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八月底的一天,当收到《西部》杂志社邀请我去伊犁参加第二十一届西部写作营的邀请函,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一想到去伊犁的愿望很快就要实现,兴奋得几天几夜没睡好觉。进疆三十多年,我从未去过伊犁,一直心向往之。
虽然没去过伊犁,但伊犁对我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几年前,我身体虚弱,常常失眠多梦,头晕眼花,精力不济,一直靠喝蜂蜜水来调养。我不喝别的地方产的蜂蜜,独喜欢喝伊犁产的。乌鲁木齐有一家经销伊犁蜂蜜的专卖店,我成了那里的常客,和店老板成了好友。一连喝了好几年伊犁的蜂蜜,效果挺不错。又听说伊犁的薰衣草名气很大,一到春天,薰衣草花尽情怒放,那里便成了花的海洋。看着朋友发在微信朋友圈薰衣草的图片,我仿佛闻到了从伊犁飘来的薰衣草的清香。那浓郁的香味隔着手机,就能把我醉倒。
虽然没去过伊犁,但我特别喜欢听有关伊犁的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伊犁姑娘》《伊犁女孩》《流淌的伊犁河》《相约在伊犁》《伊犁天马天上来》……还有伊犁民歌《车夫歌》《伊犁河的月夜》……这些歌曲中,我最喜欢的是《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百听不厌,脍炙人口,令我陶醉。伊犁,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深深吸引着我。
二
九月初的一个傍晚,夜幕降临,我和来自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的文友在乌鲁木齐高铁站汇聚后,乘坐同一趟火车,前往伊犁。来自沙湾、奎屯、精河等地的文友,也陆续在途中上车。整整一个晚上,火车像飞舞的长龙,一路呼啸着,驰骋在北疆广袤的大地上。我们美美地睡了一大觉,第二天天明时分,曙光初现,抵达伊宁站。
下了火车,我们换乘大巴车,驶往伊宁县。因为这届写作营是由自治区文联《西部》杂志社和伊宁县共同举办,活动地点位于伊宁县。伊宁县与伊宁市相距十八公里左右。途径伊宁市区,金色的朝阳洒在伊宁市的面孔上,给城市涂上了一层明晃晃的油彩。城市像睡梦中的婴儿,缓慢苏醒,街道上的人流、车流渐渐多起来。在街道一处大转盘前,造型独特的天马雕像进入我的眼帘,吸引了我的眼球。几只白色的天马昂首扬鬃,四蹄腾空,精神饱满,神气活现。我仿佛听见了它们的嘶鸣。此刻,我的心情就像这些天马,就要挣脱束缚它的缰绳,在伊犁广袤的大地上驰骋,奔腾。对在伊宁县接下来的几天活动,我非常期待,心里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
住进伊宁宾馆,推窗远眺,远山薄雾笼罩,朦朦胧胧,若隐若现,山峰与天空融为一体。巍巍天山,隐藏在云雾缭绕中,有几分神秘的色彩。不时有鸽群掠过县城的上空,盘旋,俯冲,发出钢丝般的低鸣。风儿送来薰衣草淡淡的清香。一幅幅美景在眼前徐徐展开。伊犁的早晨,真美啊!
三
走在伊犁的土地上,既感到陌生,又觉得新奇。以前,总是听说这里是塞外江南。而我三十年前,就是从江南,从长江之滨来到遥远的新疆的。所以,我对伊犁一直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一种故乡般的情结。
坐在大巴车上,向窗外望去,茫茫原野,目之所及,黄橙橙的,一大片一大片,乍一看,以为是江南的水稻田。金秋九月,江南的水稻渐渐黄熟,也许就是眼前的这番喜人的景象吧。但当车子靠近这一大片一大片黄橙橙的田野时,我才看清那不是水稻,而是玉米。那集中连片、一望无际的玉米,长的并不很高,绝大多数都是矮杆的。结的玉米棒不是很大,有些甚至都看不见。向同车一起参加采风活动的伊犁文友一打听,原来这些玉米基本上都是用来做青贮饲料的,而不全是为了生产粮食。伊犁畜牧业十分发达,饲养了很多牛羊等牲畜,需要大量饲草料。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我简直不敢相信,眼前那一望无边、美丽富饶的伊宁大地上,种植的玉米却是牲畜的饲料。但我相信,伊犁应该还是种有大面积水稻的。如果不种水稻,那还叫塞外江南吗?
四
这次去伊犁,我们基本上都在伊宁县范围内活动。虽说伊宁市有很多值得看的名胜古迹和景点,但伊宁县也有不少好去处。
一连几天,有幸聆听了熊红久、杜小烨、张菁、杨静南、王燕等几位老师精彩的授课,获益匪浅,深受启发。培训结束后,我们这些学员开展考察学习活动,先后去了伊宁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愉群翁回族乡民俗文化馆、伊犁河雅玛图古渡口、喀什河龙口、花语巷、天山花海等地,实地采风,与伊犁零距离接触,亲身感受伊宁县近年来发生的新变化、新气象,感触颇深。
离开伊宁县城,驱车七十余公里,我们来到伊犁河雅玛图古渡口。这个渡口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巩乃斯河、特克斯河、喀什河三条河在此相会。清澈的水流汇成巨大的河流,翻滚着浪花,波涛汹涌,蜿蜒向西而去。两百多年来,这里的人们都要在这个渡口,乘坐皮筏或是木筏,前往巩留、特克斯、昭苏三地。后来,他们建造了渡船,交通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渡船将人们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彼岸。直到1983年,在此架起了一座一百七十多米长的雅玛图大桥,才结束了渡船的历史。近年来,这里大力发展旅游业,游客纷纷来此观光旅游,泛舟河上,体验渡船的乐趣,饱览伊犁河旖旎的风光。旅游业的兴起,带动了古渡口经济的繁荣,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那天,我们来到古渡口的时候,没见到渡船,也没听到欸乃的橹声。只看见滚滚的水流翻卷着汹涌的浪花,向西奔流。我手扶着渡口的栏杆,触摸到两百多年斑斑的泪痕,余温犹存。不远处,一队牛群正排队过河,一字型队伍,将伊犁河拦腰截成两段,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显得巍然壮观。天空,突然阴沉下来,飘起了蒙蒙细雨,我终于回过神来。
五
伊犁的雨水充沛,水资源异常丰富,河道、渠沟里流淌着清澈的水流,淙淙作响。我们来到喀什河龙口,看到一座气势雄伟的大坝,蓄积的河水经过闸口,像千万匹脱缰的野马,倾泻而出,奔腾咆哮,发出震耳欲聋的水声,溅起巨大的浪花,像是无数朵盛开的雪莲。
大坝四周,种植了海棠、杏树、梨树、苹果、桃树……郁郁葱葱,长势良好。海棠树结满了圆滚滚,红扑扑的果子。桃树枝头上挂满熟透、诱人的桃子。我们一边欣赏美景,一边现场采摘,品尝。海棠果甜丝丝,略带酸味。薄皮桃子是那种平常不容易吃到的,用手轻轻掀开毛茸茸的表皮,露出鲜嫩的果肉,汁液直滴。尝一口,味道好极了。
继续往前走,跨过一座石拱桥,看到一座巨大的林则徐雕像,矗立在眼前。林则徐身着长袍,神情肃穆,昂首肃立,凝视远方。他脚下的河水唱着欢乐的歌儿,欢快地向前奔流,仿佛在给他唱着永远的颂歌,歌颂他被贬伊犁期间重视水利建设,屯垦戍边,造福边疆人民。林则徐的功绩泽被后世,为伊犁各族人民永远铭记。
六
整整一个上午,我们都在一个叫下愉群翁回族乡,花语巷的地方,与各种鲜花交谈,流连往返,见证了乡村振兴,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幸福图景。
巷子幽深,曲折;房舍错落有致,色彩鲜明。茉莉花、芙蓉葵、凌霄花、银边翠、月季花等各种鲜花依偎在房前屋后,风情万种,温情脉脉,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海棠果熟了,红艳艳的,像少女羞涩的脸庞。枣子挂满枝头,一嘟噜一嘟噜的,红着脸,在青枝绿叶间随风摇曳,格外惹人瞩目。
我们驻足在一株叶子肥大,树枝上垂挂着一根根长豆角的大树下。有人说这是皂角树,有人说是黄金树。掏出手机,形色,果真是黄金树。黄金树在五、六月开花,花语是“希望”。我希望这树上结的这么多的长豆角可以吃,大饱口福。如果真是那样,那该多好啊!
我们在高山积雪前停留,静静欣赏她的冰清玉洁,一尘不染,高风亮节。高山积雪,学名银边翠,花语“末路之美”。开完花,就枯萎,死亡。真的佩服她啊,尽管只开一次花,仍展现最美的姿态。
路两边高高的葡萄架上,爬满了爬山虎、牵牛花……成了绿色的围墙,各种鲜花参杂期间,静静绽放,充满浪漫。绿色围墙间,不时看到显露出来的宣传标语:“出来浪,我去接你。”“有趣的人都在五一相遇。”“我从葡萄长廊奔向你。”……让人看了,不觉会心一笑,心里涌起的是甜蜜和温馨。
七
我一直想去伊犁,想看看伊犁的薰衣草。经常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朋友发的薰衣草的图片。那一望无际紫色的花海,特别诱人。这次来伊犁,遗憾的是没有看到照片上美丽、壮观的薰衣草花海的美景,但也领略了其他的别有一番情趣的图景。
在天山花海,我们坐在大巴车上,透过车窗,尽情欣赏沿途的风景。导游小姐给我们一路介绍园区的景点,一大片一大片的海棠,一大片一大片的圣女果园,一大片一大片的杏园……我们错过了第一茬薰衣草,却有幸看到了第二茬薰衣草。花儿虽没有第一茬开的那么美,那么壮观,但也能感受到她的妩媚动人,风情万种,摇曳多姿,远远闻到她飘来的浓郁的花香。让我们不虚此行,没留下多少遗憾。
虽然没有看到摄人心魄的薰衣草花海,但却看到了好大一片地肤草,又叫扫把草。在一望无际的平地上,生长着一株株圆柱形,像云朵一样的地肤草。她们紧紧挤挨着,像天上密集的云朵。这些绿色的云朵,你挤着我,我挨着你,蔓延开来,汇成绿色的海洋。我们既兴奋又激动,坐在秋千上尽情荡漾,或是钻进汽车架子里,装模做样开车;或是坐在钢琴前尽情弹奏曲子,背景都是这一大片绿色的地肤草,目的都是在拍一张理想的风景照。拍完照,我真想在这片毛茸茸的绿地毯上打个滚,撒撒娇,大喊一声:“天山花海,我来啦!”
天山花海,地处伊犁河谷,七万余亩的荒坡,经过几年的开发,已变成了瓜果飘香、风景优美的花果山,成为名闻遐迩的景区。
我们在这里看到,芍药花已经凋谢,大获丰收,工人们正在忙着采收。紫藤花,在这里试种成功,来年必将在这里绽放她美丽的容颜。
参观完景区,导游小姐带又带我们登上正在兴建的餐馆。餐馆有三四层楼高,就餐时,可以俯瞰整个景区,天山花海的美景尽收眼底,一览无余。她请我们这帮文人给餐馆起个好听的名字。我在心里默默想好了一个:旺斯餐馆。它出自普罗旺斯,却高于普罗旺斯。这是我寄予天山花海良好的祝愿。
八
去年十月,我曾写了一首小诗《伊犁啊,伊犁》,诗中写道:
……
伊犁啊,伊犁
塞外江南
一直心向往之
多少年过去了
渐渐衰老的我
怎能不去看看
永远年轻的你呢
……
没想到,时隔一年,我终于有了机会。金秋九月,瓜果飘香的时节,我有幸去了一趟伊犁,了却了多年的心愿。第一次踏上伊犁的土地,心情十分激动。伊犁啊,伊犁,我日思夜想的伊犁,我终于来到了你的身旁,投入你温暖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