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唐长泉的头像

唐长泉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9/14
分享

清晖园

我独爱从家中的书柜里,翻阅那些资料,它不仅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更唤醒了我过往与书籍相伴的许多温暖又美好的回忆。

庚寅年初春,我怀揣开启知识宝库的心情,来到广东顺德大良的清晖园。园内,楼阁错落,诉说着悠悠往事;古木参天,繁茂的枝叶编织出一片清凉的绿荫。亭台莲池,假山环绕,尽显古朴典雅之态。六龙喷水池,池身雕刻玲珑有致,散发着古色古香的韵味。令人称奇的是池壁,石块之间不见丝毫水泥抹痕,历经风吹雨打,坚固如初,默默见证着时光的变迁。

红蕖书屋,四面雕花窗镶嵌有彩色玻璃,扇形玻璃窗作为背景,清幽之境油然而生。书屋四周,碧水连波,红莲摇曳,凉亭点缀。而建在池水中央的玲珑榭,四周有游廊、小桥、花径、假山、荷塘等景观环绕,榭外名花异木,相互交织。

穿过小桥入沐英涧,入门上方为“羊城八景”玻璃制品,八块彩绘蚀花金片玻璃,是目前仅存于世的清代旧羊城八景玻璃珍品。

一棵古榕穿山破石而生,旁边人工瀑布凌空飞泻。观之,瀑布被长形大湖、石桥和波形花墙隔开,营造出静中有动的奇妙景观,这里便是石山凤来峰。来峰高处的留芬阁,阁高三层,假山石洞相伴,里面摆放有石几石凳,脚下流水潺潺,送来丝丝清凉。

书香四溢的读云轩,分前、中、后厅三部分,各厅四樘镂花落地扇门打开,三厅浑然一体。中厅两边的天井,不仅通风透气,还为室内带来充足的采光。各厅之间的连廊,设漏窗,窗外绿树若隐若现。回廊尽头是读云轩的入口,门两侧对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横批“读云”,为整个轩厅增添了几分诗意。整个读云轩,门窗、屏门、门帘,均以花鸟虫鱼、瓜果为题材的木雕装饰,充满生活的意趣。

碧溪草堂,正门呈圆洞型,门框镂成两束交叠翠竹状,两扇门的下方,各刻有四十八个“寿”字,组成独特的“百寿图”。草堂之畔,一株枝叶茂盛的龙眼树,只剩几层树皮,实属罕见。碧溪草堂前,荷花池,波光粼粼。池北,一座六角亭,近水三面设有美人靠,可供人凭栏而坐。亭入口处,挂有“跨水架楹黄篱院落,拾香开镜燕子池塘”木刻对联。亭内,高悬清代安徽著名书法家、雕刻家黄士陵所题“绿杨春院”的匾额。池南,为澄漪亭,临水一面刻有“临江缘山池沿钟天地之美,揽英接秀苑令有公卿之才”楹联,为书法家关晓峰手书,尽显文化底蕴。

一扇小门,门额上“清晖园”三字为李兆洛真迹拓版。对着大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院内八角壁裂池以石头砌成,石灰勾缝,却滴水不漏。池中,八条陶瓷烧成的红鲤鱼,围成一圈向中央的宝珠喷水,灵动而壮观。穿过拱形小门,惜阴书屋左面较高的小坡处,建有四角亭。亭内上方,挂着李文田所书“凤台”二字牌匾,亭旁“狮山”惟妙惟肖,一大二小的三只狮子蹲伏棕竹丛中,相互依偎,呼之欲出,让人领略到当年名匠精湛的石雕艺术。

雅致的书屋侧面,两座楼舫静静停泊,分船头、船舱和船尾。船厅尾部,相近的一座叫丫鬟楼,几经曲折才能到达船舷的小姐楼。踏进船厅,前舱和内舱之间,以镂空成芭蕉双面图案的木刻落地挂作间隔,芭蕉树下的石上各刻有两只蜗牛,栩栩如生。厅内,窗户的格子以竹树图案的木雕装饰。一道小门上方,刻有“紫苑”二字,两侧“风过有声皆竹韵,月明无处不花香”楹联,为这方天地增添了几分清幽。转入竹苑小径,过洞门回望,两旁装饰着灰塑绿色芭蕉叶,叶上“时泛花香溢,日高叶影重”楹联,恰如其分地道出苑内清静幽雅的景色。其中,顺德陈村人黎简手迹“白菡萏开含露重,红蜻蜓去带香飞”的楹联格外引人注目。

穿过斗洞至小蓬瀛,厅堂装饰一幅大型彩绘木雕作品《百寿桃》,上刻仙桃一株,枝繁叶茂,硕大的“仙桃”透出熟透的红晕,衬出满堂喜气。厅堂右边是“归寄庐”,庐匾为李文田所题,意为辞官归里,寄迹庭院,纪念龙廷槐当年建园的缘由。小蓬瀛旁边,一座两层的仿古砖木结构楼房,装修精致华丽,镶嵌着图案华美的木格彩色玻璃的窗户。据说这里曾用作主人的卧房,弥漫着往昔的生活气息。

清晖园,作为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的黄氏花园,在几番波折后,于清嘉庆年间(1760—1820年)落到了龙氏家族人的手中,再经过龙应时、龙廷槐、龙元任、龙景灿、龙渚惠等五代人多次修建,逐渐形成了格局完整而又富有特色的岭南园林。

艺术源于生活,而文人雅士的巧思和妙笔,又为其注入鲜活的灵魂。园中套园,一步一景,每一处亭台楼阁,每一片湖光水色,从自然万象到人间烟火中汲取灵感,让寻常事物超脱平凡,化作流传千古的艺术瑰宝,赋予岁月独特的韵味与深沉的哲思。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