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呼啸,街道两旁的树叶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我裹紧外套,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沉甸甸的。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我一个人在这里生活,早已习惯了一个人做饭吃饭、一个人上学放学。但这份习惯并不意味着不孤单,尤其是在冬日的寒风中,独自一人走在冷清的街道上,孤独感总会悄然爬上心头。
今天的语文课上,老师在黑板上郑重写下几个字:“有趣的老人”。“以这个题目写一篇作文。”老师的话让我一下子陷入了沉思。高三的生活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所有人都在题海中挣扎,哪里还有什么“有趣”的时刻?更别提“有趣的老人”了。
我叹了口气,脑海中不自觉想起了远在老家的爷爷。若是他在身边,也许能为我解开困惑。但现在,这题目对我来说实在是个难题。放学路上,我刻意慢下脚步,四处张望,想从身边找到点灵感。可是,无论是街边行色匆匆的路人,还是冷清的公园,都显得平淡无奇。我试着留心观察,却什么也没发现,心里越发失落。最后,只能叹着气往家走,脑子里依然空空如也。
过马路时,寒风裹挟着一缕悠扬的琴声钻进我的耳朵。那声音悠长、深沉,带着一丝说不清的酸涩。我循着声音望去,街角的阴影里,隐约可见一个穿着厚军大衣的老人。他低头坐在破旧的小板凳上,双手拉着一把老旧的二胡。我犹豫了一下,脚步不由自主地朝他靠近。琴声更清晰了,那是一曲我从未听过的旋律,音调低回,仿佛诉说着漫长的过往。老人闭着眼,手中的琴弓在琴弦上来回游走,时而疾、时而缓。他的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但他拉琴的样子却像在倾诉心事。我在他身后默默站了一会儿,脑海中有一个念头突然浮现:他就是“有趣的老人”吗?
我听得入了神,天色不知不觉暗了下来。老人停下琴,一手提琴,一手提起一个旧布袋,准备离开。我赶忙上前帮他拿东西,走了一段,发现他脚步颤颤巍巍的,便扶住了他。“大爷,我送您回家吧。”老人笑着摆摆手:“不用了,离着不远了。”但看他走得吃力,我还是坚持一路扶着他,他虽说离得不远,但也走了好一阵才到了他家门口。他推开门,转头对我说:“都到这儿了,上来坐坐吧!”我原本想拒绝,但他拽着我进去,还笑着说:“小伙子,今天可得尝尝我的手艺。”
屋子虽简朴,却收拾得干净整齐,墙上的照片和奖杯吸引了我的目光。照片里,年轻的孙大爷意气风发,怀抱着二胡站在领奖台上。我惊讶地问:“大爷,这是您?”他笑着点头:“年轻时在剧团待过,还拿过一些小奖。”说完便转身进厨房,传来切菜声,不久端出两盘简单的家常菜,笑着招呼我:“快尝尝我的手艺!”
我夹了一口,味道出奇地好。近年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我不是靠外卖就是随便凑合,已经很久没有吃过这样温暖的家常饭了。看着他忙碌的身影,想起他在街角拉琴时专注的神情,那悠扬的琴声似乎诉说着他的故事。或许生活不易,但琴声里的热爱和坚持,却传递着超越平凡的力量。此刻,我终于明白,孙大爷的琴声不仅是陪伴他的孤独,更是一种对生活的希望与热忱。
接下来的几天里,每天下课去到孙大爷拉琴的地方,成了我的一种习惯。高三的生活紧张而压抑,但只要听到那悠扬而宁静的琴声,我焦躁的心就能得到片刻的舒缓。那琴声仿佛一股清泉,总能让我从繁重的学习中找到一丝安宁和慰藉。
有一天,回到家想起老师布置的作文,脑海中却不断浮现出孙大爷的身影。他拉琴时专注的神情、悠扬的琴声、还有那温暖的一顿饭,都让我感到深深的触动。思索片刻后,我提起笔,将他的故事写进了我的文章里。那一刻,我终于明白,“有趣”并不只是欢笑,而是在平凡甚至艰难的生活中,依然保留的热爱与坚持。孙大爷的琴声和乐观,就像冬日里的一股暖流,融化了寒意,也点亮了我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