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唐长泉的头像

唐长泉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6/26
分享

荔枝

岭南,这片炽热的土地,给荔枝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一句“天下荔枝在广东”的话,掷地有声,恰如其分。回溯北宋,大文豪苏轼挥笔写下《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寥寥二十八字,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人们对荔枝无尽遐想的大门,撩拨着心底对它的倾慕。

荔枝,这颗在岭南沃土中孕育而生的璀璨明珠,集天地之灵气,融色、香、味于一身,当之无愧地荣膺“果王”的美誉。在广东、广西广袤无垠的大地上,荔枝树孕育出一颗颗饱满诱人的果实。记得儿时,我从母亲手中拿起一颗荔枝,剥开后肉质晶莹剔透,咬下汁水清甜如蜜,至今难以忘怀。时光流转,1997年至2004年,我南下广州务工,踏入荔枝果园,繁茂的荔枝树宛如一把撑开的绿伞,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一片片斑驳的光影。我满心欢喜爬上树,亲手摘下一颗荔枝,迫不及待地剥开果皮,清甜的汁水瞬间在口中绽放,那一刻,儿时的记忆与当下的甜蜜水乳交融。

享有“岭南果王”“果中珍品”的荔枝,有核小肉多的桂味,有香甜馥郁的糯米糍和挂绿等品名。妃子笑,更是作为极具传奇色彩的宫廷贡品,穿越千年的历史长河,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唐代诗人杜牧在《过华清宫》中,留下千古名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据说,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对荔枝情有独钟,那份喜爱恰似春日繁花般热烈。为博美人欢心,唐明皇特令人从川南荔枝产地修筑驿道,直通长安。一时间,千里驿道上,快马如流星般疾驰,承载着鲜嫩欲滴的荔枝奔赴京城,只为满足贵妃唇齿间的片刻欢愉。《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然而,无论是史籍记载,还是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关于贵妃所食荔枝的产地,始终是众说纷纭,各方各执一词,难以定论,从而铸就了一段千古悬案,为荔枝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炽热的夏日,荔枝宛如大自然馈赠的红宝石,圆润的果实身披一抹诱人的绯红,果柄鲜翠欲滴。剥开那层轻薄如纸的果皮,肉质白润如玉,果肉饱满丰腴,咬上一口,甘美在舌尖上缓缓散开,软嫩中带着恰到好处的脆爽,唇齿生津。荔枝的魅力远不止鲜食,装入罐头,成为四季可品尝的美味;发酵下,还能酿成馥郁的美酒;荔枝干,可以储存的时间更长,吃过来开胃益脾、补脑健身,备受产妇及老弱人群的青睐。然而,荔枝虽好,却不可贪多。若食用过量,它便会悄然带来上火的困扰,甚至引发身体的不适。但无需慌张,只需一杯澄澈的白开水,或是片刻悠然的休憩,身体便会渐渐恢复往日的活力,继续拥抱生活的美好。

荔枝,不单单是舌尖上的珍馐,还有着十分广泛的药用价值,宛如一座营养宝库,富含多种维生素,还能为人体提供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与蛋白质。当我们的目光从养生功效上移开,荔枝在味觉的舞台上,同样有着独特的魅力。世间质地软滑的水果众多,然而荔枝的软滑,裹挟着丝丝清甜,于舌尖之上悠悠散开,那滋味,恰似春日微风轻拂心田,宛如一首悠扬的诗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