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滕建猛的头像

滕建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1/09
分享

日子是靠自己去过的

日子是靠自己去过的,这话越琢磨越有滋味。

夜色像磨得极细的墨,顺着天边慢慢晕开,把镇子的轮廓染得愈发柔和。我们这个镇,说大不大,三万多口人,街面上饭馆、超市倒也齐全,可就是缺个像样的运动场。早晨或是傍晚想找个地方活动活动,要么是街边的空地,要么是学校的操场,总觉得差点意思,说起来确实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不过我还算幸运,家往南走一百多米,就有一个移民广场。这广场是前几年建的,全部是用大理石铺就的,时不时会有镇上的居民来到此处跳广场舞,天色好的时候,玩耍的人会更多一些,外圈和内圈修了类似跑道的样子。我早把这儿的距离摸得一清二楚:绕着外圈跑,三圈半正好一公里;要是嫌外圈人多,就走内圈,五圈下来也凑够了一公里。白天在学校忙得脚不沾地,备课、上课、改作业、找学生谈心、课后服务,一抬头天就黑了,跑步的事儿自然就挪到了晚上。

换上运动鞋,系紧鞋带,推开门走进夜色里,心里一下子就敞亮了。走在熟悉的街道上,沿着跑道一圈又一圈地奔跑,心里感觉坦然多了。风从耳边掠过,带着两旁桂花树的香甜,深吸一口,连肺里都是清新的。有时候刚下过小雨,风里还裹着点泥土的湿润气,那是城里闻不到的味道。还有新鲜蔬菜的味道,原来用来种花的地方,被勤劳的老百姓开垦出来种菜。尽管很多人从村寨里搬迁到乡镇,对土地的那种情结却是无法割舍的。脚步踩在石板上,“咚咚”地响,像是心脏在和大地对话,又像是在提醒我:这是你自己的节奏,不必追着别人快,也不用跟着别人慢。

在现实生活里,我是一名乡村教师,与周围邻居都比较熟悉,过路上下也会彼此打招呼,大家没有什么陌生感。干这行快二十多年了,亲眼看着镇子上的学校一点点变样。早些年,每个村几乎都有自己的小学,虽说教室简陋,有的还是土坯墙,但琅琅的读书声能传到几里外的庄稼地里。随着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每个学校的办学条件都得到质的改善,却不得不面对学生越来越少的现实。这些年啊,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带着娃往城里挤,再加人口出生率快速下降,剩下的孩子越来越少,村小就一间间散了。原来散在各村的孩子,现在都往镇上的学校来,我们这所中心小学的学生,比我刚进校时足足翻了一番。教室不够用,就用功能室来做教室;老师不够,就在全镇范围内进行整合,不知不觉间,学校就接过了当年所有村级小学的担子,成了娃娃们上学的“主心骨”,还学着城里,把镇上的两所小学,分别叫做“一小”“二小”。在我看来,必须有一个像样的运动场,孩子身心健康应该是要放在第一位的。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我以前从来没把“当老师”放进自己的人生计划里。小时候梦想着当记者,背着相机走南闯北,觉得那才叫风光;梦想着做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研究新产品,为国家做贡献;梦想着去做一名律师,用努力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可命运偏不按剧本走,尽管进了师范之后,依然努力着考大学,还真的考取省外高校的法律专业。拿到通知书那天,我把自己关在屋里哭了一下午,因为上大学意味会进一步加深家庭负担,三年师范求学早已捉襟见肘,哪还有经济能力去上大学呢?揣着中师毕业证,到教师这个岗位上工作,更像是“向现实低头”,无奈地走上了讲台。

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时,我紧张得手都在抖,手里的教案攥得皱巴巴的。底下四十多双亮晶晶的眼睛盯着我,有好奇的,有调皮的,还有怯生生的。我张了张嘴,想好的开场白全忘了,最后还是班长喊了声“起立”,才勉强找回了思路。那时候总觉得委屈,心里有太多的苦楚,下课就躲在宿舍里发呆,发现日子过得枯燥又缓慢。

可日子一天天过,从平淡里慢慢悟出了许多道理。我看着一年级的小丫头从认不全拼音,到能捧着课本给我读《静夜思》;看着调皮的小男孩从上课总爱扔纸条,到会主动帮同学捡掉在地上的铅笔;每每遇到教师节,孩子们夹在作业本里,上面写着“老师您辛苦了”。有次我感冒嗓子哑得说不出话,第二天一进教室,讲台上就摆满了各种润喉糖,有的还带着孩子的体温,包装纸都皱巴巴的。那一刻,心里像被温水泡过似的,软乎乎的,那些委屈和不甘,不知不觉就淡了。慢慢沉下心来教书,发现这个职业尽管平凡,却别有一番意义。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过了四十而不惑的年纪,正朝着五十而知天命的日子奔赴。在教育这个领域里,我也算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三十出头时,县里面搞校长年轻化,我被推上了小学校长的职位,每天处理不完的行政事务,开会、迎检、协调关系,忙得连备课的时间都没有。后来又调到镇中心校,协助校长管着全镇的中小学,责任更大了,经常要往各个学校跑,家里的事根本顾不上。再后来,又去了镇中学当校长,面对的是青春期的孩子,操心的事儿更多,有时候半夜接到家长电话,说孩子没回家,就得跟着一起出去找。特别害怕晚上十二点过,接到电话,要么是学生翻墙外出,要么是发生矛盾纠纷。

一年前,家庭历经一场变故,母亲的离去成为我一生的痛。为了忙工作,母亲最难熬的日子,还得靠妻子去照顾。经历此事,我发现人生并没有太多的来日方长,深刻地体会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主动申请回编制单位所在的学校教书,卸下了校长的担子,重新拿起数学课本。回到熟悉的岗位,好像刚刚教书的感觉,突然觉得一切都释然了。那些曾经为了职位、为了面子熬的夜、操的心,现在想来都不重要,只有握着粉笔讲课的那一刻,心里才最踏实。就像跑步时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每一步都踩得稳稳的。

也是在那时候,我莫名就喜欢上了奔跑。刚开始是因为要陪孩子锻炼体育,因为初中的体育占比是50分,慢慢地变成一种习惯。从一公里到三公里,从五公里到十公里,跑着跑着就成了一名长跑爱好者。我从来不是为了去参加比赛而跑步,也不在乎跑得多快,对我来说,跑步不是为了成绩,而是一种与自己对话的方式,也是自律的一种体现。

有时候,跑到第八圈,呼吸渐渐平稳,脑子里突然就灵光一闪,白天课堂上那个总皱着眉的孩子到底在困惑什么,一下子就想明白了;有时候,跑到第十二圈,晚风一吹,之前琢磨了好久的写作标题,突然就有了头绪;还有的时候,跑到第二十二圈,脚步和呼吸形成了默契,嘴里就不自觉地哼唱出某句歌词,多半是年轻时听过的老歌,带着点岁月的味道。

随着跑步时间的累积,心自然也就跟着静了,渐渐地想明白了一个道理:日子是过给自己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别人的眼光,就像从不同方向刮来的风,你要是太在意,一会儿往东吹,一会儿往西刮,永远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我还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工资低得可怜,一个月才几百块钱,当然物价也相应便宜一些。住在学校分配的小宿舍里,那房子是老政府的办公楼改的,墙皮都脱落了,冬天窗户漏风,冷风直接往屋子里灌,我裹着厚厚的棉被,还是觉得冷得发抖,熬过那样的漫漫长夜是多么艰难呀。那时候最怕同学聚会,别人谈论着高薪的工作、城里的大房子、时髦的车子,我坐在角落里,连话都不敢多说,心里满是自卑。有人说“当老师没前途,一辈子就守着个穷学校”,还有人劝我“趁年轻赶紧转行,不然这辈子就毁了”,听得多了,我也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甚至半夜里偷偷抹眼泪,觉得自己这辈子是不是就这样了。

可每次早上走进学校,看到孩子们围过来,仰着小脸问我:“老师,今天我们学什么呀?”“老师,昨天的故事还有下文吗?”我就会觉得,那些怀疑和比较,其实都不重要。孩子们的眼神是最干净的,里面没有功利,没有偏见,只有纯粹的信任和期待,这份期待,比任何高薪都珍贵。

在这个世界生存,就是一个过程,看淡得失之后,我学会了在自己的节奏里生活。就像跑步时追求的不是速度,而是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只按自己的速度来,哪怕只是缓慢地奔跑,那步子也是扎实的,是贴着大地的,心里是稳当的,不慌不忙的状态。

快乐的方式有很多种,越是简单越是纯粹。每每到了课外活动时间,与孩子们一起在操场上打篮球,看着他们围着球跑,笑声像山间溪流一样悦耳;属于休息的时间里,沿着田间小路慢跑,看着稻穗在风里弯腰,听着虫儿在田坎边歌唱,累了就坐在田坎上歇会儿,闻闻稻子的清香;当黑夜来临之时,不被孤独侵扰,坐在书桌前写点东西,把有意义的经历记录下来,不管写得好不好,写完心里就觉得敞亮。这些看似平平淡淡的事情,却实实在在构成了我生活应有的意义,就像一颗颗珍珠,串起了我那普普通通的日子。

有人知道我喜欢写东西,就问我是不是作家。按当下的说法,至少要是省级以上作协会员,才能称得上作家。几年前我加入了省作协,要是按这个标准,或许能算是个小小的作家了。常有熟人问我:“你写的东西有人看吗?能挣多少钱啊?”其实我从来不在意这些问题。写作对我来说,就像跑步和教书一样,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是和自己对话的另一种途径。

当你走到校门口,那些送家长的孩子,正用不同的方式爱孩子,会有某一瞬间会觉得温暖;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童年,课间操时的喧闹,课堂上突然迸发的奇思妙想,会有一种触动令人难忘;早晨跑步时,凉爽的风,桂花的香味,扑进鼻孔里;遇到烦恼时,翻开一本书,或是走上一段路。把这些点点滴滴的经历,写成文字,它们真实地记录了我的生活,记录了我走过的路、见过的人、有过的心情,这就够了。

以前总被“教师要无私奉献”的说法绑架着,觉得作为老师,就应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不能有自己的私心,不能追求自己的快乐。要是稍微为自己考虑一点,就会有愧疚感,觉得自己不够“高尚”。那些没来由的愧疚,那些为了标榜“奉献”而生的牺牲感,现在想来,都像是穿旧了的、不合身的衣裳,紧绷绷地勒着人,早就该毅然脱下了。

我曾经觉得,老师就应该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可后来我渐渐发现,真正的热爱,是不需要用“牺牲”来证明的,教师活得精彩,学生才会更幸运。我可以在关心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关心自己的身体,每天跑跑步、打打球;我可以在认真备课改作业的同时,也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写写东西、看看书;我可以在为教育事业付出的同时,也享受生活的美好,和家人散散步、聊聊天。

好好地疼爱自己,不是骄纵,也不是自私,而是对本来就艰辛的生活,最诚恳、也最智慧的回应。你连自己都照顾不好,连自己都不快乐,又怎么能教出快乐的学生,怎么能把日子过出滋味来呢?

夜色愈发浓了,远处居民楼的灯火亮了起来,像一颗颗被钉在墨色幕布上的星子,忽明忽暗。我放慢了脚步,调整着呼吸,脑子里突然想起一句话:“本以为只有太阳才光芒万丈,后来才懂得,做颗星星也能把夜空点亮”。是啊,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太阳,成不了万众瞩目的焦点,但做一颗星星也很好,虽然光亮微弱,却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安静地发光发热,照亮身边一方小小的天地。

当你拥有足够的时间,可以选择多休息一会儿,从街上出发,沿着盘信至大湾的通村公路奔跑,有时跑到茶山上大吼几声,看着太阳一点一点地升起来,那种看风景的心情,会不自觉地想到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会总是如我们所愿。或许会有挫折,会有委屈,会有别人的不解和非议,但只要我们坚持走在自己的路上,保持自己固有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就一定能看到想看的风景,只有你愿意,就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