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晖阁的铜铃,摇醒一江欢
清晖阁檐角的铜铃,被风轻轻逗着晃。朱红栏杆外,雕花斗拱稳稳托住这串金属——阳光斜斜掠过“碾玉装”纹饰,连铃响都浸了宋式五彩的温光,漫过回廊,落进下方的嘉陵江。
原本静淌的江面像被唤醒的孩童,漾开层层欢腾的涟漪,江风裹着波光,都沾了几分活泼。
风稍劲些,铜铃的节奏便愈发明快。这声音该是八百年未变的吧?南宋的月光曾洒在初建的楼阁上,刘光祖笔下“山光与水光”,大抵也曾伴着这般铃音漫过栏杆。如今铃声穿破晨雾,惊起三两只水鸟,翅尖沾着的水珠滴落江面,与涟漪撞出细碎的银花,溅在风里都带着亮。对岸的宋塔在雾中隐现,铃音越过宽阔的江面,竟似在与那座古塔遥遥应答。
阁内回廊上,有人凭栏而立。指尖抚过修复如新的木栏,触感里似能触到时光的褶皱:南宋匠人凿木的沉响、元末楼阁的寂寂,还有当代手艺人复原“五彩遍装”时的细细描摹。铜铃忽然急促地跳了跳——江面上驶来渔船,马达声与铃音缠成软网,连江水都似被逗得加快流速,推着碎金般的波光往远方奔。
暮色漫上来时,铃声裹了月光的清辉。这才懂“清晖”二字的真意:月光凝在铃舌上,随铃的颤动坠入江水,整座阁便成了月光与江声的共鸣箱,每一声响都裹着月色往江面漫。岸边灯火次第亮了,铃音混着游人的笑语,让千年流淌的嘉陵江,也忍不住晃起满身星光。
一缕晚风掠过斗拱,铜铃轻响,似在轻轻应和:这江、这月、这阁,原是从来都在时光里醒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