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唐长泉的头像

唐长泉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10/05
分享

鲍家花园,徽风如画

丙戌年暮春,我自安徽黟县县城出发,一路向西南,奔赴鲍家花园。尚未踏入花园,便望见飞檐耸立,青色砖制的门楣上,镌刻有“鲍家花园”四字,展现出徽州砖雕的奇妙魅力。相传,这座花园乃是清乾隆、嘉庆年间,著名徽商兼盐官鲍启运的私家庄园,它与苏州拙政园、无锡蠡园,并称为“江南三大私家名园”。

园中,韵味扑面,是徽州人家马头墙的精妙缩影,是幕墙上“徽州人家”四个大字,是精美的盆景与形态奇异的石头。其中,一株老干新枝的盆景,冠幅达2.8米,透着一股倔强刚劲的气息。据说,这盆景是鲍家花园留存至今的古物,堪称镇园之宝。

或许只需一眼,便足以铭记。不经意间,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横亘在眼前,原来这便是演绎着一段动人爱情故事的“秀林”。园主女儿鲍文宣,暗自倾慕鲍家才华出众的书童郑端祥。于是,她差遣丫环凌儿向郑端祥借阅《西厢记》。郑端祥听闻,温和地询问丫环:“西厢记有两种版本,不知小姐要哪一种?”丫环回去向小姐复命,鲍文宣思索片刻,写下一行字让丫环带给郑端祥。郑端祥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董西厢,王西厢,鲍家也有西厢。”心中顿时明白了几分。几日后,丫环前来还书,郑端祥隐隐觉得书中夹有情书,果不其然,书中夹着一片轻薄如雾的丝绢,上面写着鲍文宣娟秀的小楷:“新月如钩时,秀林幻羞林。”郑端祥身为秀才,自然明白小姐这是邀他在秀林约会。在那封建礼教森严的古山村,这对相爱的年轻人,历经重重波折,最终喜结良缘。

绕过秀林,一座盆景园内,汇聚了风格各异的景观,庭院中珍贵的盆景,形态蟠曲,众多名贵花木、珍奇品种及各种观赏树木近千种,堪称中国第一大山水盆景奇观。庭院屏壁上,“江山如此多娇”六个大字笔力雄浑,为这满园的景致增添了几分豪迈之气。在观赏花卉盆景的同时,还能在露天茶座稍作休憩,享受片刻的宁静与凉爽,避开烈日的炙烤。喜爱园艺盆景的人,千万不可错过这一方艺术的天地。

在靠近田野的那一侧花园,一道圆形拱门悄然伫立,门上端“徽风”二字古朴典雅,匾侧小字乃是明万历丁酉暮春的墨迹。“徽风”二字,蕴含着徽州人“商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它反映了明代徽文化与其它地区,交流频繁、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时代趋势,也是当时社会对士绅阶层的普遍看法与评价。在那个时代,有才能者得以入朝为官,而才华欠缺者则只能从商。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许多商人进入城市,成为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们出入宫廷的座上宾。

花园的后院,有一方小巧玲珑的湖泊,它将自然山水与建筑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湖边,一座小亭静静矗立,与湖中景色相互映衬,浑然天成。湖的四周,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湖水倒映着绿树蓝天,湖中有一座凉亭,亭中一位老者悠然自得地品茗,一切都沉浸在这美景中。

园中,亭台池榭,小桥流水潺潺,花草藤树名贵珍稀,树桩形态奇异。其中,一株名为“南国风情”的榕树盆景,造型精巧奇美。相传,清乾隆皇帝从广东回京途中,路过皖南,见鲍启运接驾有功,便将从广东带回的这盆珍奇盆景赏赐给了他。作为盐官的鲍启运,有着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高雅的审美情趣,他所营造的鲍家花园,自然弥漫着浓厚的徽文化气息。

一树梅花悄然绽放,花枝在微风中摇曳,馥郁芬芳弥漫在四周。据了解,鲍姓在《百家姓》中位列第六十二位。鲍启运曾任盐官要职,在宦海商潮中历经沉浮。岁月迟暮,怀着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他回到了家乡,精心营造了鲍家花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