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唐长泉的头像

唐长泉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7/18
分享

陶艺陈家祠

人若想提高境界,恰似流淌中的河流,遭遇巨石的阻挡、浅滩后,始终以坚韧的姿态,冲破层层阻碍,能包容一切。那河畔洗衣的人们,带着时光的印记,宛如一首无声的歌谣,给予无尽的追思与悠远的遐想。

癸未年初夏,我来到广州中山七路的陈家祠,一座坐北朝南的清代建筑,营造出一种沉稳封闭、内蕴灵动开放的独特建筑氛围。据史籍记载,清时广东省七十二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的合族祠堂,因接受本族各地读书人来广州应科举考试时居住,又称陈氏书院。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筹建,光绪二十二年(1894年)建成,历时七年。

祠堂屋脊上面,陶塑装饰的浮雕花卉图案,有人物、花鸟、瓜果等,整个建筑气势恢宏,古朴典雅。加上旁边有梯田式的绿化广场,雕塑、流水,树木鲜花,相映成趣。陶塑瓦脊艺术,是岭南传统祠庙建筑的特征,旨在丰富华丽的外天线,让屋顶有崇高感,体现汉族民间的社会风尚、审美情趣和民风民俗。其中,石湾窑陶塑制品以其纹饰生动、图案凹凸有致的特点,成为岭南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例如,中秋节期间,人们会制作神话传说、传统故事和自然元素的陶塑来表达对节日的热爱与祝福,寓意着团聚、丰收和幸福‌。

祠设前、后、东、西四院。院落遍植花草,亭台楼阁,正门上悬“陈氏书院”四个醒目大字。大门上有高达四米的巨幅彩绘门神,左边红脸为秦琼,右边黑脸为尉迟恭。门上两个铜俯,相传为龙生儿子的化身。门两侧,分列有象征门第高贵的石狮,还有纪念陈氏家族取得高官和功名后的石鼓,堪称一处不可多得的古建筑精品。祠内,供奉着陈氏族人塑像二十尊,其中包括陈元光、陈元迈等九位先人,以及部分义子弟子。祠堂中,一座铜铸三圣像高15米。左右三间厢房,分别供奉着陈氏九房(即五女九男)之先祖牌位。其中,就有陈氏乡士读书用的三间教室和厨房,中间则是学校。

厅堂东檐墙,一幅是取材历史故事“刘庆伏狼驹”,全图雕有四十多个人物,刻画出自北宋时刘庆降伏西夏送来一匹名叫“狼驹”的烈马的生动场面。左右两幅,为《百鸟图》《五伦全图》(五伦指凤凰、仙鹤、鸳鸯、鹁鸽和黄莺)。每幅画两旁还雕有不同书体的诗文。在西檐墙,一幅取材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梁山义士晁盖、吴用、林冲等众多英雄好汉,汇集在聚义厅的宏大场面。其中,就有《梧桐杏柳凤凰群图》《松雀图》。画两旁,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句。雕刻、塑像、铸铁、刺绣艺术堪称一绝。

厅堂内,一座四边镂空双面木雕大屏门,上半部分镂空。上面雕刻为“孟浩然踏雪寻梅”;中间为“金殿比武”“金殿赏赐”;下面为“渔歌唱晚”等吉祥如意的内容。屏风反面是个“福”字。屏风最下方的裙板上雕刻有“创大业,儿孙永发”图及文字。在厅堂的厢房里,摆放有许多刺绣的画。院里,一片青草地上放置有许多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铜像,其中,就有阿Q、孔乙己、九斤奶奶等人,塑像情感真挚,每一组造型都在诉说着一个故事,故事情节动人。

一祠一乾坤,一砖一春秋。广州城,这座洋溢着现代气息的繁华都市,初逢之际,喧嚣与活力将那深厚的文化底蕴悄然隐匿,让人心生错觉。然而,在陈家祠,历史的脉络清晰可触,每一处雕梁画栋,每一块砖石瓦砾,让人深切领略到,这座城市的文化根基,从未曾在时代的浪潮中消逝,反而在时光的雕琢下,愈发深沉而厚重。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