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化名城,哪怕是最不起眼的角落,也藏着让人惊喜的风景。自从来到城里工作,我就越来越喜欢逛那些老园子。这些园子的美,不光在于那股子古色古香的韵味——你看那些砖瓦草木,处处都能看出当初修建时的用心;更在于它让人感受到的那种慢节奏生活,就像一首悠闲的田园诗,让我特别向往。每次走进这些园子,都像来到了另一个天地。我放慢脚步,细细感受园子里的一草一木,触摸那些带着岁月痕迹的砖石,品味其中说不尽的故事。
2007年2月19日,天空飘浮着若有若无的薄云,微风裹挟着江南独有的湿润气息。在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日子里,我踏入江苏苏州娄门东北街,游览了名冠江南的拙政园。
是一种审美的召唤,引领我穿过扇形腰门,一座三开间的堂屋,名曰“兰雪堂”。堂中间屏门上,一幅漆雕拙政园全景图熠熠生辉。据说,此堂名引自李白《别鲁颂》中的“清风洒兰雪”,象征着主人如春风般潇洒、如兰雪般洁净的情操。堂后为涵青亭,这座平面呈凸字形的小筑,倚壁面水,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佳人。据明王心一《归田园居记》记载,“涵青”原为水池之名,取自储光羲“池草涵青色”的诗意。
若问哪个角度最美,自然是东园假山区。青翠的竹丛与古树,簇拥着一座巨大的石峰。石峰状如云朵,岿然兀立,它便是缀云峰。石峰如屏风般挡住视线,却又引人入胜。东园院墙处的“芙蓉榭”,一半建于岸上,一半伸向水面,凌空架于水波之上,宛如凌波仙子般伫立水边,秀美轻巧。榭临广池,是夏日赏荷的绝佳之地,有心人眼中,处处皆风景。
二重檐八角的天泉亭,静立在一片翠绿的草坪上。亭下有一口终年不枯的井。倚亭而坐,望着碧绿池水,倘若有人送来清茶一杯,二人对饮,恍惚间“对影成三人”,不知身处天上还是人间,实乃一件雅事。天泉亭正对秫香馆的窗门,馆内木雕精致逼真,雍容典雅。馆四周绿草茵茵,林木繁盛,散发着阵阵清香。春深月近,江上人多归。云树无心间,平地自成景;风烟浩渺处,直上青天。池畔垂柳轻拂,水天一色,碧光潋滟。
又是一种更美的牵引,让我沿秫香馆朝中园前行。走过梧竹幽居,前方有待霜亭。亭名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书欲后题三百颗,洞庭徐待满庭霜”的诗句。待霜亭后为绿漪亭,又名劝耕亭。亭呈方形攒尖顶,小巧而端方。亭北倚界墙,亭南俯瞰水池与东边山岛。亭西池北岸,桃红柳绿沿着小路一溜排开,直通西园。
一种美的境界,吸引我来到中园回廊旁的远香堂。远香堂飞檐翘脊,雕梁画栋,堂内陈设精美。堂的东边为枇杷园,园内有小池、芭蕉,墙旁还有海棠数株与翠竹一丛。院内地面用青红白三色鹅卵石拼成海棠花纹,故而得名“海棠春坞”,这里原为主人读书之处。堂东有嘉实亭与听雨轩,堂西有松风亭、玉兰堂。堂北,静水倒映如画,宛如一片画的海洋,在此可眺望荷花池及山岛。园中后侧右方,绣绮亭立于池边,亭下遍植牡丹。此亭东侧为倚虹亭与放眼亭。四面亭四面皆为通透长窗,四方佳景一览无余,此地乃园主人宴饮宾客的场所。其后为雪香云蔚亭,亭内高悬“晓丹晚翠”横匾。亭后为见山楼,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意境,在此似有呼应。中园亭、轩、楼错落有致,还有造型典雅别致的香洲。香洲源于屈原“芳洲”典故,仿船舫而建,头为台,前为亭,中为榭,尾为阁,阁上起楼,三面临水,满目秀色,堪称拙政园胜景中的别致洞天。
脚踏的石板上,钱纹与花纹交织。赏着眼前的美景,轻吻飘落的花瓣,满鼻皆是芬芳。花草景致以其独特的方式,热烈地欢迎着游人。若不明白其间的意境,不妨闭目养神,尽情享受主人精心“借”来的景色。园林艺术与历史文化、自然山水紧密相连,它既是一种具有传统风格与独特魅力的建筑形态,更蕴含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因荷得名的荷风四面亭,坐落在园中部池中小岛上。四面皆水,莲花亭亭玉立,岸边柳枝婆娑。亭单檐六角,四面通透,亭上抱柱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
西园鸳鸯厅,南厅名十八曼陀罗花馆,北厅称三十六鸳鸯馆。馆内装修精致、华丽且典雅。楹额为清代状元洪钧所书,下面的楹联“绿意红情春风夜雨,高山流水琴韵书声”,描绘出一幅闲适、散淡与飘逸的生活图景。此外,宜两亭、笠亭、塔影亭、倒映楼等建筑,如繁星般点缀其间。高处北山上的八角双层阁浮翠阁,其名引自苏东坡“三峰已过天浮翠”的诗句。登阁眺望,盆景园与留听阁近在咫尺,整个拙政园尽收眼底,阁楼仿若漂浮在碧翠之间。
林以亭聚,亭以联珍;物以稀贵,情以人真。绿水悠悠环绕,山水明秀如画;厅榭典雅端庄,地势空旷开阔;竹坞曲水潺潺,垂柳轻拂水面;湖石峻秀嶙峋,花木繁茂葱茏;风格平淡简远,朴素大方。各种亭台楼阁错落点缀,精华尽蕴其中。当年,江南才子文徵明参与设计,名人赋予的内涵,让整个园子充满了浓厚的文人气息。对美的执着追求,本质上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会以抽象或具体的概念,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园林或小桥流水,或亭台楼阁,或山石灵秀,或厅堂厢房,或曲径通幽。这些文化与思想的碰撞,犹如一部经典的文学著作,值得我们用心去领略和品味其中的内涵。经典文学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与道德教训,其语言优美、情节紧凑,能给读者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启发对人生的思考。经典作品中的人物经历与情感表达,能让读者找到共鸣,获得心灵的慰藉,增强内心的韧性。长期阅读经典文学,不仅能提升个人的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使人变得更加睿智,还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技巧。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苏州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与独特的地域环境特征,代表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思想与方法,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与科学意义。拙政园,恰似一颗明珠,在时光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也启迪着我们对美的无尽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