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唐长泉的头像

唐长泉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9/25
分享

北山古寺,韩桂飘香

2009年6月9日,我和习车友人自广东阳山贤令山麓的林荫启程,朝暾初上,碎金般的晨光筛过叶隙,织就满地鳞鳞光斑。山风漫卷处,裹挟着草木清露的凉沁,悄然漫入襟怀。

循着蜿蜒的苔径徐行,转过几重苍翠,山涧私语渐次清晰,一脉清溪自沟谷潺潺淌出,在青石间轻舞。溪畔禹门牌坊肃然静立,斑驳的黛瓦驮着千年云影,褪色的朱漆洇着岁月掌纹。左右楹联铁画银钩,墨痕里似有山岚游走,字字如敲金石,震得人灵台清明。

禹门桥横卧碧波之上,桥底清泉漱石,泠泠清音若素手调弦。桥畔古木擎着半天苍翠,虬枝拂过檐角风铃,惊起细碎叮咚。所谓“精舍叠浪”之景,原是山溪自云深处逶迤而下,在岩壑间折成层层银练,跌落处溅起万斛碎玉,天光云影在粼粼波光里揉成流动的云锦。倚栏而立,山风裹着水雾漫过发梢,恍惚间竟不知身在人间。忽有钟磬声自松涛间漏出,循声踏过斑驳石阶,北山古寺豁然现于苍崖之下。门楣“北山古寺”四字似蘸着山岚写成,在朝阳里泛着青碧光泽。石狮蹲踞山门两侧,苔痕爬满利爪,却掩不住眸中千年不熄的威严。两株丹桂虬干如龙,枝桠间缀满碎金,风起时簌簌落英,恍惚是时光抖落的星子。寺僧言此树已历千余春秋,霜雪蚀不穿铮铮铁骨,倒将岁月酿成满庭馥郁,守着古寺亘古未改的晨昏。

宁静中观古寺,坐北朝南,群山相抱,寺呈四合院式、砖木瓦房结构,建筑随山的形态飞檐翘角。寺内,右为郑仙翁祠,左为韩大仙祠。寺院正中设放生池,池水从寺后山引入,池上筑金水桥,过桥即为二楹元帝殿,殿右为三元祠,左为七贤祠。寺内碑刻甚多,墙嵌有宋书法家米芾草书“且看山斋”等唐宋明清的八件碑刻,字体遒劲。内存放有宋文天祥手书“忠孝廉节”,笔意精劲。此外还有清陈廷瑢的《唐昌黎伯韩文公阳山故迹十咏》记载。其中,韩愈“鸢飞鱼跃”墨迹,寥寥四字,情景交融,既描绘了阳山群峰对峙、一水中流的自然景色,又抒发了韩愈无限寄托。

雅俗同赏登临寺院高处,道路纵横驰骋,风云静变幻,烟岚苍郁,树影寥渺。放眼远眺,城郊田梯陡峭,城区楼房矗立,构成了一幅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寺内有泉可浴,泉水甘冽可口,是当地有名的矿泉水之一。有诗云:白云缭绕绕青山,云间鸟雀来相寻。又云:天高绝顶看青天,云雾中的山峰是蓬莱。

北山自古幽,深山藏古寺。且看山斋戒,醉得游人归。北山古寺不仅为佛门圣寺,是一处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是人们向往之地,更是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像一块玉雕散落在山林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