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唐金龙的头像

唐金龙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109/15
分享

一枝一叶总关情

2012年,李红芬荣获云南省第三届“兴滇人才奖”;2017年,她当选为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21年,她被推选为云南省劳动模范,在当年4月30日召开的云南省第二十三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受到云南省人民政府表彰。让我们来说说李红芬的故事吧。

为了修好致富路,李红芬可较上了劲

2009年,李红芬首次当选为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利民乡人大代表。当时,老百姓选举她当人大代表的目的十分明确:希望她代表群众的心愿多提建议,想法子给乡村争取多修几条路。

当选人大代表后,李红芬把老百姓对她的期许一直放在心上。哺育李红芬成长的利民乡清江村,通往外界必须跨越一条清江河。清江河上没有桥,村民出行很不方便,每到雨季河水上涨,全村出行非常困难。人们望江兴叹,怨声载道。有一年夏天,清江村1名村民涉江出行被江水冲走淹死。听到死者家人撕心裂肺的哭喊,李红芬的心在流泪也在流血。当选利民乡人大代表之初,李红芬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利民乡清江村村民的出行难。在2009年利民乡人民代表大会上,李红芬第一次以人大代表的身份提出解决清江村群众出行难问题的建议。她在会议上诉说清江河之困加于村民的桎梏及其种种痛苦,当讲到村民因江水丧命的情节时,诉者泣不成声,会场欷嘘不已。李红芬传递老百姓的强烈愿望,建议乡人民政府出主意想办法,帮助清江村在清江河上修一座桥。李红芬的建议引起了利民乡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得到建水县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在相关方面的帮助下,李红芬筹集到20多万元资金,组织力量在清江河上修建了一条8米长的小桥,连通了清江村通往外界的路。

李红芬先后当选为乡、县、州、省人大代表,现在是建水县人大代表和云南省人大代表。每年无论是参加哪级人代会,李红芬都会提出修路的建议。在12年的人大代表履职生涯中,李红芬通过提出建议,促成当地修建了11条道路、3座小桥。交谈中,记者问她为何如此执着地提出修建路桥的建议时,李红芬诚恳地说:“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人大代表,知道村民要想脱贫致富就要发展产业,路不通,就发展不起来产业。路修通了,产业发展了,群众就有好日子过。修路修路,修的就是老百姓的致富路幸福路。”

为了修好老百姓的致富路,李红芬可较上了劲。2013年,她当选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担任州人大代表期间,李红芬在一年一度的州人代会上必提修路方面的建议,会后,这方面的建议都由红河州人大常委会交红河州交通运输局办理。2015年,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李红芬当年在州人代会上提出的修建一条村际道路的建议一时办理不了。李红芬对州交通运输局的答复当场表示不满意,她说:“这件建议你们没有办好,如果我说满意,就对不起当地群众,群众选我当代表,我要对群众负责。”随即,她又在送交红河州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的“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反馈表”上,就该件建议的办理情况填写“不满意”。州人大常委会立即督促州交通运输局对这件建议进行重新办理重新答复。在相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这件建议得到及时办理。李红芬满意了,群众高兴了。

在2021年云南省第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李红芬告诉记者:“王予波代省长在报告2021年云南省人民政府要做好的重点工作时说,加快‘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现代综合交通建设;营造大干交通氛围,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加快推进交通强省建设步伐;努力实现120个县(市、区)通高速公路,力争达到1.1万公里;加快建设昆明、大理、曲靖、红河等综合交通枢纽。我对省政府在交通建设方面的这些重大举措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也很振奋。”这次参加人代会,她带来了《关于建水县大杨线公路东山段改道立项建设的建议》。

建水县大杨线公路,起点建水县曲江镇大哨村,止点弥勒市巡检司镇杨柳寨,全长36.4公里,是建水县连接北部接边地区玉溪市华宁县,以及红河州弥勒市的交通要道,更是建水县利民乡通往县城和出州、县的交通要道。随着利民乡柑橘产业的发展以及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当地招引外来购买商的需求越来越大,对道路交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走访调研,李红芬发现,大杨线公路曲江镇东山段道路狭窄,交通拥堵,严重制约利民乡农副产品运销。她在《关于建水县大杨线公路东山段改道立项建设的建议》中,建议立项新建一段从通建高速东山出口站至大杨线曲江镇者冲小组岔路口长约4公里、宽9米的硬化道路,绕开东山潘家营村,避免交通拥堵,为建水县北部接边地区的柑橘、马铃薯等产业的发展创造更为便利的运输条件,让老百姓把农副产品栽(种)得出来,卖得出去。

而今,人们走进利民山乡的村村寨寨,一条条乡村公路在阳光下蜿蜒开去,四通八达;长势良好的庄稼、果树碧绿油润,正孕育着金秋丰收的喜悦;一幢幢一楼一底或两楼一底的农家新居周围,绿树环绕,瓜果飘香…… 一派政通人和、经济繁荣的景象扑面而来。

履行人大代表职务,李红芬除了致力于向人代会提出修路方面的建议外,还提出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其它方面的建议,先后提出了《关于支持云南省农村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加大农业产业科技投入,科学指导农业产业发展》以及解决村民用水用电难、修建学校等一批高质量的建议,帮助老百姓解决了不少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切实维护和发展了群众利益,实现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我不是她的亲戚,我是省人大代表

就着人大代表履职的话题,李红芬向记者谈起自己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学习理解。她说:“按照代表法规定,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行使的仅仅是人大代表的一项权利,法律规定的代表权利和义务各有7项。人大代表有一项义务是与选民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我把这项义务记得很清楚,要当好代表,就要努力为人民服务。”

李红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平时,村里有生病的、吵架的、庄稼长势不好的…… 都会打电话找她。对于百姓的召唤,她有求必应,尽心尽力帮助解决:对生病的,她为其联系医院医生;对吵架的,她耐心加以调解;对庄稼长势不好的,她请来专家诊治…… 李红芬自豪地对记者说:“老百姓有事能找我,说明大家看得起我信得过我;努力为人民服务,这是我应尽的义务,说明我当人大代表还算称职,问心无愧。”

从最近的一件事情中,我们感受到了李红芬为民服务的情怀。

2021年6月10日,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而对建水县利民乡清江村的1岁零两个月的小姑娘宁玲(化名)来说,却意味着不幸和痛苦。当天下午,奶奶背着宁玲在村子公路边玩,被一辆正在倒退的车子撞着了左手手掌,顿时血肉模糊,鲜血直流,宁玲疼得尖声惨叫,哇哇大哭,奶奶赶紧背着她往家里跑。全家人见状既心疼又着急,一时六神无主。还是宁玲的爷爷反应快,马上向李红芬打电话求助。李红芬因手疼抬不起来,正在县中医院住院治疗,得知宁玲受伤,她立马电话联系就近的玉溪市人民医院。伤者快速送到后,医生见状却不敢收治,李红芬当机立断,电话催促其家人赶快送宁玲去昆明市儿童医院。一到昆明市儿童医院,宁玲就被推进监护室,但没有立即实施手术。当天晚上,李红芬放心不下身在昆明的小宁玲,彻夜未睡。她打电话向建水县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咨询:宁玲这种伤情怎么办才好?回答说:“在受伤8小时以内必须想办法实施手术医治,否则皮肤就会腐烂,再也接不起来。”李红芬越听越着急,赶紧打电话求助建水县人民医院院长,请他联系昆明市儿童医院尽快给宁玲做手术。第二天早上6点,宁玲的爷爷从昆明打电话给李红芬说,宁玲的手术还是没有做,电话的那端还传来一片哭声。李红芬十分焦急,叫来儿子开车送她去昆明。

李红芬赶到昆明市儿童医院时,小宁玲仍然在监护室接受护理,医生不敢对她实施手术。面对李红芬的提问,医生说:“这小孩子的手掌压烂了,骨肉像豆腐渣一样,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对她实施手术的确是没有把握。”既然这样,事不迟疑,李红芬立即动员宁玲家人将其转至昆明骨科医院,又急忙打电话向北京儿童医院的熟人咨询对宁玲的救治办法。昆明骨科医院的医生见状,也不敢对其施行手术。在李红芬和伤者家属的苦苦相求下,医生说:“就算是动手术,保命没问题,但保不了手掌,只能截……”李红芬一下子脸都急白了,她抢过话头说:“一个姑娘家,没有了一只手怎么生活,求求医生想想法子,这小姑娘的命要保,手也要保,她才一岁多,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她向科室负责人(主任)说:“请你们尽最大的努力保住小孩的手掌,她的日子还长!”科主任回答说:“我们尽力试试,不知能不能成功。”见李红芬对伤者如此上心,一位医生问她:“你是这个小孩的什么亲戚?”李红芬回答说:“我不是她的亲戚,我是省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要心系老百姓的安危冷暖。”在场的医生们肃然起敬,科主任马上表态:“人大代表都这样为伤者贴心贴肺,我们这些救死扶伤的医生更应有所担当。为了这个小姑娘,我们拼上了!”这时,李红芬和宁玲家人从科主任的表态中分明看到了希望,他们都很感动,李红芬急切地对科主任说:“谢谢!谢谢!我多方咨询过,手术迟了娃娃的手就废了,请马上准备手术,放心大胆地做。”医生立即分头行动。

手术进行中,李红芬和宁玲家人一直守候在室外。手术很成功,宁玲的手掌保住了。治愈出院时,宁玲家人给医院送去一面表示感激之情的锦旗,他们也给李红芬送去锦旗,却被她谢绝了。李红芬对宁玲家人说:“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是我应该做的。”

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除了是人大代表外,李红芬还有一个老百姓更熟知的身份,那就是:红河州建水县利民乡清江村清江柑桔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她被誉为“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上世纪80年代初,清水村人多地少,每家每户在温饱线上挣扎,户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李红芬回忆说,当时清江村道路不通,更没有产业,老百姓的日子很是贫苦。

像其他村民一样,李红芬也在思谋着如何才能发展山区,摆脱贫困。1987年,她得知种植柑橘能走出贫困,就通过砍柴火、摘橄榄慢慢积攒到一笔钱,承包了村旁长期无人问津的一片荒山,种植了200颗柑橘果苗。“我当时横下一条心,要把荒山变成橘子园,要修路,要引水进来,靠产业发展改变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李红芬对来访的记者说。

3年后,清江村的荒山荒坡被一排排长势喜人的柑橘树染成了墨绿色。春华秋实,李红芬种植的柑橘树开花了挂果了成熟了,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她和家人肩挑背扛开始运销第一批橘子。5年后,李红芬家里的果树进入盛果期,但交通不顺畅却让全家望橘兴叹。然而,困难总是击不垮有办法的人,李红芬贷款修通了一条从果园到村口近5公里的盘山路,装上一车车橘子运到县城和周边乡镇的集贸市场售卖。李红芬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她深刻意识到,要想富,先修路。后来,当上人大代表的李红芬年年在人代会上提出修路的建议。现在,利民乡实现村村通公路,当地出产的柑橘,只需两天时间就可运送到北京、上海、浙江等地。

创业的路是艰辛的,帮扶乡亲却是豪爽的。李红芬感念乡土情,自家富起来后,就一心想着带动乡亲们一起过上好日子。她组织村民成立柑橘专业合作社,自己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成立以来,李红芬真真切切为果农们排忧解难,对资金不足的农户慷慨借钱消困,对缺乏种植技术的村民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帮助,引领群众走规模化、基地化、产业化发展路子,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在李红芬的带动下,清江村柑橘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并带动利民乡柑橘产业快速发展。短短几年间,清江村种植柑桔近千亩,年销售柑桔达8000多吨,销售收入达1600多万元;利民乡种植柑橘超过万亩,2020年全乡柑橘销售收入达6000多万元。柑橘成了当地村民的“致富果”,清江村涌现出60多户靠种植柑橘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农户,家家建盖起了小洋房,坐上了小轿车,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