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长河,总有一些片段如同河底的卵石,历经岁月的冲刷,依然棱角分明,闪耀着不灭的光芒。那天,偶然在抖音上刷到一段视频——一头聪明伶俐的牛犊与饲养它的小姐姐温馨互动。那一刻,仿佛有一把钥匙轻轻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将我带回到那个纯真而遥远的年代——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那段我与牛犊共度的美好时光。
那时的中国农村,还沉浸在人民公社和生产队的集体生活模式中,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集体的汗水与希望。我家,当时是生产队里一个特殊的存在,因为父亲在公社工作,家里姊妹还未成年,母亲是家中唯一的全劳动力。为了照顾我家,生产队特意将一头刚满两岁、瘦弱不堪的小牛犊交给我们饲养,以换取工分。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我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了这份责任,开始了我的放牛生涯。
也是一个初夏的五月,晨光微露,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我便早早地起了床。推开木门,清新的空气夹杂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我轻轻走到牛棚前,看到那头小牛犊正安静地卧在干草上,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望着我。它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依赖,仿佛在等待着我的到来。
这头小牛犊刚来我家时,瘦骨嶙峋,皮毛黯淡无光,仿佛一阵风就能将它吹倒。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叮嘱我要好好照顾它。父亲说:“这头牛犊就交给你了,要割最嫩的草料,要勤放养,让它尽快健壮起来。”母亲则在一旁补充道:“牛儿是我们的宝贝,也是生产队的希望,你可不能马虎。”
我用力地点了点头,心中充满了责任感。从那天起,我便开始了我的放牛生涯。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我便牵着它走向附近的田野。刚开始,它还很虚弱,走不了多远就会停下来喘气。我便耐心地等待它,抚摸着它的背,轻声安慰它。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父亲利用在乡上工作便利,买来酒糟让小牛犊吃,我又天天割的鲜嫩的青草,日复一日地喂养,小牛犊逐渐恢复了体力,开始变得活泼好动。每天清晨,我都会牵着它走向不同的地点,让它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我们常常去的地方有村头的坟地,那里有大片嫩绿的草地;竹林深处,清晨的露水还未散去,青草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小河堤旁,河水潺潺,牛儿可以一边饮水一边吃草;公路边,车辆稀少,牛儿可以悠闲地啃食青草。
在这些地方,我总是能找到最嫩的草料。小牛犊似乎也明白我的苦心,总是吃得津津有味。它一边吃草,一边不时地抬头看看我,仿佛在表达它的感激之情。我则在一旁,或坐在草地上,或倚靠着一棵树,翻阅课本或沉浸在连环画的奇妙世界中,享受着这份宁静与和谐。
有时候,我会遇到其他放牛的小伙伴,有邻队的二牛,本队的满菊。我们常常把牛儿赶到一起,让它们自由地吃草,而我们则在一旁嬉戏打闹。二牛是个活泼好动的大小伙子,总是有说不完的笑话和故事;满菊则是个温柔细心的女孩,常常带些好吃的分给我们。我们一起分享食物,一起玩耍,一起看着牛儿们悠闲地吃草,日子过得无忧无虑。
随着季节的变换,小牛犊也在一天天长大。它的皮毛变得光滑亮丽,身体也逐渐强壮起来。它开始能够驮着我四处奔跑,成了我最忠实的伙伴。每当有其他的放牛郎欺负我时,它总是第一时间冲上前来,用它那庞大的身躯为我挡下一切。
有一次,我和二牛、满菊在河边玩耍,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牛蹄声。我们回头一看,只见一头健壮的牯牛正朝我们冲来。二牛吓得脸色苍白,满菊则尖叫着躲到了我的身后。就在这危急时刻,我的小牛犊突然冲了过来,用它那庞大的身躯挡住了牯牛的进攻。它低吼着,毫不畏惧地与牯牛对峙着,直到牯牛被它的气势所震慑,悻悻地走开了。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小牛犊对我的忠诚与保护,也更加珍惜与它共度的时光。我时常告诫它不要糟蹋路边的庄稼,而它也总是那么听话,从不像其他牛那样一路乱吃。甚至在我放学回家的路上,它也会跑到路口接我,那份纯真的喜悦,至今仍让我感动不已。
然而,牛犊终究是要长大的。随着它的成长,它的性格也变得更加刚烈。它开始表现出一种倔强的个性,尤其是在争夺母牛的时候。有一次,它为了争夺一头母牛,与另一头牯牛打得难解难分,直到大人们拿来火把才将它们分开。
那一刻,我看到了它眼中的野性与不屈,也意识到它已不再是那个可以随意骑乘的小牛犊了。它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驯服。我意识到,我必须学会与它沟通,学会理解它的需求和感受。
当它开始下地耕田时,我更是感受到了它的力量与坚韧。第一次给它戴上枷担时,它死活不肯,是我哄了它许久才勉强戴上。到了田头,它犁田的速度快得惊人,让犁田的大叔也紧跑才能扶得住犁。那天晚上,我抱着青草喂它时,像对待一个老朋友一样跟它讲道理,告诉它必须配合犁田大叔,否则队上可能会卖掉它。令我惊讶的是,它似乎听懂了我的话,从那以后,它再也没有那么犟过,每一次耕田都显得格外卖力。
放牛的地点随着季节的变换而不断变化。从平桥到杨家桥,从郭家湾到朱家槽,每一处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这些地方各有特色,有的草地茂盛,有的溪水潺潺,有的竹林幽深,有的视野开阔。
在平桥,我们常常把牛儿赶到河边,让它们在水中嬉戏。河水清澈见底,牛儿们在水中欢快地游动,偶尔还会溅起阵阵水花,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在杨家桥,我们则喜欢在竹林中休息,竹林中凉风习习,空气中弥漫着竹叶的清香。在郭家湾,我们常常在草地上打滚,享受着阳光的温暖。在朱家槽,我们则喜欢在山坡上眺望远方,看着夕阳西下,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那些放牛的伙伴们,也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成为了挚友。二牛和满菊更是在这段时光里萌生了青涩的情愫。他们常常一起放牛,一起聊天,一起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故事如同田野里的野花,虽然不起眼,却散发着独特的芬芳。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随着我即将去乡上读初中,放牛的生活也不得不画上了句号。母亲决定将牛还给生产队。那天,我站在村口,看着那头曾经陪伴我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牛犊被牵走,心中百感交集。它走得很慢,不时地回头望望我,仿佛在向我告别。我强忍着泪水,向它挥了挥手,心中默默祈祷它能找到一个好归宿。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它眼中的留恋与不舍,也感受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失落与空虚。我知道,这段与牛犊共度的时光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后来我听说,在别人来牵走它的时候,它竟然向母亲流下了眼泪。
如今,那段放牛的日子已经远去,但那份与牛犊共度的欢乐与温情却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每当回想起那些时光,我的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那头聪明伶俐的牛犊不仅是我童年的玩伴,更是我成长道路上的一位无声导师。
它教会了我责任、耐心与坚持,也让我体会到了生命的纯真与美好。在那些放牛的日子里,我学会了如何与动物相处,如何理解它们的需求和感受。我明白了,动物也是有感情的,它们同样需要关爱和尊重。
在岁月的长河中,或许有一天我会忘记那些具体的细节,牛犊情深,这段悠远的乡村记忆,如同一部无声的电影,在我的心中反复播放。它让我回想起那些纯真的岁月,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那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时光。它让我明白,生命中总有一些东西是值得我们去珍惜和守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