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阳光像融化的金子,缓缓流淌在阳台的升降杆上。我站在晾衣架前,轻轻取下晒了一天的军装,有夏常服、冬常服,还有作训服。手指触碰到那抹熟悉的军绿色时,突然一阵恍惚,仿佛又听见了连队集合号的回声。
这些军装已经陪伴我快三十个建军节了。每年八月的第一天,我都会记住把它请出来,晾晒在阳光下。布料在晚风里轻轻摆动,衣领上的领花闪烁着微光,就像当年在佛山雷达团战勤连,清晨的阳光照在军徽上的样子,是多么的温暖和自豪。
1992年12月,那是一个寒冬,我怀揣对人生的憧憬,穿着崭新的军装走进军营。那时的我还不懂,这身军装将会如何改变我的一生。新兵连的八个月是在湖北宜昌度过的,次年八一前,我和战友们下老兵连了。每天在值班、执勤、操练中磨炼意志,渐渐成长。记得连长郭玉文经常说的一句话——"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我们特别佩服他,他和我们一起训练、学习,参加各种活动,我后来有幸去担任文书,和他朝夕相处,他教会了我什么是坚持。
记得第一次我陪同他一起参加连队业务操作考核,我看见一个新兵紧张得手心冒汗,满脸通红,不知所措。这一幕,被郭连长看在眼里,他轻轻地走过去,什么也没说,只是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那一拍,仿佛把一股力量直接拍进了新兵的心坎里。后来,考核结束后,他告诉我说:“感谢连长的鼓励,让我有了坚持到最后的信心。”当日晚上,我和郭连长谈起此事,他说:“世界上最宝贵的精神就是坚持:心怀必胜的信心。”看着连长侃侃而谈,我才明白,那就是信念的力量——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四年的军旅生涯,寒来暑往、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让我懂得了信仰的分量。在遇到战备坚守岗位时,在烈日下训练时,在深夜里值班时,是肩上的军徽在提醒我:军人就要有军人的样子。这种信仰不是虚无的口号,而是融进血液里的担当。
我把军装小心地叠好,情不自禁地闻闻上面的味道,棱角分明的军服里藏着太多记忆。领口处有一道几乎看不见的钢笔印,是当年熬夜写训练日志时不小心划上的;袖口磨得发白,那是常年伏案工作的见证,胸前的纽扣换过一颗,是那次训练时刮掉的。这些印记,都是岁月的勋章,都是成长的见证……
夕阳西斜,把最后一缕金光洒进房间,我穿起军装,热血沸腾,“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满腔壮志油然而生。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当年的毛头小子如今已是两鬓斑白,每当想起、看见这身军装,心里总会涌起那股甘醇的热流。衣橱的门轻轻合上,军装又回到了它专属的位置。回看容颜已逝,不舍脱下军装,又像是给这个仪式画上一个温暖的句号。
信仰、信心、信念,这些在军营里烙进我生命的东西,早已成为支撑我走过半生的脊梁。郭连长洪亮而坚定的话还在耳畔回响:"穿上军装,就要对得起这身军装一辈子。脱下了军装,也不要忘记来时的梦想。"在这个特别的傍晚,我忽然明白,军装终可叠进衣橱,军人本色永远不褪色,也必将用心用情去续写无愧人生的退役故事。