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唐长泉的头像

唐长泉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6/03
分享

文笔峰善见塔

在这世间,人们钟爱的地方,往往山水相依,古刹承载着悠悠传说,充满神秘韵味。福建建瓯城南,闽江一条支流之处的文笔峰和善见塔,便是这样一处让人心神向往,宛如世外桃源胜地。

壬辰年国庆,我如枝头雀跃的秋叶般的好奇,踏上了旅程。起初,我沿着宽阔的公路前行,而后转入一条蜿蜒曲折的登山道,那山路仿若丝带般,悠悠地缠绕着山间。不经意间,一幅热闹非凡的画面映入我的眼帘,小汽车排着长龙,跟赶集似的往山上跑。这鲜活生动的景象,瞬间点燃了我内心的热情,我不禁加快了脚步,满心欢喜地想要融入其中。

一路行来,沿途楼台亭阁、寺庙道观点缀于山谷之间,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芝鹿台、憩乐亭、天师府、杨府庙、五百罗汉阁等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绿水之间。过了文笔峰山门,再往前行不远,便来到了文笔峰的善见塔。驻足塔前,只见塔基用巨砖砌筑,台阶以条石铺就,八角形的塔身总高七层,一层层往上收,跟叠罗汉似的。塔体外墙的层层墙帽翘角,层次分明。每层四面对称的佛龛中,供奉着精美的佛像雕塑。据传,此塔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2-1368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毁于战乱,康熙十二年(1673年)得以重建。

迎风拾级而上,扶栏远眺,塔下植被茂密,毛竹连片,山间不时有轻烟薄雾缭绕,宛如仙境。脚下,清澈见底的建溪合流(闽江的一条支流,由松溪和崇阳溪汇流而成),蜿蜒如彩练,仿佛一幅神韵飘逸的水墨画。山麓处,光孝禅寺香烟袅袅,一派宁静安详。前方,建瓯市区高楼林立,鳞次栉比,现代与古朴在此交织。抬头看天,蓝得跟古时候的青花瓷一个样。听老人说,这塔顶的龙最爱舔这样的蓝天,蓝天白云与元青花瓷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元青花瓷器以其自然、淡雅、清新的风格,展现了人们对蓝天白云的喜爱,也寄托了人类对自由与希望的无限向往。

在峰峦叠翠、植被茂盛的建溪清泉景区,我了解到善见塔背后蕴藏着一段浓郁的故事:相传唐朝初年,一位道行高深的和尚从京城云游至此,法名善见。当他行至建瓯狮山时,见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心生欢喜,便在山坡上搭了个茅草棚,终日打禅念经。一日清晨,善见和尚下山挑水,无意间捡到一个拳头大小的瓦钵。洗净后,他从溪中舀了一瓢清水饮用,竟发现这瓦钵中的水源源不断,取之不尽。随后,他将几枚铜钱放入钵中,钵中竟生出无数铜钱。有了钱财,善见和尚便在此地建了一座大寺院,取名“光孝禅寺”。寺庙建成后,吸引了众多僧人前来修行。然而好景不长,瓦钵不再生钱,庙宇无法维持众多僧人的生计,僧人们只得离去。就在此时,那瓦钵“嗖”地自己飞上了文笔峰,善见和尚追至此处,用金钟将瓦钵牢牢压住。金钟化作了一座宝塔,善见和尚则化身为护塔龙,盘绕于塔顶,永远镇守着瓦钵。这便是善见塔的由来,但当地人更习惯称之为“水南塔”。

景在峰峦,韵在塔尘。人生如一场修行,我们总是在省着、攒着、储存着,然而无论多么节俭,最终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人生的真谛在于不断学习与提升,唯有经历苦难,方能真正成长。面对挫折与困难,唯有勇敢直面,方能振作精神。生活中的点滴积累,正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多思人生之路,不断充实自我,方能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