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葛衣的头像

葛衣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16
分享

十月的枣花

不知是何缘故,我所暂住的这个小区里种了很多枣树。小区道路边上,楼前花园里,休闲步道两边,随时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高大的有两株,在小区广场东侧,更多的是形如灌木的小株,不注意的话,会当成黄羊之类错过。

该不会是造园的人景慕鲁迅吧?《野草》中的《秋夜》这样写:“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把鲁迅的名句从课本上搬下来,倒也符合教职工公寓的调性。

清晨散步,见到不少枣树上开着枣花。再过两天就是中秋节了,实打实地进入了秋季,兼有连日秋雨,早晨的凉意更重,凉雨凉风中,如米小的枣花楚楚动人,自有一种让人纠心的美。

这地方离苏轼求雨的石潭不远,也就是十公里左右的距离。元丰元年(1078年)春的一天,主政徐州的苏轼正奔波在谢雨的路上,求雨得雨的苏轼心情大好,连写了五首浣溪沙,第四首就提到了枣花: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我老家就在石潭东边的村庄,作为苏轼笔下“野人家”的后人,读那五首浣溪沙别有一种亲切,说读来如临其境之类都是大实话,一点不矫情。拉来苏轼,是来佐证枣花开于春季,花落则在暮春光景,秋天见到枣花是件挺稀罕的事情。

这个时节,农历八月中旬,该见到的是成熟的枣子。杜甫《百忧集行》里回忆十五岁的自己时,这样说过:“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杜子美写这首诗的时候行年五十,流寓成都,是多难一生中相对平静的一段日子。

枣子富含糖分,又耐储存,在黄河流域古人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诗人这里提到的记忆中的“梨枣熟”,正是中年“百忧集”中生计困顿的下意识表现。本首诗行的末四句:“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饥饿几乎伴随了这位伟大诗人青年以后的人生。

扯得有点远了。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各循天理而已。秋风秋雨中枣花开,近观也是一道微观风景。推而广之,景由心造,处处留心,处处都是风景,岂独枣花为然也?

我拍下图片,写下文字,是为记录草木的一岁芳华。记录赋生活以意义,换句话讲,记录可以对抗虚无,人人都可以做,就像这些秋风秋雨中的枣花,如米小也要学牡丹开,开就是赋生命以意义,就是在对抗虚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