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修建“分子电缆”基站
自从确定罗斯岛为南极的科考基地以后,他们首先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完成这里与基地二地之间的分子电缆铺设,这样就可以做到尽快的将所需物资运送到这里。几天之后虽然通往基地的分子电缆已经修通,可是罗斯岛上的基站建设由于种种原因还需一段时间才能完成。为了尽快地掌握和摸清这里环境的情况,和出于对考察人员安全的考虑,于是奇幻仁便派遣了智能电子人郝奇前去埃里伯斯火山口底下的熔岩湖进行地下情况的勘测,这样一来可以减少考察过程中安全的风险,二来对于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电子人郝奇来说也更加适合。
经过郝奇对罗岛及的埃里伯斯火山口下的熔岩湖的一番探测之后,根据它所搜集到的资料显示:自由电子主要飘浮在地幔的1000千米至3000千米之间,这块区域也是地球磁场的主要地带。由于地幔所具有的圆弧形状,形成了一个更利于电荷运动的圆环结构,这使得电子的运动更加流畅,因而也更容易形成较大的电磁场。从根本上说,地球磁场的产生是来自于地核中高温高压环境下,在这些物质中挣脱出来的自由电子,没有了其它分子的束缚之后它们飘浮到地幔中,并在这个环形的地带里随着电磁环流做圆周运动,从而形成了地球比较稳定的磁场环境。从地核的质量构成情况来看,主要以铁、镍等重金属为主,地核的质量占地球整个质量的百分三十以上,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地核是产生地球磁场主要来源的原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地核就是一架功率巨大的发电机,只要能够将其中飘浮的自由电子收集起来,可以做到无限量的供给电源,这个勘测结果让奇星人感到十分的兴奋。他们将这个结果报告给了基地,并提议将南极的罗斯岛作为地球通往奇奇星球修建分子电缆工程的起点。这个方案很快就在基地里的院系会议上获得了通过,并要求他们尽快开展“超级射频电磁加速器”的安装工作。
为了电磁加速器的安装问题,奇幻仁召开了一个专门工作会议,以此来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或许是大家觉得这个问题太过重大的缘故,会上大家都表现得比较谨慎,一度使得会场上的气氛显得有些过分严肃。待了好张一段时间也没人发言,为了打破这种过余紧张的局面,奇幻仁只得自己先开口了。
“今天开会的目的不过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你们也没必要这么拘束。集思广益嘛!大家有什么好主意尽管说出来,有什么就讲什么,这样不是更好吗?”
他说完用那双带笑的眼睛向会场内的人扫了一遍,那眼光中明显的还带着
几分鼓励的神色。他在场内扫视了一圈之后,好似地又将眼光落到了坐在斜对面的岑越身上;就在他们二人目光相碰的那一瞬间,看得出岑越的肩膀似乎微微地颤抖了一下,接着他耷拉下了双眼直视着地下,像是有意地避开奇幻仁的目光。
作为副组长的奂想为了打破这个沉闷的局面,他轻咳了一声,将身子正了正
然后说:“我不反对现在就开始进行加速器的安装,但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安装地点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觉得大家还是有必要对这件事认真地考虑考虑。”
他刚说完,很快就得到了奇星人旻感的响应。
“奂副组长这话有道理。因为我们这次安装的射频加速器是要利用地核的能量来做为它的加速能源,如果不选择一个能量充足而电磁粒子又比较集中的地方,这会使加速器的功能发挥受到影响。因此我建议对南极的磁场情况再做一次全面的勘测,等到把这里的地理情况弄明白之后再做加速器的选址决定。”
旻感的话才落音,马上就有人接着他的话说了。
“这话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不过要将南极全面的勘测一遍又得需要多少时间,按目前这种情况我们耗得起吗?”
刚才还十分沉寂的会场,这时的议论一下子变得热烈起来。一直坐在那里一言不吭的岑越,目光散散的呆视着前方,看上去心里在想着什么。这时,只见他那眼光忽然游离了一圈之后,接着像是回过神来似地收集到了一块,就在他将目光无意地扫向对面的时候,正好与奇幻仁投来的眼光相遇;于是二人会意的微微一笑,好像彼此都理会了对方的心意似地。略过一会,岑越站起来说话了。
“我这里有一个想法,不知道行不行……”
听岑越这么一说,大家的眼光一下齐刷刷地落到了他的身上。对着大家这份期盼的目光,他仿佛感到了这眼光的沉重;他不自觉的微微摆动了几下身体,好像要借此来挣脱这份压力似地。他轻轻的咳嗽了几声;那样子既像是在清理嗓子,又似乎是在借助几声轻咳来缓解自己有些紧张的情绪。略停顿了一会之后,这时无意之中看到了奇幻仁投来的带着鼓励的微笑眼光,使得他原本还有些紧张的心顿时觉得平缓了许多。岑越向他回了一个微笑,然后接着又说:“我觉得旻老师的话有道理,进行粒子加速实验是我们这次来南极的主要目的,它直接关系到以后分子电缆工程的进度与成败。如果射频加速器的选址工作没有做好,无疑将影响到这台机器效率的最大发挥,那么我们来这里的工作还有什么意义?我知道要对南极进行一个全面的勘测很不容易,为了加快速度我们是否可以采用飞船空中勘测的形式?飞船的视野比较开阔,速度又快,况且我们空中勘测的技术也十分
全面,可以进行任何形式的地面勘测。这样一来可以加快测量速度,二来又可以
对南极的磁场分布情况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好——!小岑的这个主意不错!”
不等岑越说完,人群中不知谁突然爆出这句话来。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又议论开了。最后会议决定,由岑越和旻感等四人,加上他们的机器人助手,另外还配备一名智能电子人,他们由岑越负责,然后驾驶飞船对南极开始了全面的勘测工作;同时也将此事报告给了基地,之后很快就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批准。由于这次实行的是全智能化数字勘测,所有测量的数据直接与中心智子机链接,因此不到二天时间测量工作就已完成。根据勘测后的数据分析显示,从南极的电磁场集中的情况来看,火山活动时从山口飘浮出来的自由电子现象表现最为明显,这很可能与火山活动时由于地下熔浆的外涌,而使得地核深处的自由电子随着熔岩的涌出而上升到地面有关。由于这些自由电子大多呈带正电的离子状态,没有了地幔内环流的限制,它们一旦进入地面的大气层后,就会随着大气的流动飘浮到空中,当这些自由电子上升到一定高度空域的时候,如果遇到这个空间中有带负电的粒子,或是外层空间进入地球的宇宙粒子就会立刻出现放电反应,这很可能就是南极上空为什么会经常出现“极光”现象的缘故。
从这次勘测的情况来看,埃里伯斯火山口为“超级射频电磁加速器”安装的最佳地点,它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1. 它是地球上最高的火山,海拔高度为3795米,无论从是火山在南极的地理位置,还是该区在地球上的磁场高度来看,这对射频加速器向外太空远距离的电磁发射十分有利。2. 埃里伯斯火山千万年来一直都是南极地区活动最频繁的火山,底下有一个面积不小且长年活动的熔岩湖,这样就可以通过熔岩岩浆这个通道直接到达地核深处,更利于“超级射频电磁加速器”对地核深处逸出的自由电子的收集,从而为加速器获得一个充足、稳定的能量来源。鉴于以上原因,于是他们选择了埃里伯斯火山底熔岩湖作为“超级射频电磁加速器”的安装地点,并且围绕这座火山建立了一个200千米以上的环形加速器,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前后不到半个月,奇星人就在南极建立起了除大西洋海底之外在地球上的第一个大陆基地。
其中工程量和难度最大,技术又比较复杂的项目就是长达200千米的环形加速器的建设与安装,它直接关系到“超级射频电磁加速器”的是否能够进入正常的运转,和电磁加速器能否发挥最大的作用。就“分子电缆”这项技术而言,它在奇奇星球上已经运行了一千多年时间,这在奇星人的现代科技中可以说是一项已经比较成熟的技术。不过这次启动的分子电缆工程情况有些不同;由于奇奇星与地球之间相距有五万光年,如果仍然按照以前的修建速度,根本就无法完成二地之间的分子电缆修建任务。为了提高电缆的建造速度,这些年来奇星人一直都在做有关提高分子电缆修建速度的研究工作,同时也在这个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若要提高分子电缆的建设速度,如何在修建过程中提高形成分子电缆的自构母分子(实为具有自构能力的离子)的输送速度,就成为了修建分子电缆的关键所在。为了让这些母分子更快的到达电缆的顶端,奇星人利用电磁技术将这些输送的离子进行瞬间加速,使它们的运行速度超过光速以上。从以前的试验情况来看,经过电磁加速后的母分子高达光速的3000倍;尽管这还只是一个实验过程中的数据,但也因此让奇星人看到了未来分子电缆美好的发展前景。
很显然,若要提高“分子电缆”的建造速度,如何将母分子(离子)的输送速度加快到极致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要使得输送过程中的粒子达到超光速运动,就必须要具备瞬间超能量的供给,这样才能保证输送速度达到极致。
前面已经说过,所谓的“分子电缆”,其实它就是由人造母粒子与宇宙空间中的基本微粒子自构而成的离子输送通道,是一条具有自然分子结构形式的质量物体。由于这种电缆具有自然界中基本质量的链式结构,因而与一般质量物体相比不但结构更紧密,而且该物体的基本质量保持度也更加恒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还具有“千古不变”的质量稳定性。由于分子电缆具有一般金属所没有的严密结构性,因此它的电子(磁)传导性能要远胜于其它的金属;加上其内部构造呈特殊的螺旋状,表面光滑且自带斥力微磁场,更利于自由粒子的快速移动,是解构离子高速输送的最佳通道。
对于奇星人来说,虽然建造一条“分子电缆”已不是什么问题,可是面对一个五万光年的铺设距离来说,如果在修建速度上没有新的突破,想要完成这个任务就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尽管过年10年来奇星人修建的分子电缆穿越了近400多个恒星系,电缆铺设长度也接近13万亿千米,可若是换算成光年也不过就是区区的1.3光年而已,对于一个5万光年的距离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因此如何提高分子电缆的建造速度,一直是他们最想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通过奇奇星球和地球上奇星人的长期努力,他们终于找到了利用超级射频瞬间爆发的能量来提高电磁粒子运动速度的办法,以此来带动分子电缆中输送的解构离子的高速运动,从而达到加快分子电缆的修建进度。从以前的实验情况来看,分子电缆中输送的离子与瞬间供给的电磁能量是成正比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要保持足够强大的电磁供给能量,自由粒子的运动速度就可以做到无限提高。通过岑越的提议,奇星人在南极找到了强大的电磁供给能源,接下来,他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将这些取之不尽的能源变成当前的需要,以保证分子电缆修建时的能量供给。
在整个南极基地的建设中,环形加速器是这些基建项目中工程量最大,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部分。它全长达200多公里,整个外体呈圆环状;它之所以呈环型,主要是因为粒子在圆环中运行时的阻力最小,也更有利于电磁粒子运动中的加速。同时,环形流动的电(粒)子流很容易形成电磁场效应,这会更加提高电磁的输出能量。环形加速器共分为内外五层,内部为中空,结构呈螺旋状,通过层层加速后可使得电磁粒子运动进一步加快。外面第一层与南极罗斯岛上的埃里伯斯火山口相联接,收集火山口中从地幔深处漂浮出来的自由电子,然后通过层层环形器的加速,使得这些电(粒子)子达到光速以上,再经过“超级射频电磁加速器”的进一步提速,最后将它们提高到光速的3000倍左右。虽然在目前的输送过程中,分子电缆中离子的输送速度还达不到加速器中的电磁(子)运行速度,但从实验过程中的情况来看,超过光速千倍以上也是没有问题的事情。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子电缆中解构离子的输送速度一定会得到不断地提升。
这次来南极进行分子电缆基站建设,岑越除开是参与其中的唯一一个地球人以外,上面还任命他担任了站长奇幻仁的技术助理,虽说岑越主要分工负责的是星球自然动力学和生物微分子方面的研究,由于他对工作一贯兢兢业业的态度,和具有独特思维方式的能力,这让领导和同事们都不得对他另眼相看。为了对南极地下电磁源情况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岑越不想因此引起奇幻仁和其他同事的担心,于是背后与电子人郝奇相约,二人一大早就去了埃里伯斯火山口。
开始电子人郝奇还有些犹豫,生怕这样做会招来大家的担忧,但还是经不住岑越的连劝带拽,只好勉强的顺从了他的意愿。考虑到地下深处有着太多的未
知风险,郝奇要岑越先留在地面,待自己先去地下摸清情况之后再来带他进去。可要说岑越坚持自己的意见其实也有他一定的道理;郝奇所以不让岑越与自己同去地下,主要是考虑到南极地下高温高压的环境可能会对岑越带来生命危险。其实郝奇的顾虑有点多余,虽说岑越是一个具有生命特征的人类,可目前的他仅仅只是从人体中召唤出来的一个四维隐影的粒子人而已,他跟郝奇(电子人)一样也都只是个微粒子的集合体,也就是说这时的岑越与郝奇(电子人)从身体结构上来说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正因为这样,即使就是身处极端环境下也很难伤害到他的身体。尽管郝奇也知道岑越目前的情况,但它还是担心南极地下的特殊环境会给他带来伤害,因此劝说岑越不要与自己一同前去。只是在岑越的执意坚持之下,它也只得无奈地同意了他的意见。
他俩来到埃里伯斯火山口之后,先是将这里的地理情况进行了大致的观察和了解,随后就顺着火山口下的火山湖通道,摸索着向地下深处探去。这里所说的火山湖,其实就是火山口中长期未凝结的地下溶岩,由于埃里伯斯火山在南极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地幔深处不断涌出的高热能,使得这里的火山口中的溶岩长期处于似湖面的液体状态。正是由于这些活动的溶岩与地下深处相联接,才使得地幔中的自由电子能够顺着溶岩的液体通道来到地面,从而在南极地面和上空呈现大量漂浮的自由电子,这也为奇星人修建分子电缆工程提供了充足的能量来源。
虽说一定的高温高压对于他们这些粒子质量人来说没有多大的影响,考虑到南极地下的强磁(电)场环境有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他们穿上了电磁超导引流防护服,这样一来即使是身处强烈的电磁场环境,外面的超导层也会将电磁(流)转移出去,以不致因过强电磁(流)通过时因电阻而产生的磁爆导致对身体的伤害。尽管有超导电磁衣的保护,岑越他们还是显得十分的小心谨慎,行进时尽量地避开那些电磁密集之处。原来他们以为地下也和地面一样,是一个由滚烫的岩浆组成的地下海洋,到了地下才知道根本就不是这回事儿。虽说与地面火山湖联接的那些岩浆是经地下通道上涌而来,但它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在地下呈一片整体联接,是以一种小通道环流穿绕形式存在;有的地方甚至并无明显的溶流现象,而是从一些狭窄的岩层缝隙中挤压出来。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构成南极磁场的地下自由电子的情况,他们只得循着地下溶岩流动的通道往地心中寻找。尽管作为一个粒子人来说要穿越这些障碍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可是复杂多变的地形还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的困难。随着进入地下的程度的加深,地下的压力和温度越来越高,电磁强度也在上升,这使岑越逐渐的感到了有些不适。
“诶——,小心!”
听到郝奇的喊声,岑越感到一阵像似无形的压力朝着身上扑来,他本能地将
身子往旁边一闪,躲过了这阵电磁波的袭击。再看前面的郝奇,好像是被刚才那阵风给推倒;现在还躺在地下挪动挣扎,看那模样似乎还真受到了一定的伤害。
岑越快速几步赶上去,正要将地下的郝奇扶起,随着“哗啦啦!”一阵巨响,一股火红的岩浆从前面不远的岩缝中迸涌出来;跟着只见一道蓝色电光一闪,“叭!”地一声在四周的岩壁上炸响了。随着电光的闪过,岑越仿佛感到全身顿时一麻,身体也不自觉地向后摔出了好几步,头部眼看就要砸到后面的岩壁上。
“你没有事吧?岑老师……”
本来还在地上挣扎的郝奇,见到这个情景“嗖!”地一下从地下跳了起来,一伸手捞住岑越的胳膊将他拉住,它在被岑越后仰的冲力带着踉跄了几步之后很快就站住了。这时只见它握着岑越胳膊的地方“嗞嗞”地冒着火光,郝奇的身体也随着嗞嗞响起的电磁声在不时地打颤。看到岑越也在跟着自己的发抖,郝奇好像立刻意识到了什么,它迅速地甩开了抓住岑越的手,将他一把推到了旁边。就在这一瞬间,这时一股通红的岩浆从前面不远的壁缝中猛然喷涌而出,飞快地从他们前面擦身而过。看到从身边奔腾过去的火红的岩浆,郝奇好像有些幸运似地轻嘘了一口气,脸上也渐渐地露出了轻松的微笑。
再说前面郝奇的跌倒一事,其实是由于受到了突发的电磁波强烈冲击所致。郝奇本是个电子人,它对电磁影响的感觉比岑越要更加敏感。为了保护好老师岑越,自从进入地下以后,郝奇都是一直走在前面,这样,万一出现有什么不测的情况,它就能够第一时间迅速的通知到后面的岑越,以避免他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他们在行进到地下500千米深处的时候,郝奇这时突然感到有一股无形的压力朝自己迎面扑来,根据长期地下的工作经验它预感到,前面不远的地方一定是发生了溶岩裂变的情况。果然,没有走几步就迎面扑来一阵压力强大的电磁冲击波;这让它顿时感到脑子一阵晕旋,不知觉的一下子就摔倒到了地下。就在它倒下的那一刻,它大声地呼喊着后面的岑越,为的是提醒他的注意。当岑越听他
的叫声之时候,这时的郝奇已经被强烈的电磁冲击波击倒在在地上。当岑越发现
郝奇倒在地上正要将它扶起的时候,恰好遇上岩浆喷发前导致的电磁波从他身
旁经过,他被这股强大的冲击波击得向后踉跄了好几步,却因此而幸运地躲过了
这股强烈电磁波的袭击。否则,岑越受到的伤害可能比郝奇还要更加严重。
也许有人要问,前面出现的蓝色闪电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知道,由于地下
深处长期处于高温高压的缘故,导致了部分微粒子脱离了离子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它们随着地心中的溶岩旋流漂浮在地幔之中,如果一有机会这些漂浮的自由电子就会跟随岩浆从地下深处喷发而出,一旦遇上带负电的粒子就会发生放电反应,这就是前面所看到出现的闪电的真正原因。虽然这种情况在地下衡定的溶岩流中不常出现,若是这种溶岩因地下温度或压力发生变化,就可能导致随同在其中的自由电子的逸出,从而出现前面所见的闪电现象。这种放电就如我们平常在空中所见到的雷电一样,如果一旦正面遭遇那就相当危险!幸好当时岑越他俩避开了这次电击,否则,说不定就连性命都丢了也未可知。
尽管他们也知道这次去地下将要冒很大的风险,可还是没有阻挡住他俩一同去地球深处探个究竟的决心。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次探险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次南极建造分子电缆工程基站的成败。有了前面的经验教训,经过俩人一番商量之后,他们决定全部打开携带的“微波电磁探测器”,并启用超短波与基站的中心智子机相联接。这是一种全智能的多功能探测器,它不但可以对各种电子磁场、电波进行全方位探测,而且还能够测量到磁场的大小、方向,电磁波的波形、类别,并以图文直显出来;甚至就连自由电子的正、负情况,以及它运动轨迹也能在屏幕上显示。或许有人会说,既然微波电磁探测器有那么好的功能,为什么岑越他们首先不打开,这样不就可以避免前面出现的危险吗?
要知道这次南极地下探险他们是背着大家来的,目的就是为避免引起他们的担心。只要打开“微波电磁探测器”,如果不与基站的中心智子联接,该机的大多功能就无法使用;若是与智子机联接,站里的人就会马上知道。出于无奈,他们只得关闭了探测器的大部分功能,因此这才出现了前面惊险的一幕。
接通中心智子机以后,根据微波电磁探测器荧屏上显示的情况,他们分别将这些资料进行了分类收集和整理,并且将这里现场的情况一一发回到了基站。当他们还准备进一步深入地下之时,这时屏幕中传来站长幻仁奇的声音:
“小岑,我命令你们马上返回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