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唐长泉的头像

唐长泉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6/21
分享

许驸马府

许姓在《百家姓》里排第二十位。根据记载,许姓人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往南方迁移。到了唐朝初年,跟着陈政、陈元光父子去福建的军队里,就有不少河南籍的许姓将士,他们像种子一样在福建落地生根。唐僖宗时期,当侍御史的许爱奉命镇守漳州,后来定居在晋江石龟。现在,许姓在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地开枝散叶。宋末元初时,有一支许家人迁移到了广东。

2009年12月底,我来到广东潮州市中山路葡萄巷的许驸马府,这座宅院坐北朝南,灰墙青砖,看起来古朴稳重。后座正厅,东侧有两面墙特别有意思,是用竹编抹灰做成的桃红色墙面。大门两侧挂着“相国门第,驸马家风”的对联,门楣上“高阳旧家”四个大字笔力雄健。这些都是北宋太宗曾孙女德安公主和驸马许珏显赫家世的见证,让人仿佛能看到他们当年的荣华富贵。

府第厅,一道木屏障静静伫立。两旁过道延展。花巷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若一位位灵动的仙子。独厅、独院,错落分布;天井中,天光云影共徘徊,为这一方天地增添了几分空灵之韵。府第分为三进五间,面阔竟达四十二米,仿若一片宽广的天地;进深有四十八米,深邃得仿若藏着无尽的岁月秘密。从前、中、后三进依次排列,与那插山厅巧妙地构成了独特的“工”字格局,宛如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

高高的门槛,紧密的窗棂,木梁结构,古朴莲纹图案的木门簪,装饰古朴大方。现今,各室辟为民俗博物馆。民俗博物馆,通过展示和保护各种民俗物品和技艺,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传播历史和文化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和传承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认同感。民俗博物馆不仅是文化传承的场所,还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通过天井看屋檐,第二层檐脊两侧为蝴蝶瓦,平缓呈弧形弯曲的屋顶翼角起翅。正脊两端从山尖伸出石质鳌尖,垂脊头开嘴甚长,体现了宋代时期严谨的建筑风格。传说中的神兽鳌,最早见于女娲补天,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时,断鳌足以立四极,支撑天地,形成了断鳌立极的典故‌。另外,鳌与科举考试有关,唐宋时皇宫殿前台阶上刻有巨鳌,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在此迎榜,因此独占鳌头成为状元的代名词‌。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鳌的恢弘形象,也反映了中国人锐意进取、奋勇争先的精神。

府第东西,有从厝、书斋、御书楼、房舍九间。丁字形地砖也是有讲究的,大致分为三种:一是“人”字形,二是“田”字形,三是“丁”字形,寓意有人有田有钱,又能延续后代。‌人丁兴旺指某一家里成员众多,尤其是男性较多的情况,因为丁与家族的繁荣和昌盛紧密相关,与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有关。现代社会,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深厚情感为每个人提供了无可比拟的精神滋养,一个稳定和睦的家庭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正厅后的库房,里面存放有棺木,寓意在“生”的人,有官有财,升官发财,福寿绵绵。

错落穿插着精巧屋架的古朴府第,稳稳地矗立在修长的条状地梁上,前后设有通廊,仿若灵动的丝带,悠然横贯全宅。那高高隆起的山墙,两侧的露天走道似静谧的时光小径,错落分布着四口水井,名曰如意井。井水源源不断,仿若生活的脉络,潺潺流淌出往昔的便利与曾经的富贵,诉说着岁月深处的故事,弥漫着一种历经时光沉淀的悠然韵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