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地狱里尽是争斗与暴力。细究起来,根源在于个人私欲太重,妒忌心太盛,个个都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人们虚构出种种地狱景象,多半是为了给心灵找个依托。至于阳间见鬼的事,不过是人眼昏花,或是身子骨虚弱时产生的幻影罢了。在拉萨西郊的根培乌孜山脚下,离哲蚌寺不到一里地的乃琼寺里,就画着刀山火海的地狱图景。
2012年4月30日,来到藏民村落之间的乃琼寺,寺院仅为一个四方院落,院开东门,门前立有一对彩绘狮子。大红柱子上描绘的绿色巨蟒,身上鳞片均用大小不一的黑点构成,这个与寺庙截然不同的世界。东门院内,青石板铺地的中央立一座汉式无字碑。碑两侧有煨香炉。西门门廓的顶棚,铺有铁制的箭镞。回廊院南门是一扇小门,紧闭不开,据说是为阻挡邪祟恶力进入寺庙,此外,在回廊西北角,还建有3座土石神龛,中央神龛供奉白颜色的白哈尔像。西侧神龛供奉有白颜色的金刚具力神,东侧神龛供奉红颜色的载乌玛保。回廊四周,各有配殿数个。
光线微弱的主殿正厅,被三排大柱自然分割成几条通道,中间通道靠柱铺有卡垫和藏桌,供僧人诵经。主殿正北为神圣的法王殿,殿中安放着包银雕花的法座。座位上安放着乃琼神巫降神时所穿用的法衣和头盔,座前放着神巫的靴子。殿的东北角,现辟为护法神殿,内供丹玛索杰姆(班丹拉姆的又一化身)和尼玛旬努女神像。据史书记载:20世纪乃琼寺非常兴盛,寺庙装饰华丽,还配有专门的藏宝库房。
壁画艺术是寺内最具特色的一道景观,它所描绘的是白哈尔的化身及其伴神,内容几乎都与护法和降魔有关,如壁画中戴头盔、穿铠甲、持兵器、骑骏马的武士,画风诡异,颜色浓艳。因画面背景与装饰较少,画中人物所占比例较大,显得构图饱满,带有中亚蒙古游牧艺术的风格。密宗造像则有印度艺术风格。部分壁画,还有尼泊尔和克什米尔风格。此外,在佛像的造像及饰物方面,多为清代风格,堪称西藏最珍贵的壁画艺术遗产。
壁画中重点描绘的地狱场景,背景多用冷色、金色和黑紫色等颜色交替绘制,有因前世所作恶业而在地狱受惩罚图。其间的人像多为穿着红色衣衫,使用单线平涂和晕染法,并用与主体相近略深的色彩勾勒形体,形象极其逼真,道出了人死后下地狱的惊骇场面。《茅山后期集经义疏》提到地狱猫护法经。经文提及,地狱猫作为护法,是可以驱散恶鬼和邪恶的。恶业所引起的地狱场景,虽然恐怖,但能让人明白自己的恶行。我想,或许地狱场景并不可怕,是教导人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心变了,那才叫可怕。寺内壁画让人不禁想起地狱场景,那些受惩罚的魂魄,彷佛在身边呼喊。寺院的宁静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更加珍惜心灵的宁静。我决定再次踏入寺院,感受那份超脱尘世的平静。
轻步沿寺院走完一圈,掩卷半开,发现殿外的太阳高照,光照铺满寺院。殿内朝圣者仍旧在暗处默默祈祷,作为一名游客,我的思绪还留在佛殿,但始终是要回到那柏油马路上。或许,人生就是一场不断穿梭于不同境地的旅程,每一站都是一段独特的历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