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一种心境吧,让我每次外出旅行,都会利用一些空闲时间寻访行程之外的景观,宁夏之行也不例外。因为我一直奉行“事在人为”的处世理念,只有亲临现场,才能有更大的发言权,何况是瞬息万变的社会。
2016年10月5日,天气晴好,万里无云,我来到银川市城区西南侧的承天寺塔寻古。信步入院,古树参天,松柏常青,花木相互映衬,阳光从树叶的缝隙中洒下斑驳的光影。每当微风轻拂,阵阵花香飘洒,自然的静谧与历史的厚重交织在一起,令人心安神定。
是宝塔上的砖石,已刻满岁月的痕迹让人驻足。观之,塔高十三层,内十一层,平面呈八角形,各层每边逐级收分,立体轮廓呈角锥体形状。一至二层各面设券门窗式壁龛,三、五、七、九层设南北券门式明窗,四、六、八、十层设东西向多门式明窗。塔身各层收分较大,每层之间的塔檐上下各挑出三层棱牙砖。塔角屋檐外面悬铁铃,几株高大的刺槐护着宝塔。塔始建于西夏天祐垂圣元年(1050年),西夏皇太后为保她儿子圣寿无疆,祈望李家天下和西夏江山“延永”坚固,建造了承天寺和佛塔。阁式塔见证历史变迁,承载着人们对信仰的虔诚。
换了一个角度观塔,感受着与古人隔空对话的沧桑,让人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畏之情。于我来说,塔旁散落的那口古井更值得品味一番。关于这口井,有这样一个传说:西夏皇帝李元昊与没藏氏私通后,一直没有怀上孩子。后经高僧指点,来此井取水,百日后果然身怀有孕。后生子谅祚被拥立为西夏皇帝,自立为皇太后,故称太后井。
绕着塔基走到东面进入塔室,塔室呈方形空间。沿木梯盘旋而上,塔内空间狭小,基本只能容一人通过。进入塔心,一至三层没有窗户,四至十层每层对开两扇窗户,十一层四面均有窗户。每层窗户东西、南北交替对开,最高处十一层窗户由方而圆,体现着天圆地方的观念。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承载了无数历史的痕迹,感受到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能听见历史的呼吸声在耳畔回响。站在塔顶,钟声悠扬回荡,静静地俯瞰着银川城的繁华,心中涌起一股敬畏之情。每当清风扑面,铜钟便轻轻摇曳,发出悠扬的钟声,穿透了城市的喧嚣,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心灵得到了净化。在这片刻的宁静中,与天地共鸣,与时光对话,心中那份敬畏之情愈发深沉。
当我站在十一层高处鸟瞰,街道楼宇,鳞次栉比,银川城貌尽收眼底。远处,贺兰山,峰峦起伏,势若奔浪,守护着这片土地。山脚下,一条银带蜿蜒而过,河水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金色的波光,城市的喧嚣在此被隔绝,只剩下风在耳边低语,带来一丝清凉与宁静。静默地注视着一切,塞上江南的景色令人神往,心中涌起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与天地融为一体,感受到自然的宏大与生命的渺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