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通振远的头像

通振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01
分享

岁月年轮里的包子

黄昏的时候,我又走进那间包子铺,飘入鼻孔里的依然是那分外熟悉的味道。部委大院南墙外这间铺子像枚铜钱嵌在街角,玻璃小门不很好找,朱漆招牌早被油烟熏成了深褐色。“包子铺”三个字却依然悬在那里,如同不肯沉没的旧船帆。

2017年初冬,部委的老张带我钻进这油香弥漫的方寸之地。蒸笼掀开刹那,白雾裹着肉香撞进鼻腔,烫手的肉包掰开时淌出金黄油汁,老张啜着汤汁笑道:“咬一口,才懂什么叫真正的烟火人间。”

那时节,蒸笼里升腾的岂止是水汽?分明是时代滚沸的热浪。统计局年报墨迹未干:GDP84.74万亿元,增速6.9%,创七年新高;消费贡献率擎起64.5%的大旗。会议室投影幕上,“稳中向好”的曲线昂扬如鼓胀的面团。我们挤在油亮的木桌前,老张眉飞色舞:“这光景,怕是要红火到孙子辈!”窗外远处长安街车流轰鸣,载着整个时代的踌躇满志。那时包子铺的老刘师傅揉面时总哼着小调,粗壮的手臂搅动着瓷盆里的面团,案板震动声似乎在应和着遥远的工地打桩机的节奏——那年雄安新区刚横空出世,大江南北都涌动着建设的热浪。

2019年秋季,也来这吃过一次包子。这间包子铺招牌未改朱红,柜台后的人却换了面孔。姓邓的新店主立在玻璃后揉面,右手断指在面团里戳出深浅不一的坑。“八岁被压面机咬的,”他咧嘴笑时露出豁牙。他沿用老酵头发面,碱量全凭感觉判断,面皮在幽微时辰里缓慢呼吸,膨胀成绵密气孔织就的云锦——那正是馒头的筋骨所在。

这一年,经济的暖流却在暗处转向。会议室曲线图渐次低垂,基建投资从20.1%的峰顶滑落,地方债如暗礁浮出水面。小陈的婚房梦碎在P2P暴雷的烟尘里,饯行那日我们也在这间铺子里分食包子,他蘸醋在桌上画圈:“房贷利率涨得比肉馅还凶,回县城了,至少房子不要钱。”蒸笼白雾依旧准时漫过窗棂,只是西装革履的排队者好像稀疏了。老张退休那日,邓师傅往馅里多撒了把葱花:“我爹下岗潮时,多少人揣着俩包子往南闯?现在轮到我们扛风波喽。”包子仍是滚烫的,齿间爆开的鲜汁依旧醇厚。只是木桌上缺了旧人,新补进来的小王总忧心忡忡刷手机——他父亲的小厂正卡在环保风暴里。邓师傅的断指在面团中翻飞,如同命运本身在揉捏着什么。

2021年的寒潮卷着沙尘扑进京城。当“预制包子”的广告在手机屏上闪烁时,这家部委院墙外的包子铺仍固守深夜劳作的古法。邓师傅裹着油亮的军大衣在操作间踱步,呵气在玻璃上凝成霜花。全球贸易版图在此时龟裂,出口增速断崖下跌。财政赤字率死死卡在3%的红线左右,似勒进皮肉的缰绳。玻璃门突现“转让”告示。再开门时,操作间里站着沉默的吴姓师徒,据说是某省某名牌包子的传人。新挂的花猪招牌憨态可掬,菜单却精简至四样:花猪肉包、香干包、红糖包、坛子菜包,外加素菜刀削面。初冬的冷雨里,小吴师傅举着温度计监测面团,电子屏跳动着酸碱度数据——传统与科技在此交融,恰似经济寒冬里拱土的新芽。

老同事简单的告别小聚偶尔会选在此处,像极了穿在身上的褐色夹克,朴实且不为人知。调往雄安的李姐将花猪肉包塞进行李箱:“新区建设热火朝天,独缺这口老味道。”蒸笼掀开时热气模糊了她的镜片。邻桌年轻人正用会员积分兑换栀子花红糖包,手机支付叮咚声清脆如冰裂。吴师傅抚着老面缸低语:“师傅传的引子养了三十年,机器再灵,离了这缸活水也是死面。”这话和安徽那位怀揣4000元借款闯上海,最终让巴比馒头行销海外的刘会平意思差不多。

2023年仲暑清晨,包子的褶皱捏得格外细密。我推门进去时,吴师傅正拍着冰柜里的生胚袋:“昨夜内蒙古直送,零下十八度锁鲜。”冷链物流的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恰似多层级资本市场改革的毛细血管。斜阳漫进铺子,同事老张竟坐在角落拆蟹粉包,退休后他盘下这铺子:“瞧见没?机器压面,恒温发酵,可核心还是三十年前的老引子。”烟头在他指间明灭,“人得学这面,经得起搓揉挤轧,才裹得住真味。”这倒让我想起春晚歌手高逸峰,从千万身家到包子铺老板,白发间沉淀的何尝不是这般韧劲。老吴师傅搬出蒙尘的陶缸,面庞在清水中漾开涟漪,他布满老年斑的手探进陶缸,如抚摸婴儿般搅动沉睡的酵母。晨曦穿透玻璃,那手势竟与七年前邓师傅断指揉面的姿态重叠——原来有些东西从未被冰柜封存。

夏日的黄昏,部委南墙外的树显得格外蓊郁。我再次踏入这家包子铺。扫码枪早已取代了油腻的零钱盒,新出笼的包子仍烫手,面皮筋道,肉汁丰沛,那原始鲜美穿透八年时光毫厘未改。小吴递来松茸菌菇包,袋印“老字号”徽标。这些年铺子三易其主,从邓师傅的断指到吴氏的温度计,从煤火蒸笼到冷链生胚,变的何止是经营之术?老张们散作满天星,小陈们在县城开枝散叶。唯有操作间里佝偻的身影永恒——老吴师傅掀开笼盖的刹那,白汽汹涌如时光的瀑布,那双手上的皮囊,比包子皮的褶皱更深邃地刻着年轮。

暮色漫过长安街时,霓虹初上,办公大楼格子间渐次亮起星火。我挟着好吃的花猪肉包推门而出。这小小的面皮里包裹的何止是千万众生与斑斓味道?它裹着2017年复苏的暖流、近年来寒冬的韧劲、新老店主交棒时的期冀,以及食客们在时代浪潮中沉浮的倒影。

回头望时,包笼高叠处,热气始终未散。原来最恒久的力量,恰是在剧变中守住本味的执着。当GDP数字风化在统计年鉴里,唯有人间烟火能在唇齿间刻下年轮。老吴师傅陶缸中的酵母菌群已延续三代,它们不知晓贸易战或统一大市场,只知在面粉与清水的交媾中默默繁衍——正如那些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普通人,在命运蒸笼里,以恒常的滋味对抗着无常的浮沉。

2025年7月6日于长安街边办公室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