氛结束了,我也平静了下来。可是没想到的场面发生了。
我们往下一站参观的时候,要坐小船沿一条小河驶去。岸上的人们发现了我,纷纷围了过来。近处的争着和我握手,远处的向我招手。什么肤色的都有,年轻的,年老的都有,还有位白人妇女高喊China(中国)。那阵势,好像我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能和我握手是一种荣幸。直到我坐的船驶出很远,还有不少人招手致意。
导游说,还没完呢,今晚六点这里全是你的录像。你是这里的名人啦!
我有点儿懵。不就是一场表演吗?说白了,不就是游戏吗?怎么引起这样大的轰动!
欲知缘由,请看下一部分。
(二)中国人的情怀
还是在我刚表演完,一下舞台的时候,台阶旁就有人等着我。
“先生,您为中国人争了光!能与你合个影吗?”
我一愣,素不相识,但合影总行吧!
接着,他又指着旁边的女士说:“这是我的夫人!也合一个吧!”
我微笑着,点点头……
下一站,参观完斐济人的原始住屋,正走在楼梯上,一个人突然挤到我的身边。啊!又是那个合影的人。他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又要找你吗?你表现了在美国生活的中国人所需要的那种精神。你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刚说完,就被挤散了。留下我满腹的困惑。
晚上,在看萨摩亚人钻木取火前,正在一个棚子里短暂的休息,他又来了。
他说:“你们可能不理解,怎么这个人三番五次地找你!”
他说,他来美国已经七年了,已加入美国籍,现在做一个地方的环保测试室的主任。
他说:“我们在美国的中国人总觉得抬不起头来。我今天终于看到了中国人的这种精神,勇敢,智慧,无所畏惧。你征服了全场。而且,你又非常幽默,融入了全场之中,受到了大伙的喜爱。这是我们最想看到的。你鼓舞了我们这些在美国的中国人!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相信祖国会强大起来!”
他又说:“这位先生不辱使命。我建议你们团应该给他记功 !”
我直到这时才似乎明白,国外的中国人多么希望祖国早日强盛,中国人可以挺立在世界民族面前!关键是要有无所畏惧,敢于战胜一切的精神啊!今天我写这篇回忆散文的时候,我更加感到,我们民族的复兴梦是多么伟大。在这个世界上,谁也阻挠不了我们的前进。我们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那位生活在美国的中国先生,应该非常高兴而又惊讶了吧?他当初和我谈起希望的时候,才短短的二十余年啊!这就是中国精神!
(三)我欠她一声“谢谢”——红衣女郎
在波利尼西亚风情园的参观就要结束的时候,我们都坐在大门口附近,等待离开。我坐在甬路的边石上,低着头,不知在想什么。
突然,一个亲切的声音响起:
“先生,你看到自己的照片了吗?”
啊?红衣女郎。我记得在击鼓活动的现场,见过她。因为她穿着鲜红的羊毛衫,非常抢眼,而且人也长得漂亮,尽管是匆匆一瞥。
她又说:“正在门口的营业室展示。你应该留下,做个纪念。你今天的表现太棒了!”
她看看手表,焦急地说:“你快去吧!快下班了,还有五分钟!”
我一听,跳起来,就往门口跑。还好,营业人员正准备走。我一眼就看到了我今天的击鼓照片,正在墙上挂着。我把那几张全买下来了,花了80多美元。要知道,那时候1美元抵10元人民币啊。不管多贵,我也要留下。
我正高兴地走到原来坐的地方,啊?那红衣女郎不见了,其他旅游团的人也不见了,只有我们团在等着我。我一阵怅然。
异国他乡,素昧平生,那红衣女郎能主动地找到我,并替我焦急,我该如何感谢她啊!如果她不提醒我,我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些照片,也不会为夏威夷一行留下直观的印象,甚至连我今天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不会得心应手。可见她对我这次活动多么关注,对我的照片多么留心。我感谢她,我从内心深处感谢她。
可是,我不仅没能当面感谢她,我连她啥模样都没细打量过。我只记得那件红衣服和那亲切而焦急的声音。
这些年来,我每忆起夏威夷之行,就想起那位红衣女郎。是的,我忘不了她。我欠她一声“谢谢”!
今天,当我写这篇回忆文章的时候,尤其我又看到了当年的照片,我又禁不住想到了那位红衣女郎。茫茫人海,无觅处。那位红衣女郎呦,你可知道,远方有个人在想着你。秋风呦,你能带着往事,连同我的心声送给那位红衣女郎吗?我要祝福她。我要衷心地说一声:“谢谢”,迟来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