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八月,洋溢着火红的色彩,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我曾经是个空军战士,是空军雷达兵。”在社区举行主题党日活动中我这样说道,这是我一生的骄傲和自豪。
1992年12月参军,四年的军旅生活让我终生难忘。我深刻理解了兵心即初心:指挥作战室进入一级战备,冲在前面的是党员;政治学习讨论中,认识深刻的是党员;专业技能比武竞赛中,获得技术能手标兵的是党员;战友生病了送卫生队、做病号饭的依然是党员;抗洪抢险、抗震救灾中,喊出“我先上”的是党员……我深切感受到,党员就像一面旗帜,随时都在迎风飘扬。我以他们为榜样,走在前列,干在实处,1995年8月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面对鲜红党旗宣誓的场景记忆犹新,那庄严的誓词激励着我奋力前行。这一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连队开展了一系列政治教育和活动。在我心里永远牢记:我永远是个兵。“甲虽卸,志未移,换新岗,重学习,扬军人之优势,不达目标,誓不还……”当年怀揣工作安置介绍信,到江苏金莲纸业有限公司报到,决心立足平凡岗位,再创新业绩。
我从造纸工干起,一步一个脚印,不气馁、不畏难、不停歇,人生不能白来,更不能虚度。一年半后,我调到保卫科,又过了一年半我又调到党委办公室工作,3年后担任党委办主任、团委书记。那几年公司双拥工作得到了县委充分肯定,我和同事们深入组织国防教育,举办退役军人事迹报告会,鼓励适龄青年职工踊跃报名参军,为国防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造纸车间的李明,在公司举办“我把青春献国防”演讲比赛的第二天,就找到车间主任表示,想到部队去锻炼,实现从军梦。没想到,其父亲很快找到公司领导,不同意家里“独苗”参军,况且家里还有农田,他工作之余还要忙农活。一边是小李报效国家的热情,一边是家里有难处,我和公司党委分管领导驱车到小李家,我们围坐在一起,拉起了家常,从国防建设的“大家”到老百姓的“小家”,从部队的“大熔炉”到青年人的成长,我们聊了很多,国防有需要,我们义不容辞,支持职工报名参军,家里的困难咱不怕,企业就是坚强的后盾,有困难“吱一声”,“青年突击队上”。小李看到父亲终于点头同意了,非常高兴。后来,公司还举行了欢送会,小李在部队表现很突出,3年后考上了军校,他在给公司领导的信中说:“热爱国防,献身国防,是青春无悔的选择,更是男儿的责任担当。”
2007年11月,我离开了原企业,2009年3月离开了金湖去外地发展,从先前的造纸到服装纺织、机械电子、建筑建材业,经历多个行业磨砺,一路学习历练,无论担任办公室主任、人力行政总监,还是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退役军人,从献身国防到开展国防教育,公司招聘新员工都要集中参加一周的军训,特别重视发挥退役军人的作用。抗击疫情、抢险突击队、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都有我和退役军人的身影。
印象最深的是集团庆祝八一建军节座谈会上,马浩、张汉、李进3位退役军人分享了在内蒙古、福建、广西献身国防的经历和体会,回到地方进入企业工作,品行、能力得到了肯定,他们都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团队的骨干力量,有的担任部门领导,有的获评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老兵们退役不褪色,兵心永驻,初心如磐,为企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我还向参会的人员赠送了我的散文集《萤火集》《春雨集》。书中收藏了我撰写的《那年那月我在部队入了党》《四年军旅一生珍藏》《月圆在他乡,卫国戍边防》《八一抒怀》《我骄傲,我是空军雷达兵》等作品,让青年职工深刻体会献身国防的无上光荣,点燃他们从军报国的热情。
“因为自己伸出一次手臂、捐献一次热血、挽救了一个生命,也挽救了一个家庭。这一刻内心充满阳光、喜悦,力量感油然而生……”在接受金湖县融媒体中心采访时,我这样表达献血助人感受。自2001年志愿无偿献血以来,坚持25年、37次献血,献血量累计达12600毫升,儿子投来羡慕的眼神:老爸是和平年代的英雄。在我内心深处永不磨灭的信念——枪杆子能保家卫国,血袋子同样能守护人民。
“人生最美是青春,我把青春献国防……”我是一名退役军人,我倍感自豪,在党的二十大前夕和建军96周年之际,我向党组织交纳大额党费,以此表达对伟大的党、伟大的军队热爱之情。我欣喜地看到,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明确了退役誓词,特别让我豪情万丈的是那句“若有战,召必回!”短短六字,道尽我们老兵的心声。
三十载光阴流转,戎装虽褪,我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无论身在何方,我永远是个兵——舞台虽不同,本色永不改;岁月更迭,信仰如初,心永远向着党旗飘扬的方向,与祖国共奋进,书写属于退役军人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