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独木的头像

独木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6/21
分享

燃灯者的仰望

晨光未起时,我总爱摩挲工作服上洗旧的油渍。那些被液化气钢瓶蹭出的褶皱、被燃气管道锈迹染灰的边角,在三十载岁月里早已化作身体的延伸。有人说我是城市燃气管网的“活地图”,可每当望向院士名录里那些星辰般的名字,掌心的老茧便突然有了重量——我与他们之间,隔着怎样的距离?

记得千禧年那场暴雪,城郊燃气调压站被冰凌封死。我带着抢修队在零下二十度的寒夜里鏖战,睫毛结满冰碴,手指冻得像木棍。当调压阀重新发出熟悉的嗡鸣,看着万家灯火次第亮起,那种纯粹的满足感让我觉得,自己守护的是城市的温度。但在院士们的实验室里,他们探索的是整个能源领域的未来,是能改写人类命运的科学之光。我的工作如同守护一盏盏烛火,而他们在建造永不熄灭的太阳。

那些深夜研读燃气规范的时光,我曾为一个压力参数的修订欣喜若狂。可当我翻开院士们的论文,那些关于氢能储运的突破、关于智慧燃气管网的前沿构想,如同打开了另一个维度的世界。我意识到,自己的经验或许能避免百起事故,而他们的研究,正在创造千万种安全的可能。就像一棵老树,我扎根于脚下的土地,而他们,在云层之上播种新的森林。

但有时,我也会想起去年社区燃气安全课上,那个攥着我衣角问“爷爷怎么不让火苗跳舞”的小女孩。当她睁着亮晶晶的眼睛说出“我长大了也要保护燃气安全”,我忽然懂得,院士们在实验室的钻研与我在街巷的巡查,本质上都是对生命的守护。他们用理论筑起通天塔,我们用脚步丈量安全线,如同星辰与灯火,都在各自的轨迹上照亮人间。

或许差距永远存在,但这并不妨碍我仰望星空。当我继续穿行在城市的地下动脉,检修每一处阀门,拧紧每一颗螺丝,我知道,自己依然是那个怀揣火种的人。院士们探索未知的边界,而我们守护已知的安宁,这两种光芒交汇之处,便是人类对安全与进步永恒的追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